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方向,在經濟發展、產業競爭和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是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日前,《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對外發布,明確將通過六大領域建設,打造未來產業策源高地。
北京發展未來產業優勢明顯
未來產業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創新性、顛覆性、融合性等特點。目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依托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稟賦,聚焦高精尖產業,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服務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醫藥健康、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節能環保、集成電路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產業基礎堅實可靠,這讓北京發展未來產業具備明顯優勢。
首先,國家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北京蓬勃發展,圍繞“四個占先”領域,涌現出一大批重大原始創新科技成果,為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源動力”。例如人工智能悟道3.0 系列模型、單芯片比特數最高的新一代量子計算云平臺、全球最大區塊鏈開源存儲引擎“泓”、更加快速高效的人體細胞化學重編程體系等,這些前沿技術成果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源頭。
其次,政策和機制創新為未來產業加速發展提供了“助推器”。為發揮中關村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今年先后出臺《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與經開區、海淀區、大興區、昌平區簽訂了《共建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集群的工作協議》, 出臺“獨角獸10條”“外資研發中心16 條”等一系列政策。
此外,近年北京市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打造服務未來產業發展的專業化空間載體,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制定出臺新時期推動大學科技園、特色產業園、標桿孵化器提升發展的政策措施。聚焦硬科技企業孵化,首批支持22 家標桿孵化器,推進10 余家高品質園區和載體建設,北航空天科技未來產業科技園、北理工國防與信息安全未來產業科技園入選國家首批未來產業科技園試點。
在具備良好條件與優勢的基礎上,此次最新發布的《方案》為北京未來產業制定了發展目標,到2030 年,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原創成果,構建一批應用場景、中試平臺和技術標準,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建設一批創新中心和創新聯盟,培養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產業領軍人才、產業經理人和卓越工程師。到2035 年,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不斷開辟產業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形成若干全球占先的未來產業集群,建成開拓世界科技產業前沿的人才高地,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下好未來產業布局“先手棋”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期是北京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業內人士表示,加快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對推動北京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方案》對北京市未來產業的部署,一方面將國家和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緊密銜接,緊扣未來產業發展圖景。另一方面,依托北京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頂級科學家團隊、領軍企業“X 實驗室”等創新力量,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未來產業的發展動力,瞄準前沿領域顛覆式創新機會,下好未來產業戰略布局“先手棋”。
《方案》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1+6+8+4”,即總體要求、六大領域、八大行動、四大保障措施。其中,六大領域指面向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六大領域,打造未來產業策源高地。
例如,在未來信息領域,支持海淀、朝陽、石景山、門頭溝、通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重點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元宇宙、量子信息、光電子等細分產業。在未來健康領域,在海淀、石景山、門頭溝、通州、昌平、大興、平谷、密云、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基因技術、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腦科學與腦機接口、合成生物等細分產業。在未來制造領域,在石景山、門頭溝、房山、順義、昌平、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類人機器人、智慧出行等細分產業。在未來能源領域,在房山、通州、昌平、大興、懷柔、延慶、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氫能、新型儲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細分產業。在未來材料領域,在海淀、房山、順義、大興、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石墨烯材料、超導材料、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等細分產業。在未來空間領域,在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商業航天、衛星網絡等細分產業。
八大行動則指將通過實施原創成果突破行動、中試孵化加速行動、產業梯度共進行動、創新伙伴協同行動、應用場景建設行動、科技金融賦能行動、實施創新人才聚集行動、國際交流合作行動,構建未來產業發展生態。
為了保障各項行動進展順利,北京市將通過加強組織保障、注重戰略研究、推動機制創新、落實監督監管等四項措施,推動《方案》順利實施。
對于下一步北京市將如何深化落實《方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創新創業服務處處長楊鵬宇表示,北京市將注重發揮國家實驗室引領作用、科研機構建制化組織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主力軍作用和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在前沿領域持續推動一批原創性、顛覆性重大成果產出,積極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持續開展先行先試,全面貫通前沿技術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和產業化的全鏈條;支持未來企業和未來產業加速發展,落實好獨角獸企業政策,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高水平重大應用場景,服務新技術的迭代創新。還要進一步提升開放創新合作水平,持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行業聯盟、外資研發機構、跨國公司、國際科技服務機構等在京集聚發展,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積極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