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戶外運動訓練對于提升參與者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教學環境發生深刻的變化,很多高校將戶外運動訓練引入到體育教學當中。然而,當前部分高校在開展戶外運動訓練課程中存在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合理的情況,在此需要進一步探討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增強戶外運動訓練課程的實踐價值。本文以PBL教學方法作為切入點,通過教學實驗分析該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而得出相關結論,指導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PBL教學法高校學生戶外運動訓練體育教學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Outdoor Sports Training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PBL Teaching Method
-- Take Rock Climbing for Example
LIU" Di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Outdoor sports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participants. 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roduce outdoor sports training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owever, at present,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outdoor sports training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ituation, in this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actice value of outdoor sports training courses. In this paper, PBL teaching method as a starting point, through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analysis of the method of science and rationality, and then draw relevant conclusion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work.
Key words:PBL teaching method; College students; Outdoor sports training; Physical education
戶外運動訓練是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補充和完善,通過戶外運動訓練一方面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的戶外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增加人與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的情操[1-2]。在開展戶外運行訓練過程中,要全面科學的把握戶外運動訓練的教學特點,同時結合教學對象的身體素質,因地制宜、科學規范的開展戶外訓練教學活動[3-4]。通過戶外運動訓練教學,在提升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目的[5-6]。在戶外運動訓練過程中,如何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提升教學策略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文化課教學實踐中,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問題導向教學法被廣泛的應用,作為體育教學而言,將PBL教學法引入到戶外運動訓練中,雖然國內有些高校進行過嘗試,但使用的范圍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過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整理出一套基于PBL教學法的戶外運動訓練課程。并通過教室實驗的形式,對該教學策略進行了驗證。
1實驗教學
1.1實驗目的
本實驗的目的在于通過對采用P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兩組戶外運動訓練課程實驗教學,通過實驗結果分析 PBL教學法的戶外運動訓練課程所具有的優勢以及不足。同時,總結出采取PBL教學法的戶外運動訓練課程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團隊協作、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所體現的作用和價值。
1.2實驗對象
本次實驗選取了筆者所在高校選修攀巖課程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其中共選取了4個班118名學生,其中兩個班為實驗班,兩個班為對照班。為了增強實驗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在選擇實驗對象的過程中,對參與過或受過戶外運動訓練的學生進行了剔除,最終確定71名男生和11名女生作為實驗對象。
1.3實驗時間及地點
根據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的結構特點,實驗時間為2021年3月至 2021年6月,共16周;每周1節課,每節課2個學時,共32個學時。實驗地點攀巖訓練場地。
1.4實驗變量控制
此次實驗變量共分為兩類,即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對于變量的控制和明確是開展教學實驗的重要環節和步驟,結合此次教學實驗的特點,兩個變量的控制規則如下:(1)自變量,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P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2)因變量,因變量為實驗對象的身體素質、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以及發現、學習興趣、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等4項指標。
1.5實驗測試指標
實驗測試指標分為實驗前和實驗后,其中實驗前測試指標主要包括:身體素質(50米、立定跳遠和男1000米、女800米)、學習興趣、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等三個方面。實驗后測試指標主要包括身體素質(50米、立定跳遠和男1000米、女800米)、戶外運動技能成績、學習興趣、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以及發現等四個方面。
1.6實驗流程
根據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特點,此次實驗流程共分為七個步驟,具體而言:
第一步,確定實驗對象。該階段主要明確實驗班和對照班,并對性別、學習經驗等各種客觀要素進行篩選。
第二步,實驗前測。在實驗之前對實驗對象的上述測試指標進行測試。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確保沒有顯著性差異方可采取下一步實驗步驟。
第三步,實驗過程。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P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并且要保障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教學環境、進度、器材等方面保持一致。
第四步,實驗后測。經過16周的實驗后,對實驗結果進行測試,其中學習興趣、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等指標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身體素質采用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
第五步,結論分析。最后一步是對實驗前測試的結果和實驗后測試結果數據進行比對分析,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整理,獲得相關結論。
2實驗結果分析
2.1實驗前測數據分析
2.1.1實驗前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此次實驗分別對男生和女生的身體素質分別進行了測試統計,其中男生測試項目包括50米、立定跳遠、1000米;女生測試項目包括50米、立定跳遠、800米。
通過上表數據分析可知,男生三個項目的P值分別為 0.399、0.089、0.695,均大于0.05,說明男生之間的身體素質沒有太大的差異,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女生三個項目中,50米、立定跳遠兩項的P值均大于0.05,說明在這兩項運動上實驗組和對照組沒有太大差異。整體而言,上述數據表明此次實驗的兩組之間的差異化程度較小,可比性較大。
2.1.2實驗前學習興趣的對比分析
通過上述統計數據分析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P值為0.569,數值大于0.05,說明實驗對象在學習興趣上基本上一致,相互之間的差異性不大,不會給調查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可以繼續推進實驗的開展實施。
2.1.3實驗前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對比分析
通過分析可知,兩組實驗對象在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上的P值為0.793,數值大于0.05,說明兩組在該項指標上沒有太大差異,實驗具有可行性。
2.1.4實驗前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對比分析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可知,實驗組在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均值為26.11,對照組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均值為25.93,二者的P值為0.148,均大于0.05,說明兩組在該項指標上沒有太明顯的差異,符合實驗繼續實施的標準。
2.2實驗后測數據分析
經過16周的教學實驗后,對上述兩組實驗對象的各項指標再次進行測試,以期發現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價值。對于實驗后測的數據主要采用SPSS26.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具體測試結果如下:
2.2.1實驗后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可知,在三個項目中,各項數據對比差異性并不是很大,說明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中對于改善男生和女生的身體素質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不具備顯著性差異。
2.2.2實驗后學習興趣對比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實驗組的均值為90.01,對照組的均值為90,前者高于后者,在P值上,相對于實驗前的0.576,實驗后的P值為0.000,小于0.01,說明實驗后,兩組實驗對象在學習興趣方面有著明顯差異,充分說明了PBL教學法在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中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3實驗后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的對比分析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上的均值分別為30.98和29.21,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并且在P值上所得數據為0.039,小于0.0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上存在明顯的差距,由此可以推定,PBL教學法在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方面有著較為顯著的效果。
2.2.4實驗后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對比分析
通過實驗后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差異性分析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均值上分別為31.41和30.69,二者相差0.72,在均值上差距較大,在P值上為0.004,小于0.0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上有著較為顯著的差異。同時也說明,PBL教學法相對于傳統教學法,更能夠提升學生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論
通過上述實驗數據分析可得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結論:(1)在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中,PBL教學法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方面與傳統教學方法沒有太大區別,身體素質的訓練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很難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短期內實現身體素質的較大提升。(2)PBL教學法切實以學生為中心,能夠在高校戶外運動訓練課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是克服學生對戶外運動訓練畏難心理的良好舉措。(3)PBL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上有著顯著的效果,該教學方法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小組學習為主,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代入感,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進而實現了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上的提升。(4)在提升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上,PBL教學法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更有效果,該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融入到具體情景當中,讓學生在情景教學的環境下身臨其境,更好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進而提升自身的相關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轉青,劉華榮,賀啟令,夏貴霞.“雙減”背景下社會組織參與中小學體育治理的邏輯、困境與理路[J].體育學刊,2023,30(01):90-98.
[2] 王文龍,崔佳琦,邢金明,米靖.定性比較分析(QCA)在體育領域應用的優勢、現狀與展望[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2,38(06):65-73+99.
[3] 王宇婷. PBL教學法在戶外運動基礎課中的運用效果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22.
[4]俞浩淼. PBL教學法結合錄像反饋在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2.
[5]吳丹. 我國戶外運動研究現狀與研究主題進展[D].上海師范大學,2021.
[6]王小凡. PBL教學法在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普修課中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2.
作者簡介:劉娣(1974-),女,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