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分析法、實驗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當前高校武術教學方法、基礎課程服務專業人培養、高校基礎課程線上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庫數字化建設、武術教學自媒體應用等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并針對互聯網+背景下的自媒體輔助教學開展了教學對照實驗。研究表明,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武術教學(乃至公共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自媒體擁有其獨特的信息傳播模式和優越性,今后將會逐漸發展為社會成員信息交流的主要溝通方式之一,與二十大后我國高校發展的需求相契合,在今后高校教學改革創新中有重要的作用。自媒體為當前社會背景下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展示空間,拓寬了當前武術在高校發展的主體、受體覆蓋面,促進了高校武術基礎課程表達體系的多元化發展。同時也提出了“互聯網+”域下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新策略:建設專業隊伍,確立目標,打造精品團隊;以目標為導向,線上、線下相結合;探索適合學校發展的融合式教育模式;將武術和互聯網緊密聯系,突出各自優點,創新教學途徑;定期修改課程標準,結合時代背景和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融合式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自媒體;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創新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We-Media on Wushu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Xin Zhiguo;Han xue
(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mp; Technology;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Abstract:This research adopts literature analysis, experiment, expert inter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college martial arts teaching methods, training of basic course service professionals, onl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basic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pplication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We Media, and carry out teaching contrast experiment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martial arts teaching (and even public basic course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we media has its uniqu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 and advantages. In the future, it will gradually develop into one of the main ways of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members' information exchang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fter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in the future. We-media has provided a new display space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 broadened the coverage of the main body and acceptor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d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expression system of basic martial art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new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rnet plus\" field: building professional teams, establishing goals, and creating high-quality teams; Target-oriented,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Explore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mode suitable for school development; Connect martial arts closely with the Internet, highlight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Regularly revis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combine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explore integrated teaching.
Keywords: Internet plus; We-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martial art; reform in education; innovate
1.“互聯網+”是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高校武術發展的新路徑之一
1.1 當前社會背景下高校武術拓展新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會融入新的社會元素到學校教學中來,特別是經歷了3年的新冠疫情,我們高校武術基礎課程教學從形式到內容也都經受了一定程度的鍛煉和考驗。在高校武術課堂轉變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模式,精煉教學內容,深化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1]。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探索高校武術新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有著很強的必要性。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只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法,解決當前歷史背景下的教學難題,同時又能著眼未來,服務學生的長遠發展,才能做到最根本的教育發展。
1.2 當前社會背景下自媒體傳播成為信息傳播重要途徑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手機已經成為一個融合度比較高的生活必備品,各種教學、溝通、會議、資源等APP豐富多樣,能基本滿足當前疫情背景下,以及后疫情時期的教學需求[2]。調查發現,線上教學期間很多線上教學平臺的資源建設中很大部分資源來自于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網絡自媒體。這些自媒體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著很廣的內容涵蓋面和很強的教育指導意義,加之不同特點、風格的主播,又使自媒體資源呈現出“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受眾廣泛、深受歡迎”的特點。
1.3 當前社會背景下自媒體傳播路徑契合高校武術發展需求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群體的主體傾向性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高校武術課堂中呈現出了健身性、知識性、能力型和個性展示的特點。自媒體傳播途徑的發展給高校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一個個性展示的平臺和能力拓展的平臺,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習效果,通過這種平臺的拓展又反饋到課程健身性和知識性的學習中來,兩者相互促進,起到了共同發展的作用[3]。在課堂中經常鼓勵學生有效應用手機、自媒體等進行動作拍攝和制作,用于動作糾正、知識拓展和個性展示等,對于學習過程的方法創新也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武術動作視頻的自媒體傳播又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技能拓展,使武術課堂做到協同育人,一舉兼得。
1.4當前社會背景下自媒體傳播路徑契合當前大學生的知識選擇傾向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抖音等自媒體已經成為了當前高校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元素[4],每天刷抖音、上傳視頻,以及有選擇地觀看相關主題的資源已經成為了學生獲取知識和輔助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專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抖音等自媒體平臺以其豐富的資源和個性化的知識傳播途徑,成為了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課堂外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契合了當前大學生的知識選擇傾向,是高校武術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
2.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武術教學的“互聯網+”應用
2.1 在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在線課程建設是今后高校課程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學科”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極大的推動了各個學科和社會領域的發展[5],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爆發的三年里,為各級高校的課程開展提供了便利,為各學科課程發展拓寬了空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6],同時也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教學層次,是高校教育發展未來重點建設方向之一。互聯網平臺的利用可以采用引用和開發相結合,引用中國大學慕課等高質量平臺的優秀課程,結合自我課程的在線建設,做到相互補充,與課程內容相匹配,做到知識點全覆蓋,內在邏輯合理,內容完整精煉,能夠滿足學校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在線課程建設可以有效利用網絡資源,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針對各模塊知識點設置對應的授課視頻、演示文稿、測驗和作業等多樣的教學資源;在線課程建設能科學規劃在線學習資源,視頻、文檔、網絡鏈接等,既有技能學習,又有知識拓展和思政教育、職業教育等,教學內容豐富,能滿足不同教師的教學需求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7]。所以,高校課程的在線課程建設將是今后高校課程建設和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高校武術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2.2 在線課程和自媒體進行融合式教學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融合式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并且隨著電子產品在高校學生中的高頻率使用[8],為融合式教學在高校中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們通過超星學習平臺或抖音等線上資源,可以獲得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并且通過線上課程的預習,在線下授課時針對教學中難點的確定更具有實踐意義,學習成果的檢驗與課后作業的布置更是可以采用線上的方式進行,不僅省去了上交與分發作業的繁瑣,更適合高校生的考核方式也更受學生歡迎。
2.3 互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有益于增強學生知識獲得能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接觸到極其豐富的學習資源,而學生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進行選擇性的學習[9]。這不僅方便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方式學習更多專業知識,更為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方法,并且學生對于網絡知識的選擇,也會無形中提高其歸納總結知識體系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于掌握知識的把握和利用。
2.4自媒體等互聯網技術應用有益于提高武術基礎課程的協同育人作用
在當前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學科發展呈現的交叉促進發展越來越明顯,各類交叉學科也從不同的領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10]。在高校武術基礎課程建設中引入不同學科的知識來解釋武術,闡釋健身原理,從不同的學科和角度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能開拓學生思維,轉變學習角度,使武術課堂從“要我學、要我練”轉變為“我要學、我要練”。教學模式的創新能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方法創新、技術創新等,培養創新思維。例如,在武術課程實踐中的視頻制作環節,要求學生立足各自所學專業,有效應用武術元素進行視頻創作。從學生提交的作品來看主要分為“技術的自我展示”、“武術的精神體現”、“武術改變人生”、“武術抗擊新冠疫情”、“武術動漫”等,能從體育、疫情、健身和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闡釋。在作品評價過程中引入專業課程教師的評語進行評判,深受各學科教師好評。通過作品展示和交流,既增強了武術基礎課堂的興趣性,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推動了武術課程學習,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輔助了專業人才培養。
3.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新策略
3.1 建設專業隊伍,理清思路,確立目標,打造團隊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引領者,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要確立“互聯網+”的發展思路,樹立轉變傳統教學方法的理念,充分肯定“互聯網+”在教育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理清思路,確立課程建設目標和團隊發展目標。團隊建設應統籌規劃,使團隊成員各自發揮其課程建設優勢,并不斷接受各階段專家指導及相關部門的督導,突出團隊建設的目的性、方向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受傳統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影響,特別是在當前“互聯網+課堂”背景下,有很多一線教學人員不能跟上時代教學步伐,特別是老教師群體,廣泛存在單一的技術教學視頻教學現象,不能有效將德智體美勞五育教育進行融合,不能有效的去應用互聯網資源,開展體育教育、思政教育和輔助專業人才培養的協同育人。高校體育部門應積極推進互聯網教學專業隊伍建設,理清思路,確立目標,打造專業團隊,建設示范性武術課堂,隨即以點帶面進行“互聯網+武術”的課堂模式、技術推廣和應用。
3.2 以目標為導向,線上、線下相結合,探索適合學校發展的融合式教育模式
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三年多的時間里,雖說各大高校都在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教學實踐,但這種教育實踐大多是在探索的階段,不能定義為一種成熟、完善、合格的線上、線下融合式武術教育模式。在新時代“互聯網+課程”的背景下,需要根據國家、社會需求,明確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并在高校武術教學改革中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資源優勢、知識獲得渠道優勢、多維教學優勢,以及教學過程的可追溯、可回放等優勢,進行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的重塑、整合,做到無縫銜接,保證每個教育環節的目標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到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式發展。
當前高校武術課堂正處于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期,翻轉課堂、融合式教學等新的理念逐步推廣開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堂形式將成為今后高校武術課堂的主要形式。在武術基礎課程教學中可以采用線上預習、復習、作業、拓展等進行知識的了解、認知和提高,將線下教學突出為技術教學中的解惑、答疑和提高的過程。線上教學突出技術教學和知識拓展的普遍性,而線下教學則可以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學科特點進行有效的課程設計和輔助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實施。
3.3 將武術和互聯網緊密聯系,突出各自優點,創新教學途徑
武術線下教學有益于個人意志力的鍛煉和便于師生交流、指導;而互聯網教學則更能發揮出網絡的資源性、藝術性、便捷性的特點。將武術傳統的線下教學和互聯網資源的線上教學,使線上、線下緊密結合、互相補充,突出各自的優點,創新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對今后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例如,在武術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課前可利用網絡視頻資源進行愛國教育和技術引入。通過《黃飛鴻》等優秀愛國題材武俠電影的觀看,正確認識百年屈辱中武術所起到的作用,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責任感,并通過影片中所展現的腿法等進行課堂技術引入;課中教師的實踐課堂結合在線課程平臺進行技術講解和技術拓展,從多角度進行課堂技術教學;課后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信息化優勢,進行資料搜集、討論、作業等,方便高效。
3.4定期修改課程標準,結合時代背景和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融合式教學
當前社會發展飛速,信息更新速度快,社會需求變化大。為了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需求,就需要定期修改課程標準,融入新的時代元素和需求標準,結合時代背景和專業人才培養,從教師、學生、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在傳統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探索融創式教學。武術課程的手工制作環節就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開拓學生創新思維的一條很好的途徑。武術有十八般武藝,器械更是不勝枚舉,可用于課堂教學的器械可以滿足不同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例如,在手工制作環節,互聯網的有效運用可以便于資料的搜集,通過觀看網絡武術器械加工視頻等資源,引導自己完成手工制作確定制作方向和形成初步的思路,可以借鑒他人在器械加工、手工制作過程的器械、原材料和制作思路,結合自己手中現有材料和加工工具進行加工,并在實操過程中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材料創新、手段創新和思路創新等。這些思維的創新和手段的創新又可以反饋到專業課程學習中,幫助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4.結語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早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作為時代發展的新產物,已經對我們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的生活、學習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當前的課程教學中也已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教學應用,對今后高校武術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互聯網+武術”已經成為了當前高校武術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網絡資源的廣泛性,知識的廣博性,學習過程的可重復性,評價考核的多元性等,極大推動了高校武術課從的改革與發展,也是今后我國高校武術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打造精品團隊,完善武術課程,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突出線上、線下教學優勢,并使武術課堂緊跟時代步伐,圍繞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協同育人將是今后高校武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王浩杰.“自媒體”視域下新時代武術國際化新思路[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30(05),245-250.
[2]董秀華,辛治國.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的課程思政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21(7),186-188.
[3]中國武術“敘事性”建構的符號之維[A]. 羅均;劉靜.2022中國體育史年會暨第二屆“一帶一路”體育文化學術論壇,2022.
[4] “MOOC+武術”背景下高校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探究[A]. 高磊;楊東.2021年全國武術教育與健康大會暨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研討會,2021.
[5] 論武德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中的“向上性”[A]. 申瑞琴.2020年全國學校武術改革與發展研討會,2020.
[6] 試論武術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A]. 李博洋.2020年全國學校武術改革與發展研討會,2020.
[7] “全面復興傳統文化”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承推廣研究——以高校武術為例[A]. 韋樹杰.2020年全國學校武術改革與發展研討會,2020.
[8] 辛治國,董秀華.“立德樹人”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課堂融合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0):121-124.
[9] 陳保磊,戴國斌,李文川.武術群體沖突的內控邏輯與規避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06):47-53.
[10] 陳保磊,王崗.“家文化”視角下傳統武術師徒制度的社會學解讀[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04):129-136.
基金項目: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課程思政建設改革項目“德體賦能工作室”(項目編號:2021KS102)
作者簡介:辛治國(1978--),男,漢族,山東濟南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
韓雪(1995--),女,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