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郵附小勞動教育課程研究項目組
北京郵電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北郵附小”)以“崇德尚典,修己安人”為核心價值觀,以培養“典雅少年”為育人目標,構建了“明禮、樂學”的學生文化體系,并系統化地設置了立德、啟智、健體、育美、勞動五大課程,以此全面落實“五育并舉”理念。其中,勞動課程是一大亮點。近年來,學校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使其成為會勞動、愛勞動的新時代社會公民。
課程研發的理念準備
研讀國家政策。近年來,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高度強調勞動教育。《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此外,《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要求學校根據當地和本校實際情況,對勞動教育進行整體設計、系統規劃,形成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
結合辦學理念。北郵附小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結合本校實際,對勞動教育進行系統規劃。學校以“崇德尚典,修己安人”為核心,將“以勤勞之手,塑典雅之品”作為勞動教育的指導理念。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學校構建了勞動教育的課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學校文化烙印、教育基因的校本化勞動教育模式。
重視學生主體。學校在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制定目標,科學設置課程,并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這些舉措旨在讓學生于真實的勞動情境中,習得未來社會所需的勞動素養,并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觀、良好品格和關鍵能力。
孕育未來公民。勞動教育對培養未來公民有著重要作用,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開展勞動教育,不僅能引導學生學習勞動技能,還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參與勞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運行規則,增強公民意識。
基于以上考量,北郵附小確立了“以勞修己、以勞安人、以勞樹德、以勞成典”的勞動教育目標,為實現“以勞育人,書寫‘今典’人生”的勞動教育愿景奠定了堅實基礎。
因校制宜,建構勞動課程群
學校基于《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及本校校情,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三類勞動出發,貫徹“以勤勞之手,塑典雅之品”的勞動教育理念,形成了四大勞動教育課程群——
一是“生活小達人”課程群。此課程群以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為指向,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4個任務群,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中,低學段重在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中學段重在自理自立能力的提升,高學段重在創意生活能力的發展。學生通過學習自我管理、家庭日常清潔、烹飪、家居美化、創意生活等課程,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懂得熱愛生活、創意生活,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增強家庭責任感。
二是“創新小工匠”課程群。此課程群以開展傳統工藝和工業生產勞動為指向,主要包括傳統工藝學習、工業生產勞動和新技術體驗與應用3個任務群。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中,低學段重在傳統工藝的輕手工制作,中學段涉及傳統工藝和工業生產的重手工體驗,高學段涉及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及現代服務業職業體驗。學生通過參與各類手工制作、工業生產、新技術體驗與應用等勞動項目,體驗從簡單勞動向復雜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發展過程,懂得生活用品的來之不易,從而珍惜勞動成果,提升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弘揚工匠精神。
三是“快樂小農夫”課程群。此課程群以開展農業生產勞動為指向,包括種植和養護植物、飼養家禽與家畜、傳統農耕和現代農業技術體驗等勞動內容。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中,低學段重在簡單的種植養殖體驗,中學段重在更復雜的種植養殖體驗,高學段涉及農業探究和智慧農業體驗。學生通過體驗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勞動,提高基本勞動技能,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懂得食物的來之不易,從而珍惜勞動成果,體悟勞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遵循動植物生長規律和季節特點開展科學勞動,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四是“今典小天使”課程群。此課程群以開展服務性勞動為指向,主要包括現代服務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兩個任務群。服務性勞動的內容和項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選擇性。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中,低學段可不涉及此類勞動,中學段重在服務他人的勞動,高學段重在服務社區和社會的勞動。學生通過初步體驗各類服務性勞動,能夠利用知識和技能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培養關心他人的意識和公共服務意識,感知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培養社會責任感。
著眼全面發展,實施特色勞動課程
“校園農場”勞動課程。北郵附小從學生興趣和學校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大典農場”和“小今農場”的獨特資源,構建了“校園農場”勞動課程。學校以“節氣里的農耕,勞動中的成長”為核心理念,遵循農作物的生長節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展勞動教育。農場勞動課程體系包括播種希望、探秘生長、科學養護、喜獲豐收、成果創作五個模塊,旨在讓學生通過勞動實踐了解農業生產全過程,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和科學素養。學校進一步細化“農場種植”勞動教育,聚焦農場管理和農業種植流程,圍繞科學探索、生命教育等主題,組織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讓學生走進農場,觀草木榮枯,品瓜果美味,探生命奧秘,創美好生活。
“勞動+”課程實施體系。在“勞動+德育”方面,學校開展了以愛護花草樹木、珍惜勞動果實為主題的德育活動,校園電視臺還制作了《校園植物果實與食品安全》節目,幫助學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識、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勞動+智育”方面,科學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植物世界”,通過觀察植物形態特征、制作植物標本、查閱植物相關資料等,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在“勞動+體育”方面,學校引導學生以勞健體、以體助勞,如在參與農作物種植、收割、晾曬等勞動過程中,學生需要搬運農作物、使用農具等,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協調性和平衡感。在“勞動+美育”方面,學校開展了如草編藝術、植物寫生、水墨花卉等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增強審美意識。
北郵附小以開放的姿態,聯動家庭、社區等多方主體,形成勞動教育合力。通過家長會、家長課堂、家長微信群等,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鼓勵他們在家庭中開展勞動教育。同時,學校邀請北京郵電大學和周邊社區的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學校的勞動教育,通過整合周邊資源建立北郵附小勞動課程資源庫,拓展了學校勞動教育的空間與資源。此外,教師們還利用校外勞動教育基地等場所,帶領學生參與挖紅薯、曬秋等勞動實踐。這些勞動體驗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社會生活經驗,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磨煉其心性。
通過體系化的勞動課程,北郵附小致力于培養熱愛勞動、具有良好綜合素養和強烈責任心的未來社會公民。同時,學校期望學生能在勞動中發現自我價值,鍛煉意志品質,增強團隊協作意識,為未來的美好生活做好必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