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書面表達作為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高中英語教學當中的重要內容。母語的遷移大多是指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受到母語的影響。母語可以推動學生學習英語,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正遷移;當母語阻礙學生學習英語,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母語的負遷移。本文首先對中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現象進行分析,然后分別從詞匯、句法、語篇、語用這四個層面分析學生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造成的各種影響,并從四個方面提出應對策略,以幫助學生減少母語負遷移產生的不良影響,形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英語教學環境中提升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母語負遷移;英語思維;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9—0048—04
語言遷移是指語言學習者將母語的語言規則和使用習慣用于英語習得中。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語言遷移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大多數中國學生,一般是在掌握了漢語之后才開始學習英語的,母語的使用規則和習慣在其腦海中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母語勢必對第二語言的習得造成影響。母語對第二語言的習得起促進作用,其效果是正向的,被稱為正遷移;起干擾作用時,其效果是負向的,被稱為負遷移。這一點可通過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對第二語言學習者作文的研究結果得以證明。Kaplan認為,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書面表達模式,這種現象由于母語的負遷移所致。在第二語言的習得中,應盡可能促進母語的正遷移,遏制負遷移現象的產生。英語寫作體現了英語教學從輸入到輸出過程的能力遷移程度。母語負遷移是影響學生英語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學生作文中常見的具體錯誤,從語言的各個層面探究母語如何對英語寫作造成負遷移,從而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語言遷移的涵義
當我們學習外語或使用第二外語的時候,第二語言與母語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通過結合母語的發音、詞匯理解、語法結構、句式規律、語言表述習慣等方面產生語言遷移現象。同時,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言遷移通常可以分為兩種情況:語言的正遷移和語言的負遷移。學習第二語言時,如發現所學外語與母語具有一定相似特征時,就會產生一定的正遷移,同時可以加快學生對外語的掌握速度。
二、高中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的表現
1.詞匯負遷移方面。首先,高中階段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對于詞匯的運用往往容易受到母語思維的干擾,產生負面詞匯的遷移。在寫作中對于詞匯中所蘊含的意思產生混淆不清、固定搭配的短語產生張冠李戴的現象。例如,對于較為簡單的短語“我喜歡看書”,學生經常出現依據漢語習慣將看書翻譯成為“I like looking books”,產生語法表達錯誤問題,但是正常的翻譯應是“I like reading books”.上述就是受到母語習慣影響下導致的搭配錯誤而產生的負遷移。
其次,在學習英語單詞時,可以發現一定的規律性。如,在英語詞匯中,只有名詞才有復數形式,同時還可以細化地將這些名詞分為單數(sing)、復數(pl)、可數(cn)、不可數(un)。此外,在學習英語的比較級時,如何去區別比較級、最高級具有的差異性。(注:我們母語中,副詞是沒有比較級和最高級的;但是在英語中形容詞和副詞都有比較級和最高級。在英語學習中以比較級為例,比較結構的動詞后可以加“a little、a lot、much”等形容詞或副詞;在母語習慣里“比”字句中如果謂語是動詞,動詞后面可以加“一些、一點兒、得多”。例如,“He plays much more than I.”的意思應該是“他比我玩兒得多”,而不是依據母語習慣翻譯成為“他比我玩的多一點兒”,這種差別容易造成錯誤表達。
最后,用詞累贅是英語學習者都會碰到的問題。漢語注重文采,寫作時往往反復強調以加深所表達的意思,而英語則主張言簡意賅。高中生在英語寫作中容易將中文逐詞逐句翻譯成英文,因此,在用詞上很容易出現重復,例如,Although I learn English very hard,but I believe I will speak English fluently in the future.在這個例句中,學生很自然地套用中文句式“雖然......但是......”運用在英文寫作中,造成用詞累贅而出現錯誤。
2.語法負遷移方面。受母語習慣的影響,兩種語法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使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寫作時出現語法負遷移的現象。
首先,學習英語時可以發現,英文中可以描述時間或是與時間有關的詞匯種類繁多,英語中表達時間含義的詞匯主要體現在動詞上;而在母語中時間的意義多數情況下是指時間副詞,如,經常、將要、一些等表達的含義。現階段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間語法中,往往會依據漢語語法的規則,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搬硬套,發生負遷移現象[1]。謂語動詞一般也有多種不同的時態,在表達時間之間關系的時候,英語為凸顯整體一致性需要將語句中所有動詞變成相同的時態。例如在翻譯“我年輕時,想成為一名小提琴手”中正確的英語翻譯應該是“When I was young,I wanted to become a violinist.”但是在漢語中并沒有這一說法,所以容易翻譯成“When I was young,I want to be a violinist.”這就是典型的學生只是大概理解句子的意思。選擇適合的詞匯結合語境后并沒有充分考慮到英語在表述時間語法時,動詞與名詞短語中是否采取相同的時態和正確的表述形式導致的語法負遷移。同時根據主謂一致的規則,謂語動詞應該是want,還有I am watch? ing TV and my sister plays the game.這個句子就違反了平行結構這一規則。這也是簡單句中存在的語法問題,我們必須打好基本功,才能對以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
其次,是分析母語與英語之間語序上的負遷移,結合我們母語習慣中,陳述句中的狀語一般均是在謂語之前。這一點上極少數學生會因陳述句產生負遷移。但是在英語的疑問句、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的位置,因英語與漢語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較為容易產生負遷移現象。
最后,主語缺失問題。英語注重主語的語言,每一個句子都不能缺少主語。而漢語在表達中,時常會有省略句子主語的情況。因此,在寫作時,學生往往會忽略句子的主語。例如,This semester want to get a better grade.受漢語“本學期想要取得好成績”句子的影響,將“this semester”用作主語。而在英語中,“this semester”無法做主語,本句的主語應該是人。
3.語篇中的母語負遷移。漢語與英語語言思維模式的差異,會造成兩種語言之間在語篇的銜接方式上產生一定的差異性。學習英語不難發現,語篇是通過合理運用,如連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等詞匯進行銜接的,而漢語語言習慣則是運用語義進一步實現語篇中詞語和短句之間的連接。同時受漢語習慣的影響,學生在實際寫作中不難發現,整個語篇中缺乏一定的過渡詞,進而促使整篇文章閱讀起來不連貫、拗口等問題凸顯出來。且母語與英語之間存在較為復雜的因素,導致了高中階段學生英語寫作中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影響。
母語之所以會對高中生的英語寫作產生如此嚴重的負遷移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首先,中文與英文分屬不同的語系,且母語與英語之間存在較為復雜的因素,導致了高中階段學生英語寫作中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影響。其次,由于課程內容太多,很多教師對于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沒有及時糾正學生因母語負遷移而產生的錯誤。所以學生容易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最后,在學生學習英語之前,他們已經有一個完整的母語體系,而且生活在純母語環境中的他們缺乏足夠的目標語輸入[2]。本文最后就高中生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的研究對外語教學給出了一些對策,希望能幫助高中學生在寫作文時減少母語遷移,從而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
4.語用中的母語負遷移。掌握漢語一定要熟悉中國語言所處的社會文化,但因為對西方文化認識不深刻,中學生常常會不知不覺把本民族的文明習慣和文明模式套用在英文中。從而形成語用層次的不遷移,例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里的“龍鳳”是我國文學中指明出類拔萃的角色,而在西方文化中卻明顯不同,西方傳說中。 Dragon是一種兇殘暴虐的怪物,而Phoenix象征復活和再生。
三、應對高中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的策略
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研究者大都認為處理語言遷移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克服第一語言的習慣[3]。高中生在英語寫作時,由于語言知識有限,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受到母語的干擾,母語負遷移的現象頻繁發生。除了學生自身的努力,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相應的方法協助他們提升寫作水平,從而降低母語負遷移帶來的負面影響。
1.培養學生語感,轉換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的英語語言思維認知。“中國式英語”的主要問題是沒有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英語語感。一個語言的語感是后天通過大量的訓練培養出來的,若可以通過閱讀大量英語原版名著,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訓練能力,使得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語感[4]。學習者的英文閱讀應該是全面的,所有語言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聽、說、讀、寫,英文也同樣如此,語言的溝通能力就決定了我們接收消息要讀,口頭溝通要說,傳達文字消息時也要讀,而要了解文字消息的時候要讀。學習者只有通過讀英文、講英文、寫英文才能產生英語思維方式。
2.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語原版材料,積累常見表達。高中教學普遍只注重背誦文章和擴大詞匯量,然而閱讀英語原版材料如閱讀英文小說同樣能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選擇英語原版材料,為基礎較差的學生推薦英漢雙語英文小說,為基礎較好的學生推薦英文原著小說。通過閱讀英文原版材料,學生不僅可以擴大詞匯量,還能增加對英語相關文化的了解,培養英語寫作的思維模式,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3.利用對比分析,培養學生的英漢差異能力。英漢對比分析作為一項跨文化交流活動,寫作所表現出的不僅是學習者的漢語掌握和表達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學習者學英文的社會語用能力。因此,對英文學習者而言,學習英文既要在語言之中來學習,又要在語言之外來學習。在進行語言和第二語言的比較分析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二者在單詞、句型以及語篇方面的區別,同時又要使學習者了解二者的文化與思考模式方面的差異。
教師在課堂中要盡量避免負遷移效果的產生,同時利用對比語言學的知識點進行英漢比較,使學生了解英文與漢語在思想與表現方面的區別,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培養英文語言思維[5]。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可以采用比較式教學方法,將兩種語言以漢語為左、英語為右的方式相比較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更加直觀,會促使學生明白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區別。比較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習慣、名詞形式、短語解釋、語言文化特點等多角度、多樣化地加以分析比較。然后再做出有效的書面整理,在發現錯誤后及時改正,并整理到一起,可供學生今后復習使用。
4.鼓勵學生開展多樣化的作文訓練,規范寫作表達。高中學生經過大量的訓練才能提升寫作能力。教師在課后布置階段中,重點針對那些易發生問題的難題、重點,從而達到加強課堂實效性的效果;而課下練習不但能夠達到鞏固課堂成效的效果,還能夠使學習者的語言練習與其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習者體會到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的理念,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5.介紹中西方文化差異,提高英語思維能力。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運用一種語言就要了解這種語言所蘊含的文化。中國和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國家在生活方式、習慣、價值觀念、思想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這些差異是造成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時不能準確而簡潔地表達自己思想的原因之一。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漢語的影響,絕大多數學生都傾向于用中文思考而非英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的同時,要強調語言的文化背景,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避免用漢譯英的方式來寫作。
母語負遷移,是高中生在英語寫作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為了應對母語負遷移的影響,英語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感,轉換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的英語語言思維;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語原版材料,積累常見表達;提倡學生進行多樣性的寫作練習,規范寫作表達;培養學生的英漢差異意識,介紹中西方文化差異,有助于高中生訓練英語邏輯思維能力,進而解決語言負遷移的影響,從而提升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顧雪迪,項蘊華.英語專業學生作文中的母語負遷移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02):75-78.
[2]趙春霞.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的影響與對策[J].課程與教育研究,2014(04):89.
[3]馬晶.攀枝花市高中學生英文寫作能力現狀調查及教學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12(08):53-55.
[4]孫旭紅.高中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現象淺淺析即教學理論與實踐[J].中學生英語,2012(02):38.
[5]吳丁娥.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及對策[J].湖南師大社會科學學報,2011(01):19.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