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開始,又一批孩子邁入了初中、高中的大門。經歷過人生重要節(jié)點的歷練,有的孩子可能并未進入心儀的學府。遭遇波折后,為何有人能快速從消極情緒中復原,并獲得一定的積極力量?有人卻持久沉浸在沮喪中,哪怕新學期到來也不能平復?
面對類似情境,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指出,關鍵區(qū)別在于“樂商”。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希望孩子能夠從此過上幸??鞓返纳?。可是,我們有時會疑惑,是什么因素決定了孩子的內心感受,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幸福?是令人羨慕的高智商,還是運籌帷幄的高情商?其實,幸福不單是由智商和情商決定的,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能力在起作用,那就是樂商。
所謂樂商,是樂觀智力的通俗表達,被視為積極心理學發(fā)展到新階段的一種倡導。它代表一個人感知快樂的能力,既包括樂觀水平的高低,也包括個體從所經歷的消極事件中獲取積極成分的能力,以及影響或感染他人的能力。
兒童青少年如果能擁有較高的樂商,他在成長過程中也必然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獲得幸福感的能力。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數(shù)成人總向孩子強調“苦”的重要性,將孩子能吃苦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忽略了“樂”的重要性,導致一些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狀態(tài)。其實,能吃苦也會享受快樂的孩子,對習得性無助有更強的“免疫力”。
人的一生難免經歷各樣的波折與挑戰(zhàn),高樂商無疑是幫助孩子克服困境、獲得成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品質,因此家校社也應從小注重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樂商,賦予孩子享受快樂的能力,成就幸福的人生?本期“聚焦”,我們一同認識樂商,探尋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樂商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