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經歷了很多次教學改革,一路走來,經過不斷的磨煉與成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價值追求,即以“快樂語文”為載體,激勵、喚醒學生的心靈與智慧,使他們快樂學習。“快樂語文”有兩個支撐點,即“益”與“趣”,前者是指教師在聽、說、讀、寫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后者是指教師應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與挑戰的學習任務。在民主、平等、包容、創新等理念的指引下,筆者著重關注學生的思想、感情、精神上的提升,希望能夠充分挖掘、發展他們的個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在“益趣課堂”中構建“快樂語文”
教師的教學探索與實踐首先需要立足課堂主陣地。多年來,筆者設計了“快樂識字”“快樂閱讀”“快樂習作”等環節,在“益趣課堂”中構建“快樂語文”。
在“快樂識字”教學環節中,筆者設置了猜字謎、編兒歌、課堂小游戲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漢字,如“馬門闖,人門閃,門口問”“兩土穿于行之間(街)”等。課上,筆者還會安排學生進行展示,與大家分享課前小組討論的學習成果,之后筆者會鼓勵、點撥他們,再加以點評補充。
在“快樂閱讀”教學環節中,筆者邀請學生家長來校與孩子共同分享閱讀感悟,并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共同編寫課本和課外讀物劇本,以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他們自己制作道具、分配角色、進行排練,將作品帶到課堂上表演,收獲了快樂。
在“快樂習作”教學環節中,筆者分別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置了“畫與話”“畫與繪”“玩與寫”活動:請一年級學生自由涂鴉,并附上文字,培養他們看圖說話的能力;引導二、三年級學生與教師和小組共讀繪本,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加以創編;幫助四、五、六年級學生將“玩”和“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培養他們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的習慣。
此外,筆者還結合每冊教材、每個單元的主題,不斷篩選、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建立線上閱讀書庫,開展拓展閱讀課程,實現師生同步閱讀與交流;結合每節課和每個單元的訓練點進行拓展寫作教學,幫助學生實現線上同步交流與評價,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
在“益趣課堂”外實現“快樂語文”
教師的教學探索與實踐離不開課外的學習與生活。筆者十分重視探索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打磨課外整本書閱讀沙龍課程和單元拓展語文延伸實踐課程,以拓寬“快樂語文”的邊界。例如,在“走進紅樹林,愛護鳥兒”主題讀書沙龍活動中,筆者帶領學生和家長共同閱讀《鳥奴》一書,再請他們到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觀察鳥類、開展讀書交流。又如,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時,筆者結合本單元的人文主題——保護環境,帶領學生和家長利用周末,前往大南山、蛇口四海公園及相關社區,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進行實地環保調查。不少學生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學會了拍攝和錄像,還有人結合調查結果向深圳市環保部門和南山區區長發出了保護珍稀物種的倡議。
未來,筆者將一直以激勵、點燃、喚醒學生的心靈為育人目標,堅持“快樂語文”的教學追求,與學生一路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