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職場“內卷”十分嚴重,很多上班族在“卷”不動的情況下,感嘆自己的職場生涯發展停滯不前,陷入了怪圈,看不到脫穎而出的希望,想從這種怪圈中突圍卻找不到好的方法。但無數成功案例表明,職場江湖,也信奉“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句亙古不變的信條。雖然職場變幻莫測,但每個人的職業生涯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還是失敗,都在于自己的經營。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英語專業的羅強任職于某高校涉外部門,為了能在教育交流領域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他在業余時間自學了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等課程,并主動承擔起部門網站的組建和國際交流活動策劃等。幾年后,經過歷練后的羅強跳槽到一家國際教育發展投資公司做市場調研員,離自己理想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在這家公司,羅強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升到了主管。后來因為業績突出,被安排到市場部擔任經理助理。在這個崗位上,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市場策劃特長,將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得到了領導的青睞和褒獎。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羅強感到自己的職業生涯遇到了瓶頸:自己對目前從事的媒體、公關和廣告管理三大部分都很感興趣,可是不知道以后應該朝哪個方向持續發展,而且哪個方向他都感覺相比于那些在行業內浸潤多年的人,已過35歲的自己,均不具有足夠的競爭力。一些朋友勸他安于現狀,知足常樂,他不甘心;也有一些朋友勸他踏實工作,不要老想“跳槽”,但是心懷理想的他還是想讓自己的職場生涯再向前邁一步。在這樣的矛盾與焦慮中,他迷失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職場中,羅強以不懈的努力和敢于面對困難的毅力,向著自己的目標一路前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但是人在職場,安于現狀,不進則退。羅強過去的成功和現在面臨的職業選擇,值得每個在職場“內卷”中耗盡了精力的人去深思。
25歲到45歲的職場人,可能都思考過這些問題:我們每一天的辛苦付出,是被職場“內卷”氛圍同化了,還是真的像領導說的是在提升專業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放眼職場,面對成長起來的95后和00后,每一個人危機感滿滿,不知道自己的崗位還有多久會被比自己年輕、比自己有才華的人所取代。如果安于現狀,自己這份工作還能不能保住?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職業生涯的瓶頸還是來了。以前被大家恐懼談到的35歲危機,也被提前到了30歲甚至更早。
這些事關職場生存的困惑與焦慮,一直困擾著上班族。當那些看似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因為職場“內卷”而陷入迷茫和困惑的時候,那些混跡職場多年的“老油條”混得更慘。因為知識層次和年齡的關系,跟不上大環境腳步的他們,已經被逼到無路可走了。每天膽戰心驚,就怕自己的崗位被新人代替而失業。
很多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被裹挾在這股莫名的洪流里,被迫隨意流淌。
不同的職場階段我們都會產生不一樣的焦慮。分析大家焦慮的來源,在于對自己未來的不可控,對工作本身的“距離感”。
就這樣在焦慮中“卷”到最后,我們會發現,職場生存的真相就是:活下來的人都是主動爭取的人。職場生存,就要把主動權放在自己手里。沒有人會因為一件胸有成竹的事情而表現出慌亂來,而“主動權”源自對職場核心技能的控制。
那么,當我們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種種瓶頸,找不到突破點的時候,如何才能重新掌握職場主動權呢?
先做你能做到的"在上司布置你任務前,你可以先主動與上司溝通接下來的工作計劃。針對上司的工作計劃,先開始做你能做的事。比如,最近上司的計劃是商品營銷,而自己剛好擅長網絡推廣,那么你可以主動向上司要商品素材,撰寫商品推廣文案或策劃營銷推廣方案。等上司布置工作任務時,提前做好功課的你,也好做到胸有成竹,圓滿完成任務,而不是被動地等著上司吩咐你做事,匆忙之下才著手準備工作。
工作遇到瓶頸可以求助他人"很多人出于各種原因,不喜歡向別人求助。因為不善于求助,在工作遇到瓶頸時,只能孤軍奮戰,最后因為業績不理想被老板詬病。這些人沒有很好地掌握職場游戲規則,人際關系不是太融洽,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其實,工作中向別人求助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恰恰相反,善于向別人求助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充分利用資源的表現。學會借力,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勇氣。
跟上司溝通把握正確的工作方向"在工作中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養成及時跟上司溝通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上下級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讓上級在起步階段和過程中隨時幫助你把握方向,避免工作方向跑偏。而你也可以及時借助上級的資源,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當你得到了工作目標的確認、計劃的確認以及結果的確認后,就可以開始與上司溝通方向問題。例如你的推廣文章做出來了,但角度是不是這個活動需要的視角,需不需要突出商品的某一亮點。通過溝通,你在對項目的進展做到心中有數的同時也讓領導心中有數。
工作中時常反思,總結經驗"當你把領導交代的項目圓滿完成,事后要對所做的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反思自己在完成這個項目的時候,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有沒有需要改進的漏洞,從而吸取經驗教訓,在下一個項目中進行改進。總結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發揚光大。這樣從頭到尾都是你主動去做事,主動通過工作積累經驗,自我成長,而不是機械地接受命令,為了完成任務被動地工作。
總之,職場主動權對一個人的成長尤為重要,主動去做,對自己做的事負責,集中精力到工作上來,不斷鍛煉自己的職場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工作。相反,如果被動接受命令,會覺得自己做完就夠了,做好做壞都不是自己的責任,容易敷衍應付,最終會形成懈怠心理。行走職場,只要你肯放低心態謙虛做事,耐住寂寞潛心打造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審時度勢瞅準發展的機遇,走出“內卷”怪圈,打破瓶頸,成功便不是難事。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