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舜華學校建于2014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目前有在校生1700余人,教師112人。建校以來,學校確立了以“家文化”為底色的學校文化,依托濟南二十七中教育集團的教研力量,以建設和諧團隊為途徑,打造了一支志遠、心齊、勁足、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教師隊伍,為學校持續發展提供了第一資源。
建設和諧家園
文化,具有觸動人心靈的力量。學校文化是學校教育的生命要素之一,是學校發展的靈魂,能夠引領方向,凝聚力量,影響學校的發展水平。舜華學校是濟南二十七中教育集團的第一所分校,加之社區配建學校的屬性,我們既需要傳承“合和文化”的內涵,又擔負著開拓創新的使命,為此,我們將“家文化”確定為學校文化?!昂虾臀幕庇兄昂稀ぱ拧钡膬群昂稀睘楹献鳌⒑椭C之意,合作是指傳承集團龍頭校二十七中合作學習的教學特色,和諧是指保證師生、生生、師師、家校之間的關系和諧?!把拧眲t體現了學校自身的特色,分為“雅知”“雅行”“雅慧”幾個方面,“雅知”指向學生學習,“雅行”指向學生實踐,“雅慧”指向學生品德。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構建了“合家和”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多方面、不同層次的發展要求。
學校是傳承文化、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場所。學校文化的確立,能夠為學校實現辦學追求、育人目標、環境建設、課程建設等提供沃土,為學??沙掷m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建校之初,我們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還引導他們關注社區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學生的家園意識與責任擔當。例如,學校結合讀書月活動,開展“閱讀進家庭”“閱讀進社區”子活動,開設“學子講壇”,讓學生與大家交流閱讀中的收獲和感悟;結合迎新活動,開展新年心愿的征集與展示,讓學生明白有目標的生活才更有意義、更為充實;組織學生走進公交車停車場為公交司機義演,讓學生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感受真情,體會幸福源于內心的豐盈;帶領學生走進社區開展社會實踐,讓他們在勞動中懂得責任和擔當。
打造和諧團隊
一所優質學校應當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師資力量既是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又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學校長足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校長應以科學的方法,推動打造優質、成熟、高效的優秀教師團隊。
以學校目標為導向,激發教師的責任感
建立學校整體目標,團結教師集體力量。目標能夠體現團隊發展的愿景,只有為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團隊成員才會走到一起;只有所有成員對目標達成共識,才能形成堅強的團隊。建校以來,學校的目標就是“建設精致合雅校園,培育篤學勵志學子”,以激勵教師戰勝困難,培養其團結一心的精神動力?;谛陆▽W校班級數量少,每個學科只有一位任課教師的實際情況,學校嘗試打破學科壁壘,開展和諧團隊建設,安排教師以年級組為單位坐班。在學校目標的引領下,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少不能讓工作落在地上,不能讓教育教學效果受影響”。教師們將學校目標視為共同奮斗的目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制定年級發展目標,穩步推進學校工作。隨著學校的發展,各年級組不斷壯大,逐漸形成了差異化的培養目標。年級發展目標能夠激勵、鼓舞教師,助力學校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每學期初,學校分別為各年級、各學科教師召開會議,分析班級學情,設立共同教學目標、教師個人學期目標和學年度目標;倡導教學資源共享,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在鼓勵展現教師個人意志的同時,促進團隊長效合作。每學期末,學校召開學期總結會,請新老教師分享各年級教學資源,總結經驗與教訓,便于教師重編學案,使教學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使教育活動更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使學校教育更加規范有序。
明確個人目標,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我們以“學校給教師創造環境,教師給學校創造價值”的思想為指導,力求使教師做到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構建由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合格教師組成的梯隊化師資發展模式。為此,學校幫助教師擬定個人目標,為他們建立個人業務成長檔案,以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業務水平的提高。例如,請優秀教師在帶班教學的同時培養年輕教師,讓年輕教師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課堂;也讓優秀教師堅持聆聽年輕教師上課,通過課后研討,傳授年輕教師備課、上課、開展課后輔導的經驗。又如,請教師在期末總結會上分享教育教學成果,要求人人上臺,不拘形式、不設門檻,談收獲、講思考、提問題、說困惑、吐煩惱,讓教師在交流中開闊思路,在辯論中提升教育教學智慧,在歡笑中收獲成長。
以評價為抓手,喚醒教師的內生力
教學分工方面,學校將每一位教師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充分考慮他們的發展空間,力求讓教師在專長方面發揮最大潛能。學校分別為科學、人文類教師建立評價機制,制定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崗位責任制、用人機制、考核獎懲制等制度及方案,使每位教師都能做到責、權、利相統一。為了發揮評價的正向引領作用,我們不單獨評價個人、班級或年級,而是評價整個學科備課組。即使每位教師在學科或年級內看似沒有具體的指標,也影響著整個學科和團隊的評價結果??梢哉f,教師人人身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扛重擔。
以人文管理為原則,激活教師的創造力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管理是一門微妙的人文藝術。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面對的是活潑積極的師生,應該尊重、理解、包容、接納每一個獨特的個體,增強教師對團隊的認同感、歸屬感,同時提高管理效能,最大化地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創造力。
以人為本,善待每一位教師。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學校只有給教師足夠的尊重、理解和寬容,才能贏得他們的認可和支持。面對中小學女教師懷孕、哺乳等一系列問題,學校盡可能給予照顧。教師從學校感受到溫暖,也會把這份溫暖帶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去,呵護每一名學生,善待每一個生命,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如此,教師在培育學生成長的同時也可以收獲自己的職業成就,享受教育帶來的幸福與美好。
教師為本,成就每一名學生。學校成立時間短,年輕教師較多,他們充滿干勁和活力,但缺乏經驗與策略,業務能力也有待提升。對此,學校力求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待教師的成長,通過實施“藍青工程”,為每位教師配師傅、找榜樣,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創設民主、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培育團隊精神,組織“名師引領”“骨干帶教”“新秀課堂”“順豐華彩”等活動,發掘教師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給他們樂業的時間、發展的空間、創新的舞臺,以促進教師和諧發展。
教師或許沒有華麗的言語,沒有奪目的光環,但他們有一顆為學生無私奉獻的真心,有對教育忠貞不渝的熱愛。我們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學校定會有一個光明且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