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檢驗教學成果的有效方式?!半p減”政策提出包括作業管理在內的“五項管理”,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有責任使作業設計更加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作業的提質增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筆者嘗試在作業設計中進行一系列創新探索,發揮作業的最大價值,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愉快、更高效。
“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業設計原則
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本”,要求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情,突出自主性,傳統的“一刀切”作業設計顯然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級的任務,重視設計分層作業和彈性作業。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革命歲月”單元中,五篇課文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革命領袖和先烈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為強化課程育人導向,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筆者設計了“3+X”梯度作業:“3”分別對應基礎層、提升層、培優層三個層次的作業類型,“X”是指根據不同課型靈活安排基礎性書面作業或實踐性、綜合性活動作業?;A層作業幫助學生掌握字詞,體會“點面結合”手法在作品中的運用等基礎知識。提升層作業包括解讀文章中的重點詞句,注意調動學生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培優層作業形式為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完成個人作品,如擅長表達的學生可抒發感受、擅長手工的學生可制作明信片,重在激活學生思維,充分尊重個體差異。
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的創新交互
教師應以“大單元”任務群為抓手,創新設計作業形式。新課標要求學生閱讀、欣賞有關革命領袖的文學作品,感受他們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認識生命價值,講述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名著閱讀范圍,嘗試撰寫文學鑒賞文章,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豐富精神世界。以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該單元以“走近魯迅”為專題,收錄魯迅作品和他人懷念魯迅的文章。為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教師應整合單元教材資料,創設真實情境,模塊化地設計教學活動。例如,筆者在作業中設置了“云游魯迅紀念館”“聽先生講自己的故事”“精彩紛呈圍讀會”等系列活動板塊。筆者先在云平臺創建“魯迅紀念館”,指導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和圖書資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搜集魯迅的相關資料,多角度了解魯迅的生平和文學成就。隨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聽先生講自己的故事”“圍讀會”兩種情境任務中,加深對魯迅的認知,在活動中生成自己的評價。
此外,教師應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組建學習共同體,設計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作業,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在設計《故宮博物院》一課的作業時,筆者布置的提升層和培優層作業旨在引導學生利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層作業,要求學生上網搜集資料,了解故宮的購票規則和參觀路線,考查他們閱讀資料、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優層作業則要求學生系統梳理故宮的相關知識并能夠向他人介紹,提升其信息組織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學段語文要素的縱向探究
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語文知識,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應確保核心語文要素在各學段作業中的縱向貫通。如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注重培養學生“讀小說”的能力,強調通過環境、人物特征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教師應考慮到,經過前五年的系統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因此,六年級作業應以閱讀現實主義小說為主,引導學生運用此前習得的能力感受普通人物在困境中的人性光輝,體會小說中豐滿的人物形象。
核心素養時代,教師需進一步思考如何通過作業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創造力等高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