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著兩千多年的絲綢古道前往敦煌的道路中,會路過一座名叫“酒泉”的城市。它位于甘肅省西北部,坐落在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三座崇山峻嶺之間。這里有連綿的群山,有浩瀚的戈壁沙漠,有清波蕩漾的湖水,有飽經風霜的古城,還有名揚世界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嶄新的現代科技在這里交匯,共同“熔鑄”出一座名副其實的西域名城。
與酒的不解之緣
酒泉位于甘肅省、青海省、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界處,古時候,它扼(è)守著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所以,西漢時,中央便在此設郡管理,后來還修建了長城,駐守玉門關。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中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可見,在古人心目中,酒泉便是邊境地區了。
為什么這座城市要叫“酒泉”呢?相傳,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出兵西征匈奴,大獲全勝,開辟了河西走廊。漢武帝給大軍賞賜御酒,然而酒少人多,霍去病便把御酒傾倒進泉水中,泉水頓時變成了甘甜的美酒。從此以后,這片新開拓的大漢國土便被叫作“酒泉”。雖然這只是個民間故事,但“酒泉”這個名字還真跟酒有緣。《后漢書注》中記載,酒泉城下有一眼清泉,泉水甘甜清洌,就像美酒一樣,所以叫“酒泉”。西漢設酒泉郡后,人們便把這眼泉水的名字作為郡名。
酒泉市肅州區城東 1.9 千米處有一座酒泉公園,它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漢式園林,園內的泉眼至今仍在汩(gǔ)汩涌流著清涼可口的泉水。遙想當年,少年英雄霍驃騎的英姿,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大漢雄風,不由讓人心醉。
隋朝之后,酒泉曾一度改名為肅州。唐朝安史之亂后,國勢日漸衰弱,肅州一度陷落于吐蕃之手。在張議潮率領下,歸義軍將士浴血奮戰,保衛家園,在這座城市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商業交流的樞紐
酒泉市肅州區境內,有一座絲綢之路博物館。它依“世界最大地下畫廊”魏晉墓而建,三個大型展廳展出各類歷史文物上萬件,講述了數千年來絲綢之路沿線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恩怨情仇。
同樣是漢武帝時代,偉大的探險家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連接中亞、西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后,漢朝的商人攜帶著精美絕倫的絲綢、青銅鐵器到西域諸國販賣,再把西域的葡萄、核桃、馬匹等物產帶回中原。絡繹不絕的各國使者和商人們踩出的這條大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而酒泉,正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節點之一。
遠道而來的西域客商,到達酒泉時,早已疲憊不堪,他們可以在這里放下行李,吃上一頓美食,歇歇腳再繼續上路。向西域去的中原客商,檢查完最后一次行囊后,也懷揣著理想,毅然決然地踏上征途。
讓飛天夢想變成現實
2022 年11 月29 日,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 遙十五運載火箭點火發射成功,3 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這一標志性事件,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個傳奇的名字再一次響徹神州大地。
從遠古時代開始,飛上太空就是藏在我們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夢想,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讓這一夢想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叫東風航天城,位于酒泉市東部的金塔縣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目前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從1958 年開始建設至今,先后執行了一百一十多次航天發射任務,成功地將145 顆衛星、11 艘飛船、11 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第一次載人太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一輩輩航天工作者,用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不懈的勤奮努力,共同締造了一次又一次中國航天史上的奇跡。
(責任編輯:杜娟 排版: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