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陽西縣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勾勒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走進儒洞鎮邊海村,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村道,一幅幅漂亮的墻畫,在村子的公園、墻角,融入了不少黨建元素,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村子和以前相比,變化大得不得了,現在每家每戶水泥路基本通到門口,衛生環境有專人打理,我們幸福感一直不斷在提高,在我們這里住感覺幸福滿滿的。”該村村民對鄉村振興帶來的變化贊不絕口。
沙扒鎮渡頭村以養殖海水魚苗為主,依靠“企業+農戶”的模式,全村魚苗繁育面積超過2萬畝,種類包含斑類、鯛科類、金鯧魚等,年產值3億多元,帶動幾千人就業。今年45歲的陳朝是土生土長的渡頭村人,在他童年的記憶里,渡頭村沙扒特支的革命故事在祖輩中口口相傳,從小就以革命英雄為榜樣,如今他成為了海水種業產業發展的“領頭人”。他說:“我回來創業已經26年了。我們現在養殖面積有500畝,公司每年產出的水花苗達到520億尾,為附近村民提供36個固定的工作崗位,還有臨時工、運輸車那些不固定的崗位。”
近年來,陽西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村莊美化綠化提升建設,打造鄉村風貌示范帶。全縣66835戶農村戶廁全部達到無害化標準,建成農村標準衛生公廁462個,村莊保潔覆蓋面達100%,打造農村“四小園”13588個,已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四好農村路”覆蓋率100%。在此過程中,黨員、群眾、鄉賢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共同投身鄉村振興工作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少村莊成了鄉村游“網紅”打卡點,到處呈現出一幅美麗鄉村的嶄新風貌。
上洋鎮雙魚城村黨支部書記張金生介紹說:“我們通過宣傳,派發倡議書、大喇叭、入戶做工作,把我們今后的效果圖繪出來,讓村民看到我們村莊以后變成這樣的效果,村民也很支持。衛生保潔方面,門前三包,通過紅黑榜來保持村莊整潔。黨員帶頭,一戶帶一戶無償讓出31畝土地,發動鄉賢出資860萬元,讓我們村成為了全縣小有名氣的美麗村莊,還被評為‘廣東省農房風貌提升名村’”。
近年來,陽西縣在聚焦產業興旺發展陽西特色農業的同時,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建立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扎實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牧海耕田·陽西味道”鄉村振興示范帶是陽西縣繪就鄉村振興的新圖景之一,全長約35公里,途徑儒洞、沙扒、上洋3個鎮,在全省率先開展“鎮村同治”,其中3個鎮達到示范鎮區標準,并建成邊海、渡頭、來福園、白石、雙魚城等5個美麗宜居示范村,其中邊海村、渡頭村、雙魚城3個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