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稻香村創立250周年大會”在“稻香村”品牌發源地蘇州舉辦,大會主題為“守正創新 行穩致遠”。品牌歷史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稻香村,正在推動中式糕點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9月4日,《中國品牌》雜志社專訪稻香村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周廣軍,針對稻香村如何保持品牌長青、如何守正創新、如何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等問題展開對話。
·" 跨越兩世紀的糕點頂流 ·
稻香村誕生在“魚米之鄉”江南,明清時期,江南經濟繁盛,物產豐富,人們對于飲食文化更加考究。據不完全統計,明清時期的蘇式糕點品種達130余種。
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1773年),稻香村創立于蘇州觀前街東側,主要經營蘇式糕點。因其獨特的口味和精湛的糕點制作技藝,很快成為江南一帶的“名點”。
《南方飲食掌故》記載:乾隆皇帝南巡至蘇州時,偶然品嘗到稻香村蜜糕,贊其“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賜一塊葫蘆招牌,自此,稻香村成為宮廷貢品。
隨著“稻香村”的名號越叫越響,這一品牌開始向國內其它城市尤其是北方傳播,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稻香村在光緒年間登報聲明:稻香村“只此一家,并無分出”。
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國營企業的稻香村是當地的糕點供應大頭,在節日期間占據蘇州近六成市場。進入21世紀后,稻香村快速走向全國。目前,稻香村在各地擁有10個工業園區,7個直供原料基地;在蘇州、北京、山東三地設立研發中心,還在蘇州成立了非遺傳承中心。
稻香村在2006年被商務部評為首批“中華老字號”,今年稻香村連續三年入選“中國輕工業食品行業五十強企業”。
“企業要有永不滿足的精神”,回顧稻香村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歷史,稻香村集團董事長周廣軍表示,在任何一個時間點,稻香村想的都不是保留舊的東西,而是創新。“只有敢于創新的企業,才能在不同時代、不同形式下,服務好消費者,生產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滿足市場的新需求。”
如今,稻香村的生產車間里,120余條現代化生產線井然有序地加工著糕點,并先后通過ISO9001和HACCP體系認證,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體系認證不是一種噱頭,而是依托這種標準化的理念去構建稻香村的體系,從而進一步著手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為老字號糕點品牌注入現代科技。”周廣軍表示。
·" "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 ·
科技名片之外,稻香村還想打造一種“故事”的溫度。
在“稻香村創立250周年大會”上,稻香村首次公開舉辦了一場收徒儀式。在現場嘉賓的見證下,六位稻香村員工呈拜師帖、奉謝師茶,拜稻香村第五代傳承人徐紅生為師。
徐紅生1983年進入稻香村工作,經過20年的學藝,才掌握了蘇式月餅、酥糖、云片糕等稻香村傳統糕點的全部制作手藝。為了適應變化的時代,徐紅生不斷探索傳統制作手藝的現代化工藝創新。他表示“其實到我這一代,很多傳統糕點已經慢慢開始在機器上生產了。所以,我不光要學會傳統手工技藝,還要研究怎么用機器來實現糕點制作的創新。”
現在稻香村機械化生產的”云片糕“,正是徐紅生花費一年,歷經上百次實驗探索成功的。在收徒儀式上,徐紅生將象征著技藝傳承的“走錘”回贈給徒弟們,勉勵他們勤勉學藝,與時俱進。
每一代傳承人都有不同的使命和責任,但相似的,他們都有一顆“匠人”的心。參加收徒儀式的第六代傳承人艾滿表示,自己2013年拜師傅徐紅生為師,當時就下定決心要向師傅、師爺一樣,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把中式糕點發揚光大。
傳承了200多年的稻香村,其實就是一代代“稻香村人”的傳承,也是一代代匠心記憶的傳承。師傅的言傳身教,讓徒弟對技藝一絲不茍,對產品精益求精,使得稻香村的產品有了溫度。
“傳承人肩負讓非遺技藝傳承下來的責任,企業也承擔著讓技藝延續的責任。希望通過這種儀式,表達對傳統技藝、工匠精神、師徒傳承關系的這種敬意。”周廣軍這樣解釋傳承儀式。
此外,在稻香村成立的非遺中心內,稻香村攜手蘇州市非遺辦長期開展非遺公益體驗活動,通過稻香村傳承人現場手把手地教授糕點制作,吸引更多的市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在這里,稻香村一方面用現代化手段最大程度恢復失傳技藝,一方面推廣中式糕點制作技藝。
· 線上銷量繞地球半圈 ·
在稻香村眾多項非遺工藝中,有一種需要花費近二十年才能完整掌握的工藝。它是稻香村蘇式月餅制作工藝。這種工藝制作出的蘇式月餅,酥皮多達18層,層層薄如紙。
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稻香村也在積極適應市場變化。缺吃少穿的年代大家都講究真材實料,但是現在消費者更追求健康。因此,如何低糖低脂又能保證口味,是稻香村目前研究的方向。“針對健康這一理念,目前稻香村推出新蘇式月餅、益生元低糖月餅,持續追蹤最新技術的發展,在科研機構進行測試從而改良產品,還利用更先進的保鮮技術在市場更好地推廣產品。”周廣軍介紹到。
除口味上的變化外,今年稻香村在包裝上推出十多款國潮化創新的月餅禮盒。月餅作為中秋節的時令產品,稻香村選擇兔子這種形象作為包裝主要圖案,有身背靠旗的花旦兔,還有卡其色的呆萌動漫兔。稻香村集團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周立源表示,今年稻香村與年輕設計師進行深度合作,將中秋月餅與國粹、動漫等進行國潮化融合,國潮創新下搭配數十種口味月餅,涵蓋蘇式、廣式、京式、滇式、臺式等多個幫式,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健康飲食需求。
稻香村的品牌年輕化不僅體現在產品包裝上,還有對于電子商務的提前布局。
2009年,稻香村成立電子商務部,啟動“稻香村+互聯網”戰略。經過多年努力,稻香村在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連續多年領跑行業。2020年,稻香村線上銷售、旗艦店銷售份額位列第一,分別是28.1%和22.6%,占據線下月餅銷售的近三成市場。而今年,據《2023年中國消費者十大首選月餅禮盒品牌榜單》顯示,稻香村憑借姑蘇頌禮、稻香攬月、迎月納福等包裝精致、口味獨特的蘇式月餅火出圈,位列榜單榜首的位置。
“目前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占據稻香村總營收的40%左右,預計今年能賣出3億塊,連起來能繞地球半圈多了。”周廣軍笑到。線上銷售大數據的反饋讓稻香村更貼近消費者,從這些反饋中,稻香村推出了更緊貼消費者、年輕化的產品。
老字號的年輕化是品牌的重要課題,被年輕的消費者選擇,代表企業在未來將更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老字號的年輕化能讓消費者感受到變化,但如果這個創新完全脫離老字號的本體,并不會被消費者買單。”周廣軍說。“許多消費者從家中老人口中知道這個牌子,拿到產品后首先會拍照發朋友圈,因為他會覺得這個品牌很有話題感,可能藏著老一代經歷過的故事。因此,老字號的年輕化一定要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制造出產品之外的其他需求。”周廣軍補充道。
· 老字號“雙重”出海記 ·
7月中旬開始,稻香村各地公司將滿載稻香村月餅的貨車駛向全國各大港口,陸續發往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2000多個線下銷售網點陸續上架。截至目前,新加坡和韓國的月餅訂單已經激增30%以上,并且今年首次進入日本、迪拜、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月餅在全球市場的代表性品牌。
稻香村的“出海路”,以海外華人市場起步,經過數年的市場、經銷渠道調查,現在已經上架西方的主流商超。“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我們選擇出口海外,會面臨包括知識產權、法規等等困難,我們這一策略,并非單單追求一個銷售額的增長,而是認為,中國品牌應該在海外市場擁有一席之地,把產品作為一種文化向外傳播,讓更多人體驗到中式糕點的魅力。”周廣軍說。
想走通出海路,首先要筑起知識產權保護的圍墻。自2006年開始調研海外市場,稻香村先后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商標,在遵守出口目的地法令法規的基礎上,主動適應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在口味方面進行調整。
“目前,低糖低脂的消費趨勢在海外市場同樣時興,但進一步講,產品是載體,文化是內核,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周廣軍說,“有一位英國品牌專家在品嘗我們糕點時,覺得這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食品給他呈現出不同的口感,不一樣的口味,美味的食品讓他聯想到中國豐富的飲食文化及悠久的歷史,進而想要了解到更多中國文化。中國糕點、中餐皆是如此,這就是用中華美食傳播中華文化的生動案例。”
稻香村海外產品海外出口節點包括傳統節日、節氣等,希望通過與特殊時間點的結合,激發消費者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以中秋節為例,稻香村在此時間點的產品銷量已經初具規模,海外商場會掛起宣傳標語,線上下媒體也會進行產品展示。”
對于海外市場而言,稻香村也注重自身國際傳播力的打造。今年的除夕夜,稻香村第三次“霸屏”紐約時代廣場,攜兔年賀歲視頻向全球華人拜年,點燃了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此舉不僅讓全球華人感受到了來自海外故鄉的溫暖與自豪,也讓“稻香村”品牌的國際化形象烙印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
“去研究各地的消費趨勢、用戶習慣,以及食品安全的法令法規,將幫助稻香村用糕點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讓國際上越來越多人認可中華文化,實現‘產業+文化’的雙重出海。”周廣軍說。
做一個“負責任的老字號品牌”,放眼未來,稻香村將不斷加強科技研發,帶著老字號龍頭的使命責任,用創新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將“稻香村”打造為國際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