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26日,洪都拉斯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與中國臺灣地區斷絕所謂的“外交關系”。同日,中國和洪都拉斯宣布正式建交。
對于很多人來說,洪都拉斯可能是一個很陌生的國家。三毛在《萬水千山走遍》一書中寫道:“這兒是青鳥不到的地方,人們從沒有聽過它的名字,便也沒有夢了。”在三毛的游記中,洪都拉斯是“一個景色壯麗,人民有禮,安靜而有希望的國家”。如今,作為古瑪雅文明發祥地之一,它在歷經300年殖民統治后走向淪落,頭頂量身定制的“香蕉共和國”之冠,卻有近三分之二的居民身處貧窮的深淵。
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的北部,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的豐塞卡灣,東、南同尼加拉瓜交界,西與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接壤。有18個省、298個市,面積11.25萬平方公里。首都是位于該國中南部的特古西加爾巴。洪都拉斯有1022多萬人口(2022),約相當于山東省濟南市的人口總數;其中華人約1萬人,主要分布在首都和圣佩德羅蘇拉。該國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東部海灣地區英語普及率較高。約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洪都拉斯的經濟欠發達,傳統經濟以咖啡和香蕉種植業為主,銀、金等礦產資源較豐富。自1990年代中后期起,洪都拉斯政府大力推行改革措施,政局日趨穩定,民主和法律體制逐步鞏固。
現在洪都拉斯的所在地是歷史上瑪雅文明的家園,科潘遺址就證明了這一點。1502年,哥倫布在此地遇到風暴,船在洪都拉斯的懸崖腳下難以靠岸,面對肆虐的暴風、洶涌的海水和陡峭的懸崖,哥倫布不禁感嘆:“我看到了‘深淵’(Hondura)。”這便是洪都拉斯國名Honduras的由來。由于西班牙的征服和隨之帶來的疾病,這里的土著人口大量減少,很快西班牙人和土著人融合,印歐混血成為洪都拉斯的主要種族。
殖民時期結束時,洪都拉斯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隸屬于危地馬拉的總督,在西班牙人的管理下,大多數居民從事農業或畜牧業以維持生計。后通過向薩爾瓦多和危地馬拉出口靛藍,得以采購了大量糧食和牲畜。
1821年,洪都拉斯宣布獨立。但危地馬拉和其他強大鄰國在整個19世紀對洪都拉斯的政治產生了巨大影響。從1840年到20世紀70年代,洪都拉斯處于保守的獨裁統治之下,頻繁發生革命。直到1982年,洪都拉斯結束了連續多年的軍人統治,通過了新憲法,開啟了民主化進程。長期的獨裁統治、戰爭、政變等導致該國成為當今拉丁美洲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
20世紀,香蕉種植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美國果品公司控制了該國,其中聯合果品公司在1929年收購了CUYAMEL水果公司,使洪都拉斯成為一個“香蕉共和國”。雖然水果公司對國家的整體發展貢獻不大,但提供了更多的產品出口,使加勒比港口地區得到發展,并間接使圣佩德羅蘇拉成為一個重要的人口聚居城市。1903—1954年,洪都拉斯的香蕉出口量長期居于世界前列,這段時期也被稱為“香蕉共和國”時期。1954年,民主政權成立,自由主義者拉蒙·維勒達·莫拉萊斯于1957年成為共和國總統,在其統治期間,洪都拉斯加入了中美洲共同市場(MCCA),并發起了土地改革和教育計劃。
如今,盡管洪都拉斯在經濟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然是該區域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同時,有效管理公共財政也是該國目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方面的一項挑戰。近年來,法治薄弱加上自然災害(如颶風ETA和IOTA)和疫情暴發,也使得該國經濟現狀和發展前景進一步惡化。
農業是洪都拉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盛產咖啡、棉花、香蕉、椰子、甘蔗、煙草等。目前,洪都拉斯是全球第五大咖啡出口國、世界第三大雪茄生產和出口國、美洲第二大對蝦和羅非魚出口國。該國多數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工業基礎較為薄弱,多為小型企業,從事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冶金等工業生產,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則依賴進口。
當年西班牙征服者到達今天的洪都拉斯時,有許多美洲印第安人族群居住在這片領土上,其中最主要的族群就是瑪雅人。因此,洪都拉斯是土著人口和土著血統比例最高的拉丁美洲國家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和多文化國家,印歐混血種人占83%,印第安人占10%,黑人占5%,白人占2%。

洪都拉斯的華人大多來自廣東。有一部分是20世紀初首批華工移民的后代,他們基本已經本地化,而且社會地位較高,有的在政府和軍隊中擔任要職,有的經營本地銀行、大型超市和礦業公司。還有一部分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新移民,主要經營小商品和飯館,經濟條件良好。
與其他美洲人一樣,洪都拉斯人熱情友好,對外來客人會主動打招呼問候。他們還喜歡和朋友聚會聊天。應邀到洪都拉斯人家中做客時,可以準備鮮花、蛋糕、紅酒等禮物,咖啡、朗姆酒、甘蔗酒、紅酒等是這里的傳統飲品。
洪都拉斯在社會治安方面的情況頗為糟糕,連續多年獲評全球最暴力和最危險的國家,而圣佩德羅蘇拉則成為全球兇殺率最高的城市。該國經常出現幫派和犯罪團伙之間因販毒和爭奪地盤而引發的兇殺、搶劫、偷盜等犯罪現象,這也是該國國際形象不佳的原因之一。當地槍支合法,富人多雇傭私人保鏢。
洪都拉斯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點眾多,海灘、自然保護區、風俗小鎮等比比皆是。憑借羅阿坦島(地球上最健康、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珊瑚礁之一)、科潘瑪雅遺址(堪稱瑪雅世界中的巴黎,是保存最完好的瑪雅遺址)等著名景點以及相關投資激勵政策,該國旅游業近年來獲得長足發展。目前有20個國家公園、10個野生動物保護區、10個生物保護區和一個人類學保護區,包括森林、濕地、山脈、珊瑚礁等,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適合生態旅游,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由于該國武裝沖突和侵犯人權行為造成的負面形象,以及政府的關注度不足,該國旅游業的發展也面臨著重重阻礙。

在國家公園中,最出名的是庫蘇科國家公園。它位于北部科爾特斯省的TIERRA DE COFRADIA公路西北25公里處,距離圣佩德羅蘇拉有兩個小時的車程。這里有云霧森林,有友好的QUETZALES居民—可以請他們作為導游。卡皮羅—卡盧拉國家公園位于港口城市特魯希略(特魯希略原來是一座殖民堡壘,1502年哥倫布探險隊在這里舉行了第一次大陸彌撒),公園里有熱帶雨林,山頂有雷達基地,可以觀賞阿瓜山谷和加勒比海的全景。
洪都拉斯大藍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茲外海約96.5公里處,毗鄰燈塔礁。大藍洞外觀呈圓形,直徑約304米,深約145米(故水呈深藍色),是世界十大地質奇跡之一。大藍洞是石灰巖洞,形成于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后來因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變成了水下洞穴。
位于洪都拉斯加勒比海沿岸的里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護區面積約為9871平方公里,它既有熱帶森林,也有山脈和低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它是西半球第二大森林,叢林面積超過38740公里,僅次于巴西的亞馬孫雨林,是地球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文學方面,洪都拉斯的現代文學始于17世紀(當時該國還沒有獨立),安東尼奧·德·巴斯·伊·薩爾加多被公認為該國的第一位作家,他主要致力于編年史。18世紀,何塞·特立尼達·雷耶斯接過了他的接力棒,開始詩歌創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該國才真正奠定了現代文學基礎,其中文學代表人物有卡洛斯·古鐵雷斯(該國第一部小說《安吉麗娜》的作者)、弗洛蘭·圖爾西奧(小說家、詩人)、胡安·拉蒙·莫利納(被公認為該國歷史上最好的詩人之一)、盧西拉·加梅羅·德·梅迪納(民族文學中首位重要的女作家)。20世紀,洪都拉斯也產生了類似于其他拉丁美洲乃至歐洲國家的魔幻現實主義流派,代表人物是拉蒙·阿馬亞·阿馬多爾(社會現實主義流派作家)、胡里奧·埃斯科托、萊蒂西亞·德·奧尤埃拉、卡里亞斯·薩帕塔、羅伯托·索薩(繼胡安·拉蒙·莫利納之后第二位著名民族詩人)等。此外,21世紀的作家如塞薩爾·印第安諾、拉烏爾·洛佩斯·萊姆斯、吉爾瓦尼·羅德里格斯等也是民族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歷史上,洪都拉斯的受教育權一直得不到保障,近年來情況日益惡化。截至2020年,洪都拉斯和危地馬拉成為中美洲教育水平調查中排名最落后的兩個國家。洪都拉斯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9年,而同王一地區的巴拿馬為10.21年。
低學歷和亟待優化的教育系統,對洪都拉斯的社會經濟發展構成了巨大威脅。2017年洪都拉斯商業調查顯示,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源是洪都拉斯的公司和企業正常發展的七大主要障礙之一。薄弱的教育體系導致了貧困的無休止循環。
此外,近年的疫情導致教育系統的問題更加惡化:教育排斥嚴重,學習質量下降,教育系統缺乏有利于國民的治理,在教育覆蓋面、教育公平、教育質量、問責制、教育監督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該國政府須將教育問題置于社會議程和現任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才能對教育系統進行重大變革和優化;而整個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亟待重新思考維護受教育者享有公平、包容、無障礙教育的權利問題。
洪都拉斯共有20所高等教育機構,包括6所公立大學和14所私立大學。其中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是洪都拉斯國立自治大學,建成于1847年,當時被稱作“文學和良好品味協會”。1882年,公共教育部成立,洪都拉斯國立自治大學成為其附屬機構。1957年,軍政府通過《洪都拉斯共和國憲法》,賦予其大學自治權,并得名洪都拉斯國立自治大學。自1989年開始,隨著第一部《高等教育法》的通過,弗朗西斯科·莫拉桑國立師范大學成立,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高等師范學校,由教育部負責其財政和學術事務;國立農業大學從農業部分離出來,其前身是在卡塔卡馬斯市1950年成立的國家農業學院;森林科學學院(現為森林科學大學)、警察和國防大學也加入了公立高等教育系統,并隸屬于國家部委。1978年,國民議會通過了《私立大學法》;1980年代末,在現行《高等教育法》的框架內,開放了更多的私立大學。
本文系聊城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團隊“未建交島國研究團隊”階段性成果。
作者工作單位:李月,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
梁國杰,大連大學外國語學院、大連大學環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