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展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重要載體,是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是連接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國際與國內的重要橋梁。為進一步增強會展業引領消費、拉動產業、促進投資、便利貿易的重要功能,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本市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在“培育與國家戰略相契合的品牌展會”“提升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展會能級”“推進會展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強化政策創新,優化會展業發展環境”“加強組織保障,構建優質高效服務體系”五個方面明確了24 項具體工作任務,以此來持續擴大會展業的綜合帶動效應,實現首都會展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首都特色會展品牌體系
北京會展業具備良好發展基礎,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已成為匯聚國際高端要素、服務對外交往的重要承載平臺和展示窗口,服貿會已成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展會。今年以來,北京會展業穩步向好,一萬平方米以上專業展覽場館實際舉辦展覽場次已恢復至2019 年同期的九成。《若干措施》強調,北京會展業發展要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站位上要服務發展大局,培育與國家戰略相契合的品牌展會,打造彰顯首都特色的會展品牌體系。
《若干措施》明確提出, 對于已定型的展會要繼續“拓展”,進一步挖掘和拓展服貿會、中關村論壇和金融街論壇“三平臺”孵化、培育品牌展會的功能。特別是對服貿會,要創新辦展模式,立足展館特色優勢,豐富“1+N”多館聯動辦展形式和內容,積極培育壯大服貿會文旅服務、健康衛生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專題展覽,增強服貿會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對于正在摸索運行中的展會新平臺要注重“打造”,依托懷柔科學城打造國際基礎科學論壇、未來科學城打造國際能源轉型發展論壇、城市副中心綠色交易所打造國際氣候變化和碳減排論壇。持續提升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國際影響力,同步培育與論壇相匹配的專業品牌展,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論壇展覽。
對于那些依托國際交往機遇而生成的展覽要著力“培育”,在重大活動籌辦期間,加強與中央在京單位、使領館對接,積極協助場館方、展會主辦方與國外經貿團隊對接交流,籌劃在京舉辦消費展、工業展等展會,同時積極組織北京相關部門、企業與國外經貿團隊洽談,推動經貿投資合作。對于因戰略布局需要而發展的展覽要“服務”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北京會展業要服務京津冀產業鏈強鏈、補鏈、優鏈,圍繞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電力裝備等領域,謀劃一批細分行業領域展會,面向海內外開展產業鏈聯合招商等。
謀求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
當前,北京的會展業特色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特色品牌會展不斷增多,與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首都優勢產業加快融合,科博會、世界機器人大會、國際圖書節、國際電影節等會議展覽活動,已成為國內相關行業的標桿,茶博會、婚博會、家博會等具有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功能的專業精品展會逐漸成為業內知名品牌,成為北京特色會展的一部分。《若干措施》從產業、活動、消費多方面規劃,明確了北京會展業在融合中發展的具體路徑。
首先,北京會展業要與重點產業相融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引領支柱產業和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區塊鏈與先進計算等特色優勢產業,發揮會展促進城市對外交往、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服務創新成果展示、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的功能,培育壯大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5G 大會等一批與主導產業方向高度契合的國際化、品牌化展會,持續做強中國國際汽車用品展覽會、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等重要展會。
同時,會展業發展要與相關活動充分融合,相互推動發展。《若干措施》提出要培育“會、展、節、演、賽”綜合性活動。圍繞影視、音樂、游戲、動漫等領域,以及文藝、體育等節慶賽事,加強與行業協會、俱樂部、專業公司的對接合作,培育一批動漫、國潮、極限運動等深受年輕消費人群喜愛的精品綜合性活動。同時辦好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時裝周、北京國際設計周等重要節慶賽事,深挖流行文化、時尚體育、潮流消費等潛能。
此外,會展業要與首發首秀的消費相融合,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如依托珠寶展、家博會、美博會、婚博會等展會平臺,吸引服裝、首飾、美妝、珠寶、文創、科技等消費品類的國內外品牌首發首秀。推動中國國際汽車用品展覽會、北京國際禮品展覽會、北京國際酒業博覽會等一批展會與網絡直播促銷等消費季活動合作互動、相互賦能,增強會展與商業街區、電商平臺等融合發展。
推進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
近年來,北京展覽設施布局更加合理。據了解,北京大型展館展覽面積總和約30 萬平方米,主要展覽場館包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展覽館、全國農業展覽館等,現已形成較大品牌影響力,國家會議中心、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場租率常年保持在50% 以上。新國展二期建成后將新增20 萬平方米室內凈展覽面積,大興國際會展中心正在加快規劃建設。在此基礎上,《若干措施》提出進一步提升北京會展的硬件水平,完善布局,推進會展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
首先,高水平規劃建設會展場館。鼓勵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的“會展+”片區,加快推進順義新國展二期會展中心建設。適應會展業鏈條化、融合式發展趨勢,對標國內外會展業發達城市,堅持低碳、環保、綠色理念,加快推進大興國際會展中心規劃建設,穩步提升北京承接大型品牌展會的硬件設施能力。
其次,結合科技發展進一步提升場館數字化水平。北京支持現有場館進行智慧化改造升級,完善5G 分布系統建設,實現5G 全覆蓋,拓寬聯網帶寬,滿足大流量、5G+8K 線上線下同步辦展需求。同時支持場館建設智慧管理平臺,實現運營、設備、財務、安保、人員、能源等一體化管理,提升場館運營效率。支持在建和新建場館在規劃、建設和運營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BIM技術)等信息技術,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場館。
在優化會展配套設施方面,《若干措施》指出,優化提升新國展交通通達性,加快京密高速二期建設,新增天北路、安華街和安寧大街三處進出匝道,實現快速進出京密高速公路,減少展會期間擁堵。研究加強首都機場、新國展與中心城區的軌道交通聯系。同時,合理規劃建設大興國際會展中心周邊交通設施。構建多向集散的客貨運交通組織,推進大興機場北線高速等周邊重要道路節點的建設和提升改造。在大興國際會展中心場地周邊設置一級貨運輪候區,在場地內設置二級貨運輪候區,便于展商運送展品。
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促進會展業的良好發展,企業是主力軍。北京辦展主體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擁有多家頭部企業。統計顯示,2019 年北京擁有334 家境內辦展主體、12 家境外辦展主體、30 家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會員單位。為進一步增強會展業企業主體活力,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若干措施》從政策審批、資金支持以及獎勵政策上為會展業企業發展提供便利。
《若干措施》明確在政策審批上減少時限、簡化流程。提出編制大型展會集成審批事項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壓縮展會活動各環節審批審核時限,全面推進大型展會活動“一件事”集成辦事場景建設,實現“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窗出件”,促進越來越多的展會開啟“極速審批”模式。同時簡化進出境手續,便利展品展后處置,支持保稅展示展銷常態化。對服貿會等重點展會設置綠色通道、進境展覽品報關專用窗口和查驗專用通道,優先辦理申報、查驗、抽樣、檢測等海關手續,實行即查即放。
在資金支持上,《若干措施》要求加大對會展業金融支持。鼓勵北京會展企業發起設立會展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場館建設運營、展會資源整合、展會品牌孵化。創新適合會展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推動開展展會知識產權質押等多種方式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會展企業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獎勵政策上,《若干措施》提出要制定促進會展業發展獎勵政策。比如對于獲得 UFI、ICCA 等國際展覽機構認證的會展項目等給予獎勵。堅持務實、便利的原則,細化明確獎勵標準、獎勵范圍、申報流程和所需材料。鼓勵場館屬地區政府出臺支持會展創新發展的政策。
下一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與市商務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若干措施》的統籌跟蹤協調,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確保各項任務和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切實推動首都會展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