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樂器、舞蹈、繪畫等,確實是實現美育的方法,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美的熏陶,也會更加懂得如何欣賞藝術。所以我們也整理了相關實用信息,希望幫助父母更好地帶孩子進行才藝學習,讓孩子能在和諧的氛圍中提升美的鑒賞力,更加親近藝術。
樂器篇
孩子多大開始學習樂器合適?
學習樂器演奏一般可以從小開始,但不是孩子的年齡越小越好。
鋼琴
作為鍵盤樂器,鋼琴每個鍵都有準確的音高,利于孩子聽辨別把握。一般4歲到4.5歲之間就開始學習鋼琴的孩子相對較多,也有3.5歲就開始學的。年齡不是絕對的標準,重要的標準是看孩子的心智發展狀態是否能適應學琴的需要,例如看一看孩子是否具備聆聽老師指導的理解能力,孩子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相對成熟,注意力和堅持性比較好。
小提琴
孩子一般從5~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比較好。這時,孩子動作發育相對成熟,精細性和協調性都相對較好,掌握持弓的動作和左右手的配合都會相對容易。6歲左右的孩子掌握音準和節奏的能力、理解力、堅持性都進一步增強,能開始學習識譜,并養成按時練習的好習慣。實際上,對于想學小提琴的孩子,如只作為愛好不走專業之路,多大年齡段開始學都不晚。稍大些的孩子理解能力強,相對于較小的孩子在初學階段接受得更快,因此,父母無須對開始學的年齡顧慮太多。
琵琶
孩子演奏琵琶時需要抱住琵琶彈奏。如果孩子個子不夠高,抱住琵琶后他的視線感覺會不理想,容易造成孩子內心的焦慮。一般6歲以前孩子會因個子的原因學起來較吃力,6歲以后開始學比較好,也可考慮8~9歲開始,這時孩子的控制能力、協調能力發展得較好,學習進度會快一些。
作為業余愛好,原則上說多大年齡開始學習都不算晚。但由于琵琶左右手的技巧多而復雜,若20歲以后再學習,手指不如年齡小的孩子靈活。
古箏
一般3~8歲開始學習古箏的孩子較多。早一點開始學的優勢是有利于訓練發展手指的獨立靈活,手腕的柔軟度、彈性以及彈奏時全身的協調配合;有利于及早培養熟練的識譜能力和發展聽覺能力。若孩子年齡偏大些再開始學,也有長處,因為這時孩子的自覺性、理解力、耐力和毅力都會增強,學習起來會快一些。
另外,吹奏類樂器,如小號、長笛等對孩子牙齒是否長齊以及肺活量有一定的要求,專家建議最好等孩子大一些,10歲左右再開始學習比較好。
孩子學樂器,私人單獨授課和集體授課哪個更好?
私人單獨授課,每次課收費相對高一些,但最大的優勢在于教師可以一對一專心指導全部課時,并且比較容易把握孩子的特點,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集體授課,每個孩子平均得到的指導時間相對較少,老師不容易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單獨授課,若教師屬于耐心細致型的,孩子受益較大;但若老師比較嚴格、批評較多,則孩子獨自承受壓力和挫敗感,這對于孩子也將是很大的考驗。
集體授課也有優點,首先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激發興趣、取長補短。如果遇到嚴格的老師時,老師指導過程中的批評、指正帶來的壓力可由孩子集體分擔,而不用獨自承受。另外,當老師糾正別的小伙伴的動作時,當事人以外的孩子都能同時受益并能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但特別要注意的是,集體授課的師生比不能過于懸殊,超過了1:10,效果很難保證。
無論是單獨授課還是集體授課,如果孩子遇到的老師比較嚴格,回家練習時,父母就要更多地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同時,可以適時地與老師進行交流,將孩子遇到的心理上和技術上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以便老師做出適當的調整。
怎樣為孩子選個好的樂器老師?
老師是孩子踏上音樂之路的引路人。孩子能否入門,能否堅持,除了和孩子的天資、個性、父母的態度有關以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引導是否得當。
在給孩子選擇音樂老師的時候,父母要明確自己讓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無論是希望孩子去考級、去走專業化道路,還是希望孩子能夠自娛自樂,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通過學習樂器演奏,孩子更加理解音樂,更加熱愛音樂,父母首先要選擇和自己讓孩子學習樂器初心一致的老師。老師自身的音樂功底深淺固然重要,但是老師是否了解音樂教學的規律以及具有教授孩子樂器的熱情更加重要。如果為了追求表面效果,老師并沒有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規范,孩子養成了不良習慣,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很可能會成為他繼續學習的阻礙。如果老師有較高的音樂教學素養和傳播熱情,就會千方百計地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讓孩子對樂器學習更有興趣。
只有老師和孩子配合得好,孩子信服老師,老師的話孩子能夠理解,才算找到了好老師。當你發現孩子的老師和自己的孩子之間不能夠融洽地溝通,繼續下去孩子有可能會反感音樂的時候,可以考慮換一個老師。也可以請周圍正在學習同樣樂器的其他孩子的老師看一看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態,可以幫助家長判斷是讓孩子繼續、暫停還是換一個老師。
父母怎樣陪伴孩子,才利于孩子堅持把某種樂器學下去?
父母的第一個關鍵作用在于為孩子營造一個熱愛音樂的氛圍,和孩子一起感受音樂的美好,協助老師鼓勵、激發孩子的興趣,促使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例如讓孩子多聽相關的樂曲,講一講音樂家學習樂器的故事和趣事,帶孩子多聽音樂會,豐富音樂素養,同時積極提供表演的機會,做孩子的“忠實粉絲”。
第二個關鍵作用在于結合家里生活的節奏,幫助孩子安排好時間,形成好的練習習慣,體驗持之以恒的效果。
父母的第三個關鍵作用在于對孩子的陪伴。觀察孩子上課過程、了解孩子的進度、關注孩子的情緒起伏和興趣點的變化,適時、適度地提醒、激發。但陪伴并不是要求父母包辦一切,父母不應也無法替代教師的角色。當在家里發現孩子演奏時動作錯了或沒有落實老師的指導時,父母可提醒孩子回憶課堂上老師的指導,但不要直接去糾正。
如何判斷孩子能不能學
跳舞?
作為業余愛好,兒童舞蹈對孩子的身體條件要求并不高,只要沒有嚴重的身體缺陷,都可以學習。但是,舞蹈學習的很多益處不是短期一下子能體會到的,持之以恒才會得到更大收獲。當然,如果專業學習舞蹈,那么對于舞者的身體的比例、體重、身高等有比較嚴格的標準。
建議從4歲以上開始學習,集體授課每課時一般為1小時左右,但不宜超過1.5小時,中間要進行一兩次的短暫休息。
如果孩子是學習芭蕾,建議最好在5歲左右開始學。因為芭蕾不光需要形體練習,也需要培養內在的氣質。太小的孩子一方面身體條件達不到訓練要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的意圖和一些抽象的講解,效果就不會很好。
如果孩子天賦條件突出,很喜愛舞蹈,有意愿進行專業的舞蹈學習的話,建議10歲以上最佳。因為專業舞蹈訓練強度大、時間長,對于10歲以下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讓孩子對舞蹈一直有興趣?
興趣是讓孩子堅持學習最大的動力,所以激發和保持孩子對舞蹈的興趣是根本。除了經常和孩子一起觀看舞蹈節目或演出以持續激發孩子的興趣之外,父母還要有良好的心態,牢記讓孩子學習舞蹈的初衷—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豐富生活樂趣。
● 在行走、游戲中體會音樂的韻律
選擇節奏明晰、輕松優美的樂曲或歌曲,讓孩子隨著音樂的節拍自由地行走。可以引導孩子感知不同音樂的節奏變化,也可以和孩子經常用手里的物品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由地敲打晃動,體會節奏。這既能鍛煉孩子感知節奏的能力,又對孩子學習用舞蹈動作表達音樂很有益處。
● 找到好的舞蹈機構和老師
為孩子報名時,選擇有親和力、有責任心的老師很重要。開始學習后,父母要多與授課老師交流孩子的性格特點,多詢問老師對孩子的觀察和建議,及時了解孩子的不足和長處。尤其是對舞蹈完全不了解的入門階段,孩子難免會出現畏難情緒。這時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老師協商適當調整學習的難易程度或者增加輔導時間。同時,父母也要和老師一起多鼓勵孩子,及時幫助孩子排解畏難情緒。
● 鼓勵孩子經常進行即興表演
課下鞏固和練習老師布置的舞蹈動作當然需要。但是為了保持孩子的興趣,父母不妨想一些能激發孩子主動性的巧招。比如鼓勵孩子來一段即興表演,或擺幾個優美姿勢,并用相機或錄像機及時拍或錄下來,可以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一段時間以后,拿出照片和錄像來觀看比較,能明顯看出孩子進步的步伐,這些資料也將成為孩子童年的美好回憶。另外,還可以邀請一起學習舞蹈的小伙伴開一個家庭自由表演會,放上美妙的音樂,讓孩子們穿上漂亮的服裝,在音樂聲中自編情節、自由發揮。
幾歲開始讓孩子學畫畫合適?
每個孩子的發展是有差異的,最早在八九個月,最晚的兩歲左右,孩子能夠抓取物品時,就可以開始讓孩子進行第一步的涂鴉探索了。實際上,這里所說的畫畫是讓孩子開始接觸筆和紙,感受一下通過自己手的運動對白紙產生的影響。孩子最初或許只是拿住筆不斷地點點和拉線,在這種懵懂的探索中,孩子們不斷累積著經驗,對小手的控制力也日益加強。真正跟著老師報班學畫一般要在三四歲以后。
學習繪畫需做哪些準備?
父母可以適當地為孩子提供比較豐富的材料和工具,讓他在多樣的媒介中選擇并大膽地體驗多種工具、材料的性能,這對激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與創造力很有幫助。
筆
剛學畫的孩子最好用質地比較柔軟的蠟筆或油畫棒,也可以用木炭條和粉筆,但這些都需要在大人的看護下使用,防止孩子把這些材料放到嘴里。
水彩筆確實色彩更鮮艷,但這并不代表對孩子就更好。水彩筆的缺點之一是它屬于硬筆,如果要涂大片的顏色,需要花很長時間,而孩子的思維比較跳躍,花很長時間涂一塊顏色,可能會抹殺一些即興創造的東西;缺點之二是它不能調色,而且使用起來表現性很單一,不利于孩子更多地進行探索和嘗試。
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孩子使用一些水彩顏色或水粉顏色,用軟性的水彩筆或毛筆來作畫,這樣孩子創作的余地會更大一些。
紙
不同質地的紙都可以使用,單面空白的廢打印紙就足以應付握筆訓練階段,光滑的復印紙適宜水彩筆顏色的表現。質感極強的素描紙可以很好地配合鉛筆、炭筆和蠟筆,水分較多的顏料則需使用水彩紙。作為一種嘗試,變化豐富的宣紙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孩子學畫的不同階段,父母應該做什么?
孩子學習繪畫,會經歷不同的階段,父母恰當的贊美和適度的引導會幫助孩子更能體驗到繪畫的樂趣,在藝術體驗上不斷進階。
第一階段
隨意涂鴉,沒有目的地亂涂亂畫,動作笨拙,線條雜亂。這個時候父母最該做的是引導孩子能專注地去用筆探索,對涂鴉保持興趣。
第二階段
從無意識涂鴉發展到有意識涂鴉,用各種線畫物體外部的輪廓,任意夸大。這個階段父母最該注意的是不要要求孩子畫得多么完美,但要不斷鼓勵他嘗試新的可能。
第三階段
視覺感受能力逐漸提高,繪畫也開始有細節,對形象表達容易概念化。父母的任務是幫孩子把思維拓展開來,讓孩子發現完善他的畫的可能性,比如引導他在色彩、構圖方式、協調能力方面做更多的嘗試,做到更貼切地表達。可以多帶孩子看看優秀的美術作品,孩子對真正優秀的美術作品的獨特領悟能力,有時會讓成人驚訝無比。
第四階段
對世界的觀察逐漸具體化,開始關注物體的結構和細節,比如,畫人物的時候會注意到身體的比例。父母在這個階段應鼓勵孩子在注意細節的同時,也注意畫面的構圖和節奏;鼓勵他用不同的媒介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
孩子什么時候能開始學書法?
書法屬于視覺空間藝術,只要孩子視力沒有嚴重問題都可以學習。但是因為孩子受手部動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需要等到一定的年齡才能真正開始學習書法,一般5歲時即可開始接觸軟筆書法,每次連貫地練習20~30分鐘效果最好。但是5歲左右的孩子還沒有正式學習識字,所以對他來說,學習書法的收獲主要是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及坐姿,從小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同時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及認識比較簡單的獨體字。正式學習書法,8歲左右更為合適。
在孩子的書法學習上,父母最該避免的誤區是急于求成。古人云:欲速則不達。從技法而言,以楷書為例,書法可以分為筆法、結構法和章法。筆法:點、橫、豎、撇、捺、折、鉤、提。結構法:高低、寬窄、錯落、穿插等。章法:字距、行距、整體的布局等。每一個漢字都是對空間的分割,成人都很難做到,孩子就更難了。孩子學書法重在鍛煉其心性,從這一點上說寫字也是個慢功夫。
幫助孩子在生活當中養成多觀察的好習慣,多帶孩子看書法展覽,去博物館,帶孩子旅游時,多看楹聯、牌匾。
給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書法環境,可在家里墻上掛一些古人優秀的書法作品的復制品;保留孩子的不同階段的作業,掛在墻上或掃描后存入電腦,隨時讓孩子觀摩,讓孩子看到自己進步的腳印,這些方法能有效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