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凝聚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如何利用好節日,推動幼兒成長?且看幼兒園的有效探索。
節日,承載著一個民族共同的文化,也是人們生活情感的共同表達。過年穿新衣、端午吃粽子、重陽賞菊花……一個個習俗,使人們深深感受到節日的魅力。浙江省杭州市大關苑實驗幼兒園立足“快樂成長”的辦園理念,形成“承·長課程”,推動幼兒進一步了解節日、幸福生活。
“承·長課程”以內涵豐富、儀式凸顯的節日為載體,幼兒在節日活動中通過親身感知、實際操作、創意表達,學習傳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追求、生活智慧、技巧工藝、舉止習慣,感受生活的美好,能夠獲得面向未來的傳承力,包括自信友愛、美好向善、傳承創新;探究力,包括智慧觀察、主動學習、科學探究;創美力,包括健康生活、靈動表達、創意表征。
共同節日與選擇節日相伴
幼兒園遵循“既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挖掘節日內涵、探尋節日與幼兒的聯結點,形成“共同+特色”的雙線并進內容框架。
清明節可以使幼兒感知生命萌發和逝去的意義,端午節蘊含著幼兒自我與同伴關系的互動構建,重陽節滲透著幼兒與祖輩間的關愛與溫情,春節涵蓋了幼兒對家文化的體驗與表達。我們以這四個傳統節日為共同節日,鼓勵幼兒融入與他人、物、景的互動,推動他們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盡情去表達、去創造。對于其他幼兒感興趣的傳統節日與節氣,比如元宵節、臘八節、冬至等,以及具有個性化、現代感的創意節日,比如問茶日、遠足日、陪伴會、新衣會等,我們也支持幼兒充分創生、體驗與表達,體味節日的美好,收獲日日皆節日的幸福與快樂。
幼兒是節日的主導者
環境氛圍中對話。課程實施前,我們和幼兒一起創設環境,激發幼兒了解節日常識、探索節日習俗的熱情。課程實施過程中后期,幼兒可以通過班級節日記憶墻、走廊傳統小鋪、樓道四季物語等多維度環境載體展現自己對節日的感知。
主題活動中浸潤。主題活動的審議實施以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和傳統節日特點為基礎,通過經驗分享、深入探索、啟發性對話推動幼兒深入浸潤主題。此外,我們通過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區域游戲材料、設計特色游戲等,讓幼兒與節日、他人展開充分對話,借助不同載體進行表征表達。
項目活動中生發。項目活動或源于共同節日主題推進過程中的興趣生發,或源于其他選擇節日中的探究活動。幼兒園可以通過周項目的形式推進,也可以作為共同性主題的并行活動長程式存在;可以是對共同性活動內容的補充和拓展,也可以僅僅圍繞生成的話題展開。
節慶儀式中體驗。節慶儀式可在幼兒園不同范圍內開展,可以是對節日活動的儀式化呈現與延展,也可以獨立存在。我們將能夠推動幼兒獲得豐富體驗的活動以節慶的方式固化下來,形成幼兒一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創生節日。
日常生活中滲透。幼兒園生活圈中的文化資源,包括與幼兒及其家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和場所的小生活圈;城市中能夠支持幼兒感知節日文化的資源和場域的大生活圈;與主題、項目相關且可被利用的優質網絡視頻和博主資源的互聯網圈。資源圈有助于推動幼兒捕捉生活中有趣且美好的事件,增強幼兒對多元文化的認同感。
我們希望幼兒在節日的共創共享互動中,成為有向學之心的傳承者、探究者和創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