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是一個園所未來發展的希望,是教育教學骨干的后備力量。抓好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青年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上海市嘉定區方泰幼兒園面臨的重點課題。
建立保障機制,奠定堅實基礎。在最近幾年入職的青年教師中,我園的非專業教師占比90%,大部分非學前教育專業的青年教師有較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在學前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匱乏,同時缺少實習以及相應的教學經驗。除了注重青年教師自身的內生性成長、加強青年教師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之外,幼兒園需要建立保障機制,為其專業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首先,建章立制,明確專業成長。我們針對青年教師成立了“新秀扶植工程”,專為1-5年的青年教師提供專業成長的平臺。每位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完成《基于幼兒發展優先——方泰幼兒園教師成長手冊》,從師德師風、課程實施等基礎工作以及學術科研等方面對專業成長做出對標要求。比如針對新教師在“一日帶班注意事項”“家長工作溝通”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師徒結對、跟班指導等方式進行統一培訓。
我們提倡教育要以兒童為中心,對課前準備、課中互動、課后跟進做了細致詳盡的要求。課前做好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以及文本的規范,課中關注幼兒差異并且及時回應、梳理小結,課后關注高低結構相互轉化的推動等。對青年教師實行“推門聽課”制度,及時對青年教師進行面對面反饋和評價,助推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研組在青年教師成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實行“三全四定”的教研制度,即全員參與、全程記錄、全面開展,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分工,鼓勵青年教師先發言,提出困惑、說出想法。每次教研結束,大家會根據當天發言最多或者最精彩的教師進行投票,點贊并選出當天的“教研之星”。在一次次的評選中,“教研之星”人員在悄然發生變化,從骨干教師逐漸成長為青年教師。
其次,方向定位,引領思想成長。我們采取漸進式助推青年教師思想成長。針對青年教師初入職時迷茫、徘徊、不知所措的狀態,我們強化和激勵青年教師,通過規章制度的解讀,讓青年教師逐漸適應崗位。待其度過了適應期后,我們以“愛與責任”“假如我是幼兒,我喜歡怎樣的老師”等主題論壇為載體,定期開展青年教師座談會,幫助青年教師逐步成長。
完善研修機制,提供多元支持。在園本研修的過程中,我們秉承以下思路,即把握一個原則、堅持兩項模式、暢通三條通道、開展多形式支持。“把握一個原則”即“攜手親社會、成長蘊幸福”的原則。“堅持兩項模式”即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補充的研修模式。自下而上的研修模式主要通過前期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教師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形成研修主題;自上而下的研修模式則采取專家、骨干、智囊團問診或者講座的方式,為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支招。“暢通三條通道”,一是自學,即教師自我內生性成長,以閱讀專著、期刊,撰寫讀書筆記等方式進行實踐反思,調整教育教學行為;二是互學,即鼓勵教師通過同伴互助的方式,開展互培活動,在相互促進中收獲雙倍的成長;三是專業引領,即以專家引領、名師骨干示范等方式,為青年教師創設高階領域的學習機會。“開展多形式支持”,即通過邀請“新秀扶植工程”負責人設計番茄表單,向青年教師征集困惑,再針對不同的問題請智囊團教師以團隊之力幫助青年教師成長,讓青年教師感受溫暖、收獲幸福。
多元評價機制,增強發展動力。多元評價模式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它讓更多的人參與評價過程,比如園長、同伴、家長、幼兒等。其一,全面評價。不論是專題培訓,還是技能賽等活動,結束后,青年教師都要進行自我評價,除此之外還有多元主體參與評價,比如園長和業務園長的評價、同伴的評價、領銜人的評價等,讓青年教師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亮點和不足。其二,獎勵評選。為了讓青年教師獲取自身價值,我們堅持開展各項評選活動,建立獎勵制度,對表現突出的青年教師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