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貴州省某公司在開展土地整治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工作為案例,分析該工程在開展過程中質量控制存在的一些問題,利用PDCA循環原理說明該公司進行土地整治項目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完善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質量管理工作方案,并提出相應的保障措施,希望對其他公司在開展同類型項目時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借鑒意義。
關鍵詞:土地整治;PDCA循環原理;質量控制
前言
工程質量是評價一個建設項目好壞的最終標準,也是評判該項目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工程質量是否合格也將直接影響后續使用的效果與年限。因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如何優化發展與提高質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是目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建設單位必須要面對的重要問題。隨著我國不斷發展,各類工程企業在開展建設項目時,逐漸將提高工程質量作為提高自身市場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措施,大量學者也探索了工程質量控制理論方法以及控制模式,在這一方面取得了許多不錯的應用效果。土地整治項目是通過合理的規劃方案和工程措施,對還沒有利用的土地或一些利用率較低的土地(閑置礦山、工礦廢棄地等)開展綜合治理的一種方法,綜合了土地開發、礦山復綠、整理復墾和修復等工作內容,土地整治項目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土地實踐活動統稱,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滿足人類的日常生產與生活,并為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提供綜合增值的一種活動,也可以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結構,保障該地區的經濟穩定快速增長,同時還能維持一定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發展[1],因此,此類項目在我國糧食安全的保障與落實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貢獻,大力推動著耕地保護政策的全面落實。根據目前的許多工程實際狀況來看,大部分土地整治項目由于資金缺口較大,且管理方式不到位等因素,出現了工程質量較差,無法達到相關驗收標準的問題。工程質量無法達標,已經影響了許多工程的信任度,也阻礙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由于土地整治項目的內容比較豐富,涉及農業、林業、水利、礦產資源和環保等行業的政策,因此限制較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
1.項目區概況
本文選擇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位于貴安新區,該項目是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主要是進行土地整理工作,且項目建設地區屬于淺山丘陵地貌區,總建設規模為630公頃,可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80公頃,將整個項目區域總面積的89%整治后新增水澆地面積可達到55公頃,占該項目區域耕地總面積的20%,整治后的耕地質量可以全面提高一個等級,可改善耕地面積為280公頃。通過該項目對該地區的馬路村以及田地進行綜合整治,根據實際的需要加厚和平整該地區的土層,合理設置灌溉和排水設施,通過修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生態保持工程,進一步改善該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項目實施完成后,區域內的種植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且土地質量全面提高,項目內部的耕地有效土層厚度超過50厘米,耕作層厚度超過25厘米,所有災害毀損的田坎護堤均被修復,田間基礎設施占地率為5%,基礎設施的使用年限超過15年,可提高道路基礎設施配套程度和灌溉區域的面積,進一步改善了農田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生產條件,增強了該地區自然作物和植被抵御災害的能力,改善周邊生態景觀,提高了糧食生產保障能力,并促進了該地區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利用效率,推進農田現代化發展。
2.PDCA循環理論
PDCA循環理論是建立一套科學合乎邏輯的質量管理工作程序,PDCA包括計劃、執行、檢查以及處理4個部分,這4個階段的工作是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PDCA循環理論已經在我國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2],在工程安裝與園林施工工作中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方面,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
3.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雖然通過工程施工措施已經提高了原有農田耕地的等級,也促進了該地區糧食的產能,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項目規劃和實施,方案得到進一步完善,且針對不同的單體項目采取了合適的施工,但流程與工藝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該項目的管理和質量控制工作為分析切入點,進一步找出了該項目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首先是建設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需要自行墊付資金,出現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導致質量無法有效保證;第二是由于項目變更較多,工程的重大變更影響了工程的質量;第三是中標施工單位在實際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管理不規范;第四是組織機構不健全,項目各層施工人員的安全標準未達標;第五是監管工作力度較差,許多項目參建單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沒有嚴格控制建設質量,導致工程質量問題突出;第六是多個已經修護好的項目管理和養護工作不達標,導致后續使用過程中質量直線下滑。
4.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質量管理PDCA循環
首先,一定要明確施工質量控制計劃環節的主要內容,由于本項目是對該地區的灌溉排水、土地平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以及生態環境進行施工,因此,在計劃環節一定要明確不同單項施工工程的技術標準與規范要求,結合計劃階段所提出的相應標準,進一步提出施工質量控制執行環節的具體要求,在后續施工過程中也要嚴格遵守提出的規范要求,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與工藝[3]。工程施工完成后結合實際施工狀況做好工程質量控制檢查工作,檢查反饋是對整個項目進行最后驗收的階段,如果出現驗收不合格的情況,要進行返工,只有合格才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工作。檢查過程中,主要是查看所有分部分項工程質量是否達標,應通過外部檢查與內部檢查結合的方式進行。傳統的檢查工作,往往只進行外部檢查,并沒有進行內部檢查,許多檢查的效果達不到預期,導致檢查階段存在缺陷。最后,要對工程質量與施工效果做好相應的改善工作。
在質量檢測中發現隱患,一定要迅速進行整改,確保建設過程中的質量管控始終在合理范圍內。對于一些質量問題一定要進行預防和處理,預防就是針對正在進行或將要進行的建設活動開展一定的預防措施,避免出現建設問題。處理就是已經出現問題的項目,一定要通過補救措施改善,有效消除后續檢測過程中的不合格率,同時也要彌補計劃中存在的問題。
結論
由于許多工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資金缺口較大,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況,影響了整個工程的質量與形象,因此,在后續項目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質量控制和管理工作,這也是做好土地整治項目的關鍵所在,為進一步解決土地整治項目面臨的一些問題,本文利用PDCA循環原理分析了該工程在質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各環節提出了改善措施,希望通過PDCA循環原理的使用,進一步促進土地整治項目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車德剛。國土資源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的思考[J]。山東檔案,2018(2):43-44。
[2]樊娟,賈波。土地檔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設[J]。科技資訊 ,2018,16(30):155。
[3]薛梅。土地收購儲備檔案信息化管理芻議[J]。檔案時空,2019(2):40-41。
(作者單位:貴州貴安土地整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