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量化指標明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從計算力、運載力、存儲力以及應用賦能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5 年發展量化指標,引導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其中,在計算力方面,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東西部算力平衡協調發展。據測算,2022 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 萬億元。算力每投入1 元,將帶動3 元至4 元的GDP 經濟增長,算力正加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各行業各領域滲透。
民營經濟質效穩步提升
全國工商聯日前發布的“2023 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榜單和《2023 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民營企業500 強入圍門檻達275.78 億元,比上年增加12.11 億元。2022 年,民營企業500 強營業收入總額39.83 萬億元,上升3.94% ;資產總額46.31 萬億元,止住上一年下降趨勢,迎來顯著回升;稅后凈利潤、銷售凈利率等盡管有所下降,但降幅較上一年收窄。制造業企業繼續在民企500 強中保持主導地位,數量為322 家,較上年增加21 家,且營收總額、資產總額、納稅總額、就業人數等指標較上年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2025年建成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30個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印發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 年)》提出,推動更多知識產權領域依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入駐地方政務服務中心,提供知識產權業務的受理、繳費、查詢、檢索、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到2025 年,我國建成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30個;建成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平臺,初步構建互聯互通的全國一體化知識產權數字公共服務平臺。
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透露,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已形成了廣泛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體系。目前,4000 多家商業銀行,187 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有效滿足了1.6 億左右經營主體和億萬消費者的支付清算需求。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下一步將鼓勵各方發揮技術優勢,創新產品設計,繼續提升我國支付清算服務的便利性和競爭力;進一步豐富移動支付產品,有針對性地優化國際來華游客等人士的用戶體驗,為他們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
2023年1-9月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數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13027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6374 億元,同比增長4.0% ;第二產業增加值353659 億元,增長4.4% ;第三產業增加值502993 億元,增長6.0%。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107 億元,同比增長6.8%。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05002 億元,增長5.5% ;餐飲收入37105 億元,增長18.7%。全國網上零售額108198 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0435 億元,增長8.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4%。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75035 億元,同比增長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7%。民間投資下降0.6%。
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308021 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出口176025 億元,增長0.6% ;進口131996 億元,下降1.2%。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4%。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