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認為,古人類最早從約100萬年前開始使用火,但這方面的論斷一直缺乏關鍵證據。
考古學家相信,當時的能人開始向直立人演變,使用火對人類進化來說意義重大:使用火讓人類不僅在冬天保持暖和,而且能幫助制作先進工具并抵擋野獸,在探索火的過程中還讓人類學會了烹飪。把肉做熟不僅能殺死肉中的病原體,而且有助于消化蛋白質,提高食物的營養吸收,從而為人類腦容量的提高鋪平道路,讓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

目測是判斷古人類是否使用火的傳統方法之一,因為被燒過的物體總是更黑。通過這種方法找到的證據表明,人類普遍使用火的最早時間約為20萬年前。但顏色改變只是使用火的多種證據之一,要找到更多證據就要依靠其他手段。

不久前,科學家發現在當今以色列所在地區,人類使用火的最早時間是在20萬到42萬年前。
艾弗隆采石場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多山地區加利利西部,是一個露天考古遺址。在當時的一系列發掘中,考古學家挖到了地下14米深度,發現了可追溯到80萬到100萬年前的一大堆動物化石和舊石器時代工具,這次發現使這里成為中東地區最古老的遺址之一。但這些考古發現中沒有找到使用火的可見證據,因為灰燼和焦炭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降解。但有沒有這方面隱含的證據呢?

他們使用了一系列技術,通過把古代物品的化學組成確定到分子水平,運用深度學習模型估計石器被煅燒的溫度,最終能揭示有關古人類行為的信息。
有了準確的人工智能手段,科學家開始探尋可能被100萬年前艾弗隆人使用過的石器發出的分子信號。他們分析了在差不多50年前發現于艾弗隆遺址的26件燧石工具被煅燒的溫度,結果發現這些石器被煅燒的溫度不一樣,而其中的最高溫度是600℃。
此外,科學家運用一種新的光譜學方法,檢測了在該遺址發現的遠古植物和象牙(這種象早已滅絕)的87份殘骸,發現它們也有由高溫導致的結構性改變。科學家由此推測,人類祖先也具有像今天科學家那樣的探索精神——人類祖先不僅用火來燒制工具,也用火來燒動植物。


科學家說,使用新技術從新的角度來進行考古調查,就可能發現之前所不能發現的很多東西。例如,把新研發的技術運用到比舊石器時代遺址更古老的遺址,也可能辨識人類使用火的非視覺證據。不僅如此,新技術還可能對人類開始使用火提供新的時空解讀——不僅確定最早的用火時間,而且確定人們用火的地理范圍和用途,由此了解與使用火相關的行為演化歷史及用火行為如何推動其他行為演化。說不定,人類使用火的最早時間由此將被推早至200萬年前或更早。
這項新研究可謂大獲成功。它不僅展示了新技術研發和新技術跨領域運用的意義,而且體現了考古探索中多學科專家共同參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