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孩子要開始完成必要的學習任務。比賽有輸贏,做題也會有對錯。怎么面對“錯”,是父母和孩子的成長必修課。
案例:
刺眼的紅色批注
子林剛上一年級,一開始的單元練習都比較簡單,他完成得既快又準確。隨著學習難度的提升,漸漸地,他遇到了一些挑戰。但因為之前幾個單元練習完成得很好,他對自己的要求設定得很高,一個字寫不好,就會擦掉重寫,直到寫到自己滿意為止。媽媽覺得一年級的孩子就能這么嚴格要求自己,是非常好的,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可是,媽媽也發現有時候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太過完美,無形之中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她開始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況。
直到前幾天,孩子在做三單元練習冊時有一道題做錯了,老師用紅筆在錯題旁邊做了批改,孩子的情緒有些崩潰了,他接受不了自己做錯了題,而且還有紅筆的批注,他哭著問媽媽能不能把老師的紅色批改擦掉,他可以把錯題改過來。媽媽無奈地告訴他這不可以,于是孩子號啕大哭起來:“我這個練習冊不是全對的了,怎么辦啊媽媽?!”媽媽也不知該怎么辦,只能安慰孩子:“做錯了也沒什么,我們改對了就好了,沒有人會一直得100分的。媽媽小時候也沒有一直考100分。”
點評: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習成果
上了一年級,孩子們都要開始面對學習成績,有些孩子把做錯題這件事看得云淡風輕,家長要花很多精力去告訴他:你要認真點,成績是你的學習檢驗成果。但也有些孩子會把成績看得很重,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點錯誤,比如案例中的子林??梢?,從一入學,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子林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作為家長,要如何教會孩子面對不完美?
原因:
可能和多種因素有關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孩子無法面對“錯”而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
平時很少失敗,無法接受現實
對于一個“贏”慣了的人,會把“贏”“完美”作為人生的常態,就像日出東方一樣的習以為常,一旦出現了與平時不符的情況,會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對于子林這樣的孩子來說,“失敗”只是一個名詞,與自己無關。所以當“不完美”來臨時,他的心里是沒有類似的經驗來幫他抵御這種打擊的,因而孩子沒有辦法也不知道該怎么接受現實。
心理素質較差,不會自我調節
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認知能力等都是影響孩子心理素質的重要原因。對于心理素質較差的孩子來說,失敗會讓他緊張、控制不好情緒,這種孩子一般心理調節的能力也差,遇到問題的時候容易想不開,無法自己調節,甚至會產生自我懷疑、一蹶不振的情況。
在意他人看法,害怕長輩失望
這種孩子一般是過多地承載了家長尤其是長輩的厚望,他無法面對不完美,必須要考100分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因為他是家里的驕傲,不能讓在乎自己的人失望。對他而言,讓在乎的人失望比失敗本身更讓他難以接受。
父母:
幫孩子打破完美魔咒
那么,作為家長,要如何教會孩子面對不完美呢?以下幾個錦囊請收好!
以身作則,接受不完美
“以身作則”這4個字似乎是解決所有家庭教育問題的不二法則。事實也證明,沒有比這更好的家庭教育捷徑了。家長們平時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失敗、不完美的時刻,當媽媽做煳了一道菜時,當爸爸在工作中遇到麻煩時,是否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了積極大度的風范?是否用實際行動向孩子展現了輸得起的樣子?如果您的孩子恰好是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那父母就更要注意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不完美時刻時的情緒和處理方法,身體力行地展現出對不完美的接納,既能承載成功的鮮花與掌聲,也能釋然失敗的痛苦和打擊。
創設機會,體驗不完美
要孩子從自己的視角認識到生活中的挫折是正常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是靠說教就可以做到的,一定要讓他有所經歷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稍微有挑戰性的事情,甚至可以有意安排一些他完不成的小目標,在整個過程中陪他一起準備、嘗試、努力、面對結果。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太想讓孩子贏了,見不得孩子經歷挫折,這往往是因為家長自己就不能容忍孩子“輸”,忘記了“輸”也是一種成長。給孩子提供挫折體驗的機會,讓他體驗不能事事如意,陪他一起從挫折中恢復,鍛煉孩子受挫而不受傷的能力。
全面發展,打破“100分”“第一名”的魔咒
被稱為“微分幾何之父”的陳省身教授曾經在給中科大少年班的題詞中寫道:“不要考第一?!边@其中蘊含了教育智慧。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100分”和“第一名”是有魔力的,因為這些會帶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崇拜、家長的獎勵。但是當孩子過分地關注這些外部評價時,他對學習的態度就變成了追逐成績和名次,而非學習本身。就像案例中的子林,他更關注的是“紅筆的批注”“不是全對”等這些外在的事情,而并沒有關注自己究竟錯在了哪里,這對于本應享受學習過程、全面發展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遺憾。所以,打破“第一名”和“100分”的魔咒可以讓孩子放下心理壓力,把精力更好地用在發展興趣、人際交往等方面,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小學生比“第一名”更有意義。
學會學習,不斷超越的只有自己
學會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指的是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他都能夠主動學習,熱愛學習,而且會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積極地反思改進的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增加,孩子學的知識會變得復雜,想要完美、不犯錯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孩子尊重知識,認識到學習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要學會學習。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智力和學習習慣對成績的影響是最顯著的,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穩固的,是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暗谝幻敝挥幸粋€,“100分”也只是少數,父母要幫助孩子理解,沒有人會一直完美,但是一個人之所以可以不斷地進步,就在于他能不斷地超越自己。
孩子在一年級就表現出對成績特別在意,也需要家長反思平時在家庭教育中是否也無意地表現出了對完美的苛求。同時也需要家長轉變對于滿分的教育理念,帶領孩子全面發展,鍛煉其受挫的能力。希望所有的一年級孩子都能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不斷地超越自己,學會學習。
編輯|李美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