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初,數千名中國青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廣東清遠縣潖江(現屬佛岡縣)下岳村人、后曾任惠州特別黨支部書記的朱祺便是其中的一員。
1923年,時年27歲的朱祺加入由趙世炎、周恩來等領導的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員。中共旅歐支部按照黨中央指示,于1924年底派遣蔡暢、朱祺等人前往蘇聯接受軍事政治訓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形成后,廣東成為大革命運動的策源地。由于國內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在蘇學習人員分批提前回國。第一批人員于1925年回國,其中葉挺、熊雄、朱祺等12人被派往廣東工作。
1925年10月14日,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攻克惠州。東征軍離開惠州繼續東進時,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決定留下共產黨員朱祺、共青團員肖鵬魂在惠州設立東征軍惠州留守處,開展后方群眾工作,支援前線。10月下旬,中共廣東區委成員阮嘯仙等到惠州視察,決定肖鵬魂等轉為中共黨員,于11月建立中共惠州特別支部,書記為朱祺。當時有30多名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一起活動,多數為留守處的黃埔軍校學生,該特支隸屬中共廣東區委領導。此后,朱祺、肖鵬魂兩人共同負責黨組織在惠州的工作,并逐步在工農群眾和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當年底,林寶良、謝鴻恩、韓耀汪(別名紹興)、趙偉強等人由朱、肖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隨后,他們成為惠州學生運動的核心力量。
黨組織在惠州成立后,在其指引下,惠州各地工會、農會、青年團、婦女協會等群眾組織也不斷發展壯大,從而推動了惠州革命形勢的發展,國民革命運動在惠州迅速掀起高潮。東征軍攻克惠州后,廣東省農會派常務委員阮嘯仙于1925年10月19日到惠州籌備組織惠陽縣農會。阮嘯仙從廣州來到惠州,和徐天琛、朱祺、肖鵬魂、何友逖等人一起,以中華全國總工會、廣東省農民協會以及東征軍總政治部社會運動科的名義,領導和發動群眾組織工會、農會。惠陽各區活動的農會骨干齊集惠州,經過籌備醞釀,于11月16日在惠州舉行惠陽縣農民協會成立大會。為了統一領導惠屬各縣農會,1926年1月13日,廣東省農民協會惠州辦事處成立,負責指導惠州地區的惠陽、博羅、河源、龍川、紫金、和平、連平、新豐8縣的農運工作,朱祺被任命為辦事處主任。惠州辦事處成立后,協助惠陽縣農會整頓內部組織。朱祺先后派人參加平山、淡水、鴨仔步、高潭、多祝、古竹等區農會武裝大會,農會組織日益鞏固。
在大革命時期,“四大半圍”(位于鎮隆,由高田、新村、崗頭、陂塘角四個圍村和朱屋瑛村幾戶農家組成)屬于惠陽縣第九區(潼湖區),也是惠州八屬農民運動的中心。1926年6月初,惠陽潼湖區聯防辦事處在四大半圍馬鞍山關爺廟練兵場舉行農民自衛軍檢閱大會。時任中共惠州地委委員的朱祺在會上發表演說,動員農民團結一心,參加農民自衛軍,打倒列強,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達到貪官污吏、反對封建地主壓迫剝削的斗爭。會后,農民自衛軍由馬鞍山經田心圍、阿婆嶺、鳳凰崗、古老圍、布尾、井龍、坡塘角、松山下、大山下到鎮隆圩,進行武裝示威游行。同年7月,《中國農民》刊發朱祺的《惠州辦事處會務報告》。報告提及,辦事處下轄各縣19個區農民協會,307個鄉農會,農會會員2.5萬人,農民自衛軍4000多人。
1925年10月26日,惠州第一個工會—理發工會正式成立。理發工會選舉羅漢珊、董紹輝、張志純、張木英等5人為執委,有會員120多人。同年11月,共產黨員陳國鈞、阮嘯仙分別以全國總工會和廣東省農民部代表的身份到惠州指導建立工農組織。11月16日,各行業工會紛紛成立。1926年1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惠州設立辦事處,以肖鵬魂為主任,領導惠州直屬工會及惠屬8縣(惠陽、博羅、紫金、河源、龍川、和平、連平、新豐)的總工會。從1925年10月至1926年2月的短短四個月中,惠州就成立了10個工會,會員2800多人,到1926年7月,有工會30個,會員達7000多人。
在惠州黨組織的發動下,廣大婦女也紛紛走出家門,積極參加工農運動和反帝反封建的活動。在支援省港大罷工中,她們積極參加捐獻等活動。在第一、二次東征中,她們為東征軍作向導,送物資,抬擔架,救死扶傷,還組織慰問演出,她們通過參與各種革命工作,投身于國民革命運動,在大革命的激流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注:惠城位于東江中下游,歷史上曾是惠州、惠陽縣的轄地,故本文所言的東江地區、惠州、惠陽均包含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