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教育重點在于打好學生的學科知識基礎,讓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正確的三觀,從而為后期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此階段,隨著教育改革全面推行,教育目標逐漸側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此,學科教師應了解各學科發展與改革的特點,結合學科優勢,實現學科有效融合,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深層次了解各學科知識的關聯性,實現深度學習,提升核心素養。文章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圍繞小學數學和語文學科融合,探究學科融合的必要性與實踐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小學數學;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9—0091—03
新時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均發生了改變,核心素養培養已成為當前的教育熱點,也是每一位教師的重要教育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素養尤其重要,這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學科融合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本文圍繞數學與語文學科的融合,探究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點,通過融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關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分析
核心素養有認知性素養以及非認知性素養組成,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能力以及價值觀的融合。從認知性素養來看,主要涵蓋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探究能力;而從非認知性素養來看,主要指學生在學習中所體現出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在新時期,社會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遵循時代發展和教育規律,做好教育改革,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能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可以促使教學更高效。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被稱為“生活化的數學”。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數學知識,幫助學生運用教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科特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探究多樣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整合的必要性
1.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在新課改推行的背景下,跨學科教學是重要的教學策略。挖掘各學科之間的融合點,進行學科知識融合,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目前,數學新課標提出“體會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而將小學數學與小學語文有效融合,符合現階段新課改的實際要求。教師可以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適當融入語文學科知識內容,以此豐富數學課堂教學,使教學更多樣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語文學科知識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開展數學活動,需要學生具備語文基礎。學生通過閱讀,從小學數學教材中獲取關鍵信息,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新的數學知識,需要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這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核心素養,才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把握關鍵信息,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3.學科之間有合適的融合點。在傳統的分科教學模式下,一些教師容易忽略各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系,無法實現知識的融合。在小學語文和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兩門學科學習有合適的融合點,比如學習數學,需要學生具備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如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需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需要綜合多個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將小學語文與小學數學有效融合,能讓學生有效提升綜合能力,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與語文學科融合面臨的問題
1.學科融合流于形式。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科融合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所教學科的特點,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和學習方法,以此優化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校的學科融合流于形式,并未有效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這導致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難以發揮學科融合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
2.學科融合缺乏有效實施路徑。小學數學與小學語文學科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循序漸進地融合,不斷優化。同時,學科融合不是簡單的知識整合,而是學習方法、學習思想、學科目標等方面的融合。就實際而言,一些教師的教育理念沒有及時更新,未能深入理解學科融合的價值和要點,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沒有發揮語文學科的整體優勢和特點,導致學科整合成了學科“疊加”,無法保證學生在學習中抓住學習重點,難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教師能力有待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活動的質量。在學科融合中,教師的綜合素養是關鍵要素。目前,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不能再單一地教授學科知識,而需要將語文與數學知識巧妙結合。但由于部分教師教學能力不足,在學科融合方面缺少相應的思考與實踐,導致學科融合效果不佳。
四、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數學學科融合的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實現學科融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設計者,在教學中發揮著引導者的作用。因此,教師需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努力提升學科融合能力,提升學科融合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具體來說,教師應主動優化學科融合方案,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不斷優化、創新融合方式。另外,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活動,促使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從而有效進行學科融合,全面推動教學改革。
2.找準小學數學和語文學科的融合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閱讀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而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關鍵。在應用題解題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題意,獲取關鍵信息,為解決問題做好準備。在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烏鴉喝水”的視頻,引導學生回顧語文學科中“烏鴉喝水”的知識點,讓學生回答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在這一環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故事中找出與體積相關的數學知識。通過這種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綜合素養。
3.注重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將數學學科與語文學科知識有效融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實現學科深度融合,教師可以開展小組教學,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究、自主表達,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學習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前引導學生分組,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為學生展示組合圖形,讓學生說出從前面、左面、上面視角看到的圖形,每個小組推選一位組員回答問題,闡述原因和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各組員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在討論的過程中表達想法,很好地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4.融入學科元素,豐富教學內容。為了實現小學數學與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教師可以在數學知識點學習中適當融入語文元素,以此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體驗到別具一格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在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相關內容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倍的概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節的知識點融入語文古詩,讓學生從古詩中學習數學知識。比如讓學生閱讀《江南》這一首古詩,讓學生思考、回答這一首古詩中“魚”出現了幾次?整首詩的字數是“魚”字的幾倍?設計這樣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科知識的有效融合,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教師應充分把握小學數學與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找準知識學習的融合點,提升教學活動的層次性和科學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尹春國.淺談核心素養教育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語文知識的整合[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9):01.
[2]何苗苗.實現小學語文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方法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1(06):31-32.
[3]溫利華.小學語文數學學科整合的有效途徑[J].數碼設計(上),2019(06):51-52.
[4]劉艷.淺談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J].幸福生活指南,2019(15):01.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數學學科整合必要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2]GHBZ020)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