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應加快構建新時代育人新格局。而繪本閱讀可以增進幼兒對世界的了解,開闊幼兒的視野。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應以幼兒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滿足幼兒多元表達與個性發展的需求,從多領域融入,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提高幼兒的閱讀質量。
繪本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載體之一,通過自主閱讀、親子閱讀、師幼共讀等形式,幼兒能在有目的、有計劃的繪本閱讀中學會聽、嘗試說、大膽讀、主動寫,逐步提高語言能力。
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的邏輯思考。聽說讀寫是幼兒語言學習的主要方式。聽是用耳朵讀,說是用嘴巴寫。聽是說的基礎,讀是寫的基礎。聽和讀是信息輸入的過程,說和寫則是信息輸出的途徑,四方面能力相輔相成。
其一,“聽”是繪本閱讀的起點。“聽”指向繪本故事中的音色、語氣及節奏等,如果聽不清或聽不懂繪本,知識的吸收和技能的培養就會受影響,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就成為一紙空談。在繪本閱讀中,聽是一個不斷吸收、分析、理解外界信息,進行積極思考的過程。它以記憶、推理、判斷、概括等能力為基礎,是幼兒走進繪本、愛上繪本閱讀的起點。
其二,“說”為繪本閱讀添動力。作為重要的信息輸出方式,“說”是幼兒思維的外現和寫作的基礎。能說、會說、敢說是繪本閱讀的層次目標,更是不斷提升幼兒閱讀興趣的源動力。教師要敢于發表看法,有條理、有重點地表達意見,運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闡述故事情節。
其三,“讀”是繪本閱讀的重心。“讀”是繪本閱讀的核心所在,是幼兒不斷補充和接納新信息的渠道。然而,“讀”并非逐字逐句,它強調讀的語氣、口吻、方式以及過程。站在幼兒學習與發展特點的角度,教師要注重讀的次數,復讀、精讀、輪流讀,讓幼兒在讀的過程中獲得思考。而從聽讀到默讀,再到大聲朗讀,幼兒不斷接納、加工、重組并梳理思路,對繪本中的情節及思想也會有所感悟。
其四,“寫”為繪本閱讀作延展。對于幼兒而言,“寫”可為“畫”“描”,是多元表征的重要載體之一。幼兒將所聽、所想轉化為抽象的畫作,在借物、移情、渲染、想象中落于筆端,是輸出加工的過程,亦是教師觀察與傾聽的憑證。在繪本閱讀中,幼兒借助“寫”梳理思路,憑借“寫”消化吸收,通過“寫”表達情緒情感,將繪本之外的各領域內容有機融合,縱向延展。
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的實踐策略。“聽說讀寫”能力是語言領域教學的基礎性工作。教師要視幼兒為主動發展的個體、視繪本為開啟語言活動的導引,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措施,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
第一,創設多維立體的閱讀情景,培養興趣。教師可從“硬件環境打造”和“軟性環境支持”兩方面著手,依托情境、道具、音樂、視頻以及活動組織等方式,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讓幼兒全方位感受閱讀樂趣,增強閱讀興趣。
第二,培養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提高能力。教師讓閱讀區游戲會說話,通過閱讀角的材料支持、專屬書簽設計、讀書日記等“小元素”的增設,為幼兒提供自主閱讀的鷹架,借助互動與記錄提醒幼兒閱讀,延長閱讀時間,增加閱讀頻次,進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全過程中增加“聽說讀寫”的活動分支,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
第三,鼓勵幼兒運用多元表征,增添動力。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添加表征環節,通過大膽想象、記錄細節、場景再現、故事復述等微話題,引導幼兒用筆和語言記錄閱讀信息,培養前書寫能力。
第四,將繪本閱讀變為自主“悅”讀,提升質量。教師要鼓勵和支持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找尋有價值的關鍵經驗、有趣味的故事片段,發現插圖中的有意義表征,從而在視覺、觸覺中強化幼兒的參與感、體驗感和互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