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平谷區經濟增長勢頭良好,GDP 增速保持全市前列,全市營商環境評價結果顯示,平谷區營商環境位列生態涵養區前列。今年以來,平谷區堅持“親商、懂商、助商、成商”,以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為目標,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今年,平谷區持續開展“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進一步搭建政企、銀企及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拓展企業“朋友圈”,構建發展“生態圈”,做好企業的一站式管家。通過區領導現場辦公、部門政策解讀、銀企對接等形式,切實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6 期活動,解決企業訴求97項?!胺瞻睓C制不斷完善,建立區、鎮街、部門領導日常走訪服務企業機制,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積極為企業送政策、送服務、辦實事,以實際行動關心支持各類企業在平谷快速發展。數據顯示,1-9 月,平谷區新增市場主體1.6 萬余個,同比增長31.1%;區、鎮街、部門領導聯系走訪服務企業582家次,辦理“服務包”企業訴求403 項,辦結率、解決率100%,“服務包”企業實現地方級收入49.9 億元,同比增長83.2%。
為成為服務企業的行家里手,區相關部門換位思考,構建協同執法機制,綜合運行風險監管、信用監管、分類監管、共治監管等手段,多部門協同聯合執法,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張清單全面整改”,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問題,減輕企業60% 以上的接待負擔。
興谷街道作為餐飲行業事中綜合監管試點,通過“一業一評”落實分級分類、“一業一單”開展聯合檢查、“一業一查”實現差異監管、“一業一冊”做好政策解讀,利用現代化手段對轄區285 家餐飲單位實施監管,提升監管效能,推進分類監管,將6822 項行政處罰職權對應的違法行為全部納入行政檢查單。
平谷區還召開重大投資項目推進會,做好統籌協調、主動服務,取消備案類項目立項線下報審環節,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現“拿地即開工”。創新提出“五個一”、“五聯辦”審批機制,推進簡易低風險高效審批,核發全市首個“建筑師負責制+ 告知承諾制”社會投資低風險工程規劃許可。創新優化不動產權登記工作流程,實現府前街棚改安置房項目“交房即交證”,方便居民落戶、子女入學。開展營商環境“科長革命”,堅持重點項目是支撐、科長是骨干,在區政務服務中心開通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同時作為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先試的示范窗口,窗口工作人員和后臺審批人員加強溝通銜接,切實提高服務水平
今年2 月,平谷區召開人才發展大會,為企業代表和人才代表頒獎、搭建交流平臺、解決企業訴求,釋放親商、懂商、助商、成商和愛才、懂才、聚才、興才的強烈信號。在堅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理念下,平谷區制定了32項惠企助企政策,包括產業扶持、要素集聚、鼓勵創新、引才聚才、招優引強、配套保障等6 個方面,為企業在平谷發展壯大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政策服務體系。結合產業發展路徑,出臺了高品質鄉村休閑綜合體發展導則、農業項目招商導則、現代物流產業招商導則、工業項目招商導則、母基金管理辦法等五大導則,明確相關指標和規范要求、扶持政策等內容,為企業準入提供便利服,厚植企業創新創業沃土。
“放”得開也“管”得住
市場主體開辦1 日即能辦結,登記效率平均提升六成以上;推出告知承諾事項5 批213 項,企業群眾平均跑動次數減少至0.33 次;全市首個“建筑師負責制+ 告知承諾制”社會投資低風險工程規劃許可核發;全市首張《獸藥經營許可證》電子證核發……近年,平谷區以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為目標,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總抓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造了一個個“平谷范例”。今年前三季度,平谷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4 億元,同比增長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 個百分點,增速連續7 個季度居全市第一位,區域經濟發展進一步恢復向好。
“以前辦營業執照需要一大堆材料,少拿一樣都是白跑。現在不一樣了,最快一天就可以辦好,當天領發票,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某企業的辦事員張先生切身感受到審批制度改革帶來的便捷。
2022 年4 月28 日,平谷區全面推行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這項制度的實施,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權,實現“全程零見面”秒批登記,提高登記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隨意”辦理審批業務。區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告知承諾制是按照“你承諾、我審批,你不兌現、我就撤銷”的原則來實行。企業簽訂承諾書后,監管部門立即跟進,加強過程執法監管,監督企業履諾,監管信息也將和審批部門實現實時共享。若企業未按承諾書履行承諾,將被納入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黑名單,以后在一定時期內所申請的審批事項不再適合告知承諾制。
“放”得開,還要“管”得住,讓違規違法無處遁形,讓市場環境天朗氣清。為此,平谷區推進“風險+ 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依據分級分類監管標準,針對不同級別監管對象,合理確定檢查比例和頻次,實施差異化精準監管。健全完善信用監管制度,按照重點行業領域信用評價分類標準,推進信用評價結果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應用,依法依規開展信用激勵和信用懲戒。穩步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通過開展餐飲行業“一業一查”場景試點,有效整合多個部門對同一主體的檢查事項,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避免多頭執法、重復檢查,減輕企業負擔。
除了做好“放”的減法與“管”的加法,平谷區還優化辦事流程,做好“服”的乘法。 統籌全區政務服務資源,把分散在43 個單位的1647 項政務服務事項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推行“互聯網+ 政務服務”,百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從“線下跑”實現“一網通辦”,并開設24 小時自助服務專區,1390 個政務服務事項和111 項便民服務事項24 小時隨時辦理。通過創新服務方式,平谷區推行有態度、有速度、有溫度的政務服務,切實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來,平谷區將繼續堅持“親商、懂商、助商、成商”,以多措并舉的“硬措施”持續優化發展“軟環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出實招、落實效,健全更加開放透明、規范高效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