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是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重要環節。如何改變傳統教研“滿堂灌”方式以及內容碎片化、過程隨意化等問題,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區直第一幼兒園以自主游戲理念下重構教研生態,力爭做到以教師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的多元教研形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研方式的重構。
目前,教研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教研內容、形式、環境等亟須創新發展。此外,近年來一些幼兒園的新教師數量倍增,然而專業性欠缺,遇到問題時自主學習的意識、態度和能力薄弱。有效教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形勢所需,也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策略。傳統的教研方式多為行政力量主導,教研的經驗難以推廣與復制,因此,我們決定采用沉浸式的教研方式。
首先,對教研意識較弱的園所,選用集團教研骨干進行跟崗、精準教研。團隊進行沉浸式指導,跟崗后與教師一同發現問題,給予教師支持,做到教學相長。我們引導集團教研員進行跟班、參與園本教研,了解需求,讓他們學會傾聽與對話,從指導者變成對話者;觀察教師的工作重心、一日生活安排、研究內容,使教研內容從問題出發;傾聽教師和園長的建議,并追隨他們的需求開展工作,與他們共同成長。
其次,對教研意識較弱的教師,采用以干代研的方式,園所之間進行交流研修、跟崗學習、跟班工作。參與跟崗園所的園本教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聚焦教師專業發展,精心培養骨干教師。
最后,對園所解決不了的教研問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問題工作坊的形式,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并運用任務驅動的方法,開展過程性培訓,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養。
教研內容的重構。
第一,一線教師教研內容來源的重構。我們開展以解決教師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教師自我成長內驅力為目標的教研內容改革。通過跟班、對話、工作坊、調查問卷、問題教研、經驗分享等方式,放手發現、追隨教師,重構班本教研與園本教研的內容和形式,fx+y5su0K4XK0ZzaxpopEQ==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班本教研、園本教研,形成解決問題螺旋提升的閉環。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問題,而后通過班本教研解決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再借助園本教研尋找策略。園本教研策略落實到班級里,教師觀察策略的落實情況,再次發現問題開展班本教研。例如,針對“一日生活中自主取餐環節的優化調整”問題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班本教研和問題教研。在班本教研中,各班教師都反思了自主取餐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小班教師針對如何強化小值日生的意識和責任、取餐中的無效等待等討論,中班教師針對個別幼兒無自主取餐意識、如何加快取餐速度等問題的研討,大班教師針對取餐過程中不能做到合理取餐、造成食物浪費等問題展開的園本教研活動。從聚焦問題,共同探討;到結合案例,經驗分享;再到出謀劃策,不斷優化。通過一次次的班本教研和園本教研活動,解決真問題,取得真成效。
第二,園所教研員的內容重構。首先,開展分階段、分層級的問題教研。例如針對開展自主游戲時啟動時間不同、自身條件不同、發展速度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可以開展不同層面的問題教研,明確教研目標,分類分層次開展班本教研、園本教研、集團教研。其次,甄選辨析教師的困惑需求,確定教研內容、主題及教研層面。集團層面解決共性、方向、機制問題,園級層面解決幼兒園教師專業性、實踐性問題。
目前,教師結合自主游戲開展現狀與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不斷進行問題教研嘗試,在實踐中實現了從“簡單聽—埋頭執行”到“觀察—反思—辯論—實踐—再反思—輸出”,從“等、靠、要”到“主動、積極、獻策”的轉變,和幼兒建立起平等、尊重、理解、支持的關系,重塑了教研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