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圖書館在以特色資源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現以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為例,介紹該館在襄陽地區特色文獻資源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及不足,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提供思路與借鑒。
高校圖書館中收藏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在推進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圖書館的主要任務包括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社會服務。這點明了高校圖書館在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方面的責任。
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是指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文獻資料,是地方文化的精髓,包括古籍、傳記、地方志書、民俗民風讀本、家譜、名勝古跡介紹等,反映了一個地方的發展軌跡。可見,地方特色文獻資源要有本地屬性、有價值、有獨特性。
高校圖書館以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優勢
圖書館在保存珍貴文件和古籍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圖書館依托地方和學校而建,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方面具有公共圖書館所沒有的優勢。
收集與保護地方文獻的優勢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的靈魂,有極強的穩定性,能為與地方文化相關的圖書、影像、手稿等資料提供較為安全的存儲空間,確保體現城市變遷的重要文獻資源可以得到妥善的保存和流傳。
作為信息資源服務中心,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是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基礎,因此高校和圖書館歷來都非常重視館藏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并配備了專業的館員和設備。這些專業設備和人員提高了高校圖書館收集、整理和保存地方文獻資源的質量,進一步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建設。
此外,高校擁有一大批高學歷的教師,他們除了要完成常規的教學任務外,通常還承擔著一些重大科研項目,教師的教學和科研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圖書館收集各類地方文獻資源。經過長期的積累,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已經具備了豐富性、連續性和系統性。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為地方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化教育和傳承創新的優勢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融入高等教育各環節,鼓勵高校開設傳統文化必修課,發揮圖書館等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過程中,各高校結合當地發展特點,或開設服務地方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新專業,或將專業課程改革與科研目標瞄準服務地方經濟與文化建設,或成立地方專題研究所。為了及時跟進并服務于學校教學改革和特色科研,幫助學校更好地服務地區建設,高校圖書館不得不更加重視地方特色文獻的收藏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高校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在求學期間會接觸到當地文化并產生思想碰撞,高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也是在為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專業技術和人才智力優勢
大智移云時代,高校圖書館逐漸向智慧圖書館發展,信息處理設備與技術的應用為館藏資源的采集、篩選、加工、保存和借閱提供了支持。這豐富了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手段,也提升了館員采集和保護地方文獻資源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為了適應高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的要求,圖書館除了招聘圖書情報專業的人才外,還聘用計算機、數學等學科背景的高學歷人才。這有利于發掘不同學科與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更系統地整合和研究地域文化資源,使圖書館為學校大學科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持,進而提升高校圖書館助力地方文化建設的效能。
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應當與高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需求掛鉤,同時利用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成果豐富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
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策略——以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為例
湖北文理學院位于歷史文化名城——襄陽,襄陽地區融合了三國文化、荊楚文化、古城池文化、漢水文化等,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襄陽以“文化襄陽”為城市建設的精神動力,要求襄陽市民要成為文化的守護者、創造者和傳承者。作為全市唯一的公辦本科院校,湖北文理學院一直注重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其圖書館也在地方文化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構建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框架
襄陽歷史悠久,地處南北交會的要道,既受南方文化風俗的影響,也受北方中原文化的熏陶。單憑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一館之力收藏所有的襄陽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既不可能,也不可取。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需要結合地域發展需求、學校教學和科研需求以及圖書館的自身條件,找準本館地方特色資源收藏定位,構建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框架。
湖北文理學院研究地方文化的氛圍濃厚,設有襄陽歷史文化研究院,在襄陽歷史文化研究和傳承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文學、土建、旅游、美術、音樂等學院也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對襄陽文化進行研究和學習。
為了更好地服務學校有關襄陽文化的研究和項目,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于2009年開始建立“襄陽文化”特藏室,從樣本庫中逐類逐冊篩選出與襄陽文化相關的書籍,并進行整理、歸類和收藏。隨后,圖書館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和采購相應書籍填充特藏室,2018年還設立了地方文獻采購項目。
2019年,湖北文理學院擬成立“襄陽文庫”,并以學校名義向社會發布公告,向社會各界征集與襄陽歷史文化相關的圖書資料,并對原館藏進行了調整,將館藏資源分為襄陽歷史文化研究文獻、地方資料、學校科研成果三大版塊。至此,襄陽文庫典藏的基本框架正式確立。
這一框架是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經過長期摸索而確立的,可以為學校教學與科研提供最佳服務。
打造特色館藏資源品牌
高校圖書館通過打造品牌、完善服務理念以及提高服務質量,可以滿足讀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從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打造特色館藏資源品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資源建設品牌和資源服務品牌。
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是向讀者提供資源服務的前提。高校圖書館要綜合考慮學校教學與科研的需求、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方向以及地方文獻資源的學術價值等,并以此為依據確定地方特色文獻建設內容。因此,高校圖書館在收集、整理、保護和利用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時,要注重挖掘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資源,打造地方特色資源建設品牌。
提供特色品牌服務是圖書館進行資源建設的目的。高校圖書館要多開展專業技術、服務態度、服務理念等方面的培訓,提醒館員時刻維護圖書館的品牌形象,始終秉持“讀者永遠都是正確的”“永遠不對讀者說不”等服務理念。每一位館員都應該精通業務,友善對待讀者,做到耐心服務、主動服務、追蹤服務,為讀者解決問題。
根據襄陽地域特色文化和學校教研的發展需求,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建立了襄陽文庫,并不斷提升其館藏能力,逐步挖掘地方特色文獻資源,以期對地方文獻資料進行保護,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目前,襄陽文庫共有文獻20866冊,為研究襄陽文化提供了一個集中的地方文化特色資源共享平臺,其也是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的一個特色資源品牌。
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
高校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以紙質文獻為主,由于這些文獻較為珍貴且復本率低,一般只向本校師生開放。目前,數字化資源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主要方向。
為了彌補紙質文獻資源的不足,深入開發襄陽地方特色文獻,為本地區的教育、經濟和文化發展提供信息支持,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在自建襄陽地方特色文獻資源數據庫方面進行了探索,根據學校對米芾、宋玉、劉秀、諸葛亮和孟浩然這五位襄陽地區歷史文化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襄陽歷史人物研究資源庫。為了進一步參與“文化襄陽”的建設,湖北文理學院開發了“襄陽旅游專題庫”,深入挖掘本地區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向讀者介紹襄陽的人文歷史與自然風光。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還將繼續建設襄陽地方文藝專題數據庫、襄陽文物古跡專題庫、襄陽文史資料數據庫、襄陽地方志數據庫等數據庫。
高校圖書館建立特色主題數據庫不僅能夠永久保存地方珍貴文獻,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擴大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影響范圍,推動地方文化建設與發展。
但遺憾的是,從數據庫的內容更新程度來看,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對數據庫的開發力度明顯不足。將館藏特色資源轉錄到數據庫后,要對數據庫進行常態化、動態化管理,即對內容進行持續更新,對網站進行隨時維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還可以與其他單位建立數據庫鏈接,盡可能地充實和拓展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
宣傳與推廣地方特色資源
書是為了用的。高校圖書館開發特色資源的最終目的是使用,這就需要對特色資源進行宣傳與推廣。“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天職和永恒使命,高校圖書館要堅持將閱讀推廣職能化、系統化、常態化。”
為了推廣襄陽特色文化資源,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每年都會舉行一些宣傳地方特色文化的閱讀推廣活動,如征文、攝影、讀書會等。此外,湖北文理學院也應與校外單位合作,加強對襄陽文化資源的推廣。2017年9月,湖北文理學院與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聯合舉辦主題展覽,主題展覽向人們展示了城磚等實物,還有關于襄陽古城、漢水文化以及老街陋巷的影像資料,并配有詳細的講解,讓參觀者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了解襄陽文化,熱愛襄陽。
實踐證明,閱讀推廣活動在激發人們閱讀興趣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校圖書館的地方特色資源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應盡可能地將館藏資源利用起來。除了向校內師生開放外,圖書館還要“走出去”,對特色資源進行宣傳與推廣,助力地方文化建設。
作為一個地區最具文化氣息和創造力的社會文化機構,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發揮自身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優勢,以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為抓手,承擔起保存、發揚、傳承和創新地方文化的責任和使命,提高地方文化軟實力,助力地方文化建設發展。除了傳承地域文化、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外,高校圖書館對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有助于創新館藏體系,形成有自身特色的館藏文獻體系。滿足師生的學習和科研需求。這有利于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競爭力,打造圖書館品牌。
路漫漫其修遠兮,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文化建設任重道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思維,上下求索,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