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現實技術又稱靈境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用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現以虛擬現實技術的基本特征和原理為基礎,通過案例分析,將虛擬現實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傳播方式進行對比,力求在新時代背景下,以創新的眼光和視角,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新興技術相結合,發揮虛擬現實技術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在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對虛擬現實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促使虛擬現實技術不斷進步。虛擬現實技術以其獨有的沉浸性和交互性帶給用戶獨特的體驗,并且廣泛應用于多種領域。但目前,將虛擬現實技術融入生產、測試或展示等環節的大部分都是新型產業,如游戲、現代醫療、虛擬網紅等方面。相關人員忽略了以“新”帶“舊”,沒有認識到用新興的技術帶動優秀傳統文化推廣與傳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本文將淺析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性和意義。
虛擬現實技術目前可實現的功能與應用領域
與目前常見的技術相比,虛擬現實技術具有五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沉浸性。沉浸性是虛擬現實技術最主要的特征,它可以讓體驗者成為虛擬場景中的一部分,仿佛置身其中。與普通視頻帶來的視覺、聽覺體驗以及AR技術帶來的現實增強相比,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調動用戶的觸覺、味覺、嗅覺、運動感知等,使之產生思維共鳴,獲得心理沉浸,如同進入真實世界。二是交互性。交互性指的是用戶在虛擬世界中與周圍物體產生的互動和周圍虛擬物體給予用戶的反饋,當用戶進行某些操作時,周圍環境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三是多感知性。在虛擬現實環境中,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感官來體驗虛擬世界,比如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性主要就是由其多感知性帶來的。四是構想性。構想性也稱想象性,說明虛擬空間的構造與現實世界中的認知規律不同,可以按照構建者的想象構建。例如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性,當用戶給予環境動作時,環境反饋給用戶的動作可以違背現實世界的常理,構建者可以創造客觀世界中不存在的場景。五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虛擬環境中物體根據物理定律運動的程度。如當受到力的推動時,物體會向力的方向移動,或翻倒,或從桌面落到地面等。
目前虛擬現實技術中運用得較為廣泛的關鍵技術主要有以下兩種。
動態環境建模技術
虛擬環境的建立是虛擬現實技術系統的核心內容,目的就是獲取現實生活環境構成的立體數據,并且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構建出模擬現實的環境模型。就對現實環境的模擬而言,其運用范圍非常廣泛,例如目前已經提出的應用方案——醫學方面對臨床見習教學的改革,虛擬現實技術能突破時空限制,實現人的臨場化,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既活躍了課堂,又將傳統的臨床見習教學中風險較大的部分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了弱化。
就創造虛擬場景而言,目前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將游戲中的虛擬場景搬到現實生活中供玩家體驗。還有利用數值微分劃線算法,得到像素點所組成的直線段微分方程,獲得最終輸出值組成圖像元素的相關理論,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于三維動畫的立體空間設計,通過這種方法精確地獲取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信息,使用戶的觀感更加真實。
綜上所述,針對虛擬環境的創造和對現實環境的模擬,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對現實的模擬規避現實操作的危險性,安全有效地進行實驗操作,也可以將虛擬場景根據用戶的需求精確地真實化,最終呈現在用戶面前。
實時三維圖形生成技術
要想使三維圖形的生成技術達到虛擬現實技術的水平,關鍵就是“實時”,例如對環境光照的實時渲染,與外界交互時外界環境給予用戶的實時反饋,都是讓用戶體驗到“真實感”的關鍵。這一技術目前較多運用在房地產領域,用戶無須四處奔波,只需使用VR設備即可身處一室身臨其境地參觀多處房源,無須在路上消耗太多時間。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參觀多套不限距離的房源,這大大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感。
由上述已有的對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可以得知,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帶領用戶在同一空間內,利用較短的時間參觀不限距離的風景,并且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
目前主流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
當前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的主流傳播途徑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傳統文化都采用言傳身教、親身體驗等效率較低的方式進行傳播,但新媒體時代出現了更多快捷的新途徑,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成為主流。新媒體的概念是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在實體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以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為主,通過數字網絡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新型媒體形態。目前,以個人為傳播主體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主流,為用戶提供發布個人作品的平臺不斷涌現,信息的傳播也愈加便捷。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力量的來源,同時也滲透在國家、民族價值觀的取向、人民的思想道德及其日常行為中。“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優秀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賦予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失去傳統文化的中華民族將不再是中華民族,因此我們應更好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當前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播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數字化、網絡化以及互動性、及時性等傳播特點給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帶來了積極影響,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傳統文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社會與科技的發展讓傳統文化的傳播迸發出新的活力,現在已經有許多將新媒體技術運用于傳統文化傳播的實例。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讓用戶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來,如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就是用比賽的形式,通過參賽選手帶動觀眾,提升民眾對詩詞的興趣。再如自媒體從業者用短視頻的形式將傳統文化呈現給用戶,例如李子柒的視頻選擇國際主流傳播平臺,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用真善美的內容激發目標受眾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感共鳴,其對傳統勞作方式的呈現喚醒了觀眾心中對傳統文化的喜愛。
上述新媒體傳播方式對傳統文化傳播的幫助在于短視頻可以喚醒用戶腦海中關于傳統文化的記憶,并且利用短視頻傳播傳統文化,可以提高用戶對傳統文化的熟知程度,使用戶形成傳統文化認知,降低傳統文化傳播成本。以現如今用戶熟悉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的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可以使傳統文化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并且用戶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來瀏覽信息,使傳統文化快速融入用戶生活當中。
科技進步為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機遇,但此過程中存在的負面效應同樣值得關注和反思。一是視頻內容良莠不齊。在自媒體時代,大部分短視頻由個人所發,作品內容、質量無人把關,很難保證向大眾傳播的內容都是正面的。二是視頻時間短,內容不盡完善。短視頻即時長在五分鐘以內的小視頻,用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且視頻與視頻之間的切換操作簡單,隨時更新的內容使觀眾保持著新鮮感,從而吸引用戶不停地觀看,如此便導致用戶容易分心。此外,由于短視頻時長較短,內容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完整詮釋,甚至還可能導致斷章取義,造成負面效果。三是用戶感官只停留在視覺上。新媒體帶給用戶的主要是視覺上的體驗,用戶很難僅通過視覺就擁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而言,其中有許多活動是需要體驗和參與的,僅通過新媒體這一傳播途徑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傳播傳統文化的策略
在新媒體技術的驅動下,媒介融合的趨向越來越明顯,不僅在技術和形態方面對媒介發展產生了影響,同時也在深層次上改變著媒介生態。通過對虛擬現實技術目前可實現的功能及可應用的領域的了解,得出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可以彌補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時的不足。
對傳統場景的展示
民俗活動的場景展示大多具有非平面性和身臨其境的震撼性,目前還沒有較好的方式可以將其相對完美地展示出來。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現有的全國各地的民俗活動場景,比如在北方常見,南方人卻難以觀賞到的打鐵花、廟會、京劇等,可以使人感覺站在打鐵花匠人的面前,身處廟會的人流中,坐在京劇的戲臺下,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再如南方習以為常而北方難見的掃塵、門畫和剪紙,北方特有的四合院,福建獨特的土樓,使人們不再跟著鏡頭走馬觀花,而是能根據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景,身處建筑之中細細觀賞。
還可以根據歷史資料,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還原古代的建筑風貌和風土人情。眾人皆知“阿房宮,三百里,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之盛況,可惜被項羽付之一炬,使我們難見其真容。但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參考古籍中對其的描寫,不難在虛擬世界中恢復阿房宮的本來面貌,使用戶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盡情地享受、觀賞已經“消失”的阿房宮。
體驗傳統民俗
對于用戶而言,新媒體帶來的僅僅是視覺上的感受,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真正讓用戶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虛擬現實技術的可交互性可以調動用戶除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官,使用戶更加沉浸地參與到傳統文化活動中,與其中的人物互動,將眼前之物化為身邊之景,體驗傳統文化經虛擬現實技術“之手”變得近在咫尺的魅力。
虛擬現實技術可交互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交互藝術所具有的科技感遠勝于其他藝術形式;其次,可交互的設計與時代發展潮流相適應,充分體現出人性化關懷;最后,由于數字媒體藝術處于新時代的設計背景下,其內容與設計形式具有多樣性,且設計形式較為新穎,能夠全面、高效地傳達信息。
提高用戶興趣
新媒體高速發展,充分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的途徑,但同時也使人們對這種傳播途徑產生了疲勞。觸手可及的短視頻更新快速,已經成為多數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更多的感官調動才能激起用戶的興趣,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人們帶來這樣的新體驗,激發用戶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使用戶高度集中地傳承和學習傳統文化。
可實施性高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再只有少數場所才能配備VR設備,家庭、個人也可以擁有VR設備,真正做到足不出戶就可觀四海八荒之景象,體驗中華上下五千年之習俗。虛擬現實技術讓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加快捷、真實、生動和完整的方式呈現在用戶眼前,同時也為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提供了平臺。不同于政治、經濟領域的交流,文化交流具有長期性、根本性,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不能僅僅只靠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更應該重視日常的、持續的文化輸出,虛擬現實技術便可以以數字信息為載體,在全球范圍內完整、生動地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傳播傳統文化可以為人們帶來具有交互性的多方面感官體驗,其集中模擬各處文化活動、場景,再現古代文化活動場景,提高人們傳播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并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隨著5G技術及VR設備的發展與成熟,其可實施性將越來越強,將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中發揮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