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線上健身成為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方式。一批女性健身博主的崛起將線上健身推向高潮。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文本分析法,以馬萊茨克大眾傳播系統模式為理論基礎,對我國女性健身博主的傳播模式展開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女性健身博主的傳播模式存在以下問題:1.健身視頻內容的同質化現象嚴重;2.缺乏熱身活動和正確動作指導;3.側重歐美健身文化,忽略中國健身文化。根據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我國體育發展狀況提出優化策略:1.提升視頻質量,突出個性色彩;2.重視熱身活動,加強技術指導;3.融入中國健身文化,助推中國風健身熱潮。
關鍵詞:馬萊茨克大眾傳播系統模式;女性健身博主;傳播模式;優化策略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female fitness bloggers' communication mode
Li Qiuyu, Zhang Xin,Gu Fuquan, Ding Sheng, Chen Jiatao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online fit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national fitness. The rise of a group of female fitness bloggers has brought online fitness to a climax. Based on the Maletsk ma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munication model of female fitness bloggers in our country using literature and text analysis.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foun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communication mode of female fitness bloggers: 1. The homogeneity of fitness video content is very serious. 2. Lack of warm-up exercises and proper movement instructions. 3. Focus on European and n fitness culture, ignoring Chinese fitness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ports proposed optimization strategy: 1. Improve video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2. Pay attention to warm-up activities, and strengthen technical guidance; 3.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fitness culture promotes the Chinese wind fitness craze.
Key Words: Maletsk ma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del; female fitness bloggers; communication model; optimization strategy
疫情時期,人們的健身需求日益迫切,居家辦公催生了線上健身,健身博主受到更多的關注。人民日報在2022年5月20日發布《線上健身助力全民健康(新知)》點評到[1]:“跟著直播健身”,肯定了線上健身的健身性、娛樂性以及互動性的價值。為了進一步促進線上健身在全民健身中的積極作用,對健身博主的傳播模式進行研究十分必要。由于線上健身多為女性博主,因此本文對女性健身博主的傳播模式展開研究。
文章通過中國知網以“體育健身視頻”、“體育短視頻”、“健身博主”和“傳播策略”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發現關于體育短視頻傳播策略類的文章研究較多,而健身博主傳播策略類的文章研究相對較少。研究健身博主的文章,大都從網絡營銷策略、消費狀況以及健康效果等方面展開研究。葛宏蔚學者在《新媒體環境下健身類vlog傳播的實踐與思考 ——以健身博主“帥soserious”為例》[2]一文中對健身類vlog在傳播中的實踐進行總結與分析,對其存在問題進行探討,并對健身類vlog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相應的建議;韋博雅學者在《短視頻中女性健身博主的主體性研究——以小紅書為例》[3]一文中以女性健身博主為主體性展開研究,從視頻內容分類、主體性構建以及構建主體性面臨的困境出發進行研究,認為女性健身博主的主體性建構是打破傳統觀念束縛、拒絕男性話語建構;王九久學者在《健身類自媒體的營銷變現策略及問題探析——以“周六野zoey”為例》[4]一文中詳細分析“周六野”在各個平臺作品內容的分布和特點,以及健身類自媒體運營的“三難”,總結出自媒體營銷變現策略。通過以上分析,相關研究主要針對整個健身行業和自媒體提出總體策略,對女性健身博主的傳播策略關注不夠。本文以馬萊茨克大眾傳播系統模式為理論基礎,對女性健身博主的傳播模式展開系統研究,分析我國女性健身博主傳播模式的不足,提出優化策略。
1 馬萊茨克大眾傳播系統模式分析
1963年德國學者馬萊茨克提出大眾傳播系統模式,該傳播模式主要從傳播者(C)、訊息(M)、接收者(R)三個要素分析傳播的影響因素[5]。每一個要素存在多個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互相交織、互相影響,構成了復雜的社會傳播模式(見圖1)。
女性健身博主的傳播是社會傳播的一種。在女性健身博主的傳播模式中,女性健身博主是傳播者,相關的健身媒體平臺是媒介,網上健身課程的鍛煉者是接收者。女性健身博主與鍛煉者通過反饋環節接收社會的反饋訊息,由此形成了環狀的傳播過程。
2 女性健身博主傳播模式的分析
傳播者的影響因素主要有自我印象、人格結構、人員群體、社會環境組織、來自公眾的壓力與制約、來自媒介的抑制、傳播者的印象和反饋等[6]。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傳播者對傳播內容進行主題的選擇與剪輯加工,通過媒介把訊息傳播出去,即編碼。接收者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接收者自身的自我印象、人格結構、群體、社會環境、來自媒介的壓力或制約以及傳播者的印象等[6]。這些因素影響著接收者對訊息的接受和對傳播者的訊息反饋。需要注意的是,接收者不是對訊息內容全盤接收,或隨意選擇媒介接收訊息,接收者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媒介,接收適合自己的訊息,即譯碼。媒介又稱傳播渠道,一般指傳播媒介、訊息傳播的載體,是傳播者發送訊息與接收者接收訊息的工具,也是聯系傳播者與接收者的紐帶。媒介位于整個傳播模式的中心位,是活動發生的中介性公共機構[7]。媒介會同時受到傳播者和接收者的影響,其中包括傳播者對訊息的內容選擇和加工編輯以及接收者對媒介內容的選擇性接觸[8]。
2.1女性健身博主的分析
筆者從B站、抖音、Keep等媒體平臺選擇周六野Zoey(簡稱“周六野”)、帕梅拉Pamela Reif(簡稱“帕梅拉”)、歐陽春曉Aurora(簡稱“歐陽春曉”)、韓小四April Han(簡稱“韓小四”)這四名粉絲關注度最高的健身博主作為女性健身博主的代表,從傳播者的自我印象、傳播者的人員群體、公眾壓力或制約以及來自媒介的壓力或制約這4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1.1自我印象
女性健身博主都倡導健康運動理念,擁有自信自律的優良品質,對身材管理嚴格。周六野標簽類型為時尚健身博主,喜歡與鍛煉者交流,倡導女性對身體的自我掌控;帕梅拉健身課程的運動強度高,擁有“強大的AI健身達人”標簽,鼓勵女性應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歐陽春曉屬于幽默類型健身博主,畫風有趣,生活氣息濃郁緊跟社會潮流;韓小四擅長運用專業性的知識為鍛煉者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側重運動與健康結合。四位女性健身博主自我印象雖各有千秋,但都自我定義為自信、自律、健康、時尚的女性。
2.1.2人員群體
四名健身博主同處于“健身運動圈”,在健身環境和健身氛圍的影響下,健身博主之間具有較高的關注度,4名健身博主互相關注賬號,互相學習,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以獲取平臺和鍛煉者更高關注。健身博主也會采用商業合作的模式以求雙贏,例如周六野和同性健身博主合作拍攝“手臂和腰部”的訓練視頻;歐陽春曉與男性健身博主共同制作“防身安全術”的科普視頻。健身博主將“健身運動圈”作為專業社交的主要平臺,具有健康、上進的良好氛圍。
2.1.3公眾壓力或制約
本文通過調查公眾在視頻下的留言和彈幕,并對鍛煉者進行采訪,總結出健身博主會在以下三方面受到公眾壓力或制約:第一,跟練效果會在幾個周期后顯現;第二,動作是否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第三,課程練習難度和運動強度是否適中。例如,在帕梅拉健身視頻的彈幕和評論中,有些鍛煉者反映運動強度大、身體對動作的適應性差。因此,女性健身博主的公眾壓力主要體現在鍛煉效果及鍛煉的安全性方面。
2.1.4來自媒介的壓力或制約
媒介通過精準的個性化訊息推送,建立人與平臺的一一對接聯系,作為媒體平臺,具有“萬物皆媒”的媒介屬性[9]。處于大數據時代下,媒介通過后臺數據對健身博主的健身視頻進行選擇,持續性的推送質量好、關注度較高的健身博主視頻,俗稱“推流”;反之,如果視頻質量差,數據統計不樂觀,媒介平臺將會對該類視頻進行“限流”。因此,女性健身博主受到的媒介壓力主要來自于媒介平臺對其健身課程的推送熱度。
通過對女性健身博主的影響因素分析,女性健身博主的自我印象呈現出自信、自律、健康和時尚的共性特征,她們同屬于“健身運動圈”,人員群體整體都處于健康、上進的良好氛圍。女性健身博主受到的公眾壓力主要是鍛煉效果以及鍛煉的安全性,媒介對其健身視頻的推送將對其傳播熱度產生重要影響。
2.2鍛煉者的分析
鍛煉者的影響因素主要從鍛煉者的自我印象、鍛煉者的社會環境、鍛煉者的人格結構和鍛煉者對傳播者的印象進行分析。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選用女性健身博主線上課程的鍛煉者進行了調查。問卷的克隆巴赫α值=0.927,探索性因子KMO值=0.910、顯著性值P=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該問卷信度達到要求。問卷的驗證性因子AVE值gt;0.5,CR值gt;0.8(見表1),各因素之間的聚斂效度較高,因此問卷信效度符合研究要求。問卷發放了360份,回收360份,其中有效問卷262份。
2.2.1鍛煉者自我印象
調查顯示,77.49%的接收者認為自己在健身方面具有極高的自律性,能按時完成訓練計劃,同時這類人群對自己的運動習慣以及身體對運動強度的適應性都有一定了解。調查說明大多數鍛煉者能理性的選擇健身博主和線上健身課程,同時健身者往往將自己定位成“自律性健身愛好者”,通常用“自信”“自律”等積極向上的詞作為自我標簽。
2.2.2鍛煉者社會環境
線上健身者的社會環境主要為線上健身環境,線上健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較大的相關性。疫情期間,網上健身一度風靡,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一些鍛煉者嘗試參與網上健身活動。據調查顯示,75.57%的鍛煉者是受同伴的影響參與健身活動,63.74%的鍛煉者在運動時會邀請朋友一起進行健身活動,兩組數據說明同伴的影響對線上健身行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2.3鍛煉者人格結構
人格因素也稱為個體因素,包括鍛煉者的個人訊息(性別、年齡、職業等)、鍛煉訊息(運動時長、鍛煉次數等)等。鍛煉者中女性為59.16%,男性為40.84%,女性略多于男性;鍛煉者的年齡20-30歲居多,占總數的56.11%;鍛煉者的職業調查中,大學生占比最高,為59.16%,公司職員(包括教師、消防員、從事服務業人員和白領工作人員)占比37.79%。鍛煉者每次運動時長在30分鐘內占比72.14%。因性別、年齡、職業的不同,鍛煉者在運動時長和次數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以學生人群為例,大學生在時間管理和分配上相對自由和充裕,鍛煉時間最長??傮w而言,線上鍛煉者呈現出職業多樣化、年輕化趨勢和鍛煉時長偏短的人格結構特點。
2.2.4鍛煉者對傳播者的印象
根據調查,鍛煉者往往會基于個性化的需求選擇健身博主,鍛煉者首先關注女性健身博主的課程是否能夠滿足自身的健身需求,調查數據顯示74.81%的鍛煉者認為健身博主可以滿足她們的健身需求,此類健身博主的視頻內容相對豐富,鍛煉部位涉及全身各處,包括力量鍛煉、柔韌鍛煉等,課程還會普及運動飲食和健身穿搭等相關知識,注重身體的全面鍛煉;71.38%的鍛煉者選擇健身博主的原因是喜歡博主的視頻風格。以歐陽春曉為例,該博主視頻內容豐富有趣,運動氛圍活躍,能有效緩解鍛煉中的枯燥與辛苦。
通過對鍛煉者的影響因素分析,“自律”是鍛煉者自我印象中的主要因素,決定鍛煉者能否持續的堅持線上健身;影響鍛煉者的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是運動環境、運動氛圍和運動體驗感,身邊朋友親人形成的運動氛圍對參與線上健身的人群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線上健身習慣;鍛煉者人格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年齡集中在20-30歲之間,職業以大學生居多,但是鍛煉時長與職業關系密切;鍛煉者對女性健身博主的印象主要表現在健身課程是否滿足健身需求,以及健身博主的視頻風格兩個方面。
2.3線上健身媒介的分析
根據馬萊茨克系統傳播模式并結合線上健身的特點,線上健身媒介主要是指網絡平臺和視頻中的動作、語言、圖文展示、健身博主形象等訊息。影響媒介的因素,主要包括傳播者對健身訊息的內容選擇和加工,接收者對媒介內容的選擇性接觸,稱為“編碼”和“譯碼”。傳播者將特定的內容以符碼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過程稱為“編碼”, 通俗講就是訊息的采集、篩選、加工和制作活動[10]。在線上健身活動中,健身博主是健身訊息編碼者的角色。健身博主視頻質量的好壞是影響媒介平臺訪問率的主要因素,高質量視頻內容吸引更多接收者訪問媒介平臺,質量不高的內容降低接收者媒介訪問率,因此,健身博主的視頻質量是影響媒介的重要因素。接收者對符碼的理解和闡釋過程就是譯碼活動[10]。線上健身中的譯碼是指鍛煉者對健身博主健身訊息的理解,接收者對媒介功能和媒介內容的體驗感是后續選擇媒介的關鍵,媒介的功能效應和內容質量決定用戶的參與體驗感。例如,在健身資源獲取上,Keep軟件上購買會員才能體驗更多的運動項目,B站則可以免費獲取資源,因此,接收者在媒介選擇上會更傾向于選擇B站。
通過對線上健身媒介的影響因素分析,線上健身中媒介與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傳播關系。傳播者決定訊息總內容的方向和內容質量的好壞;接收者的需求和對媒介訊息的自我理解決定媒介訊息的傳播結果。
3女性健身博主傳播模式存在的問題
3.1健身視頻內容的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女性健身博主從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健身視頻無論是從標題上、練習內容上還是練習形式上都存在大同小異,內容區分度不高的問題。由于健身視頻制作門檻較低,導致健身視頻內容的質量參差不齊。某些女性健身博主缺乏專業知識與能力,只因個人健身效果較好就在網上分享健身經驗,或是模仿、跟風其他健身博主的原創作品,對網上健身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健身視頻內容同質化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健身視頻在平臺上借鑒性過高,視頻內容簡單極易復制甚至抄襲;第二,練習內容大都為HIT健身操,以單一有氧健身訓練為主。
3.2缺乏熱身活動和正確動作指導
熱身活動有利于健身的安全,動作的指導有利于健身效果的達成。在女性健身博主的線上課程中,往往比較忽視熱身活動與動作指導。以帕梅拉為例,10-20分鐘的動作練習中只有5-10秒的熱身活動。熱身活動準備不充分容易造成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同時女性健身博主熱身活動往往只進行局部拉伸,并未遵循全身性的熱身活動原則。另一方面,女性健身博主在線上課程中強調鍛煉者的跟練,對易犯錯誤的指導以及鍛煉者動作質量的把控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
3.3側重歐美健身文化,忽略中國健身文化
西方體育是“物理體育”,倡導體育對人體的塑造;中國體育是“哲學體育”,強調身心統一。目前,女性健身博主的健身視頻內容以HIT、有氧舞蹈類為主,凸顯對身體物理性的改造,而我國兼具健身和養生功效的健身運動鮮少運用。以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為代表的中國健身運動,倡導身心兼修的整體優化,能夠有效促進身體的健康。202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篇頭就提出“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培育中華體育文化,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因此,將中國健身文化積極融入線上健身具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功效。
4女性健身博主傳播模式的優化路徑
4.1 提升視頻質量,突出個性色彩
為進一步優化線上健身的傳播質量,女性健身博主應注重內容質量的提升,凸顯個性色彩:第一,采用新穎標題抓住受眾眼球,標題簡單明了,凸顯健身內容的特點以及健身功能,但切忌夸大宣傳和虛假標題,如“3天瘦出筷子腿”等;第二,女性健身博主根據自身優勢,找準定位。在內容選擇和制作視頻方面凸顯自身特點,避免同質化傾向,力求“千人千面”,滿足健身者的個性化需求;第三,女性健身博主應思考鍛煉者群體的特點,有利于健身內容的精細化傳播。如針對上班族人群應強調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身體才能更好投入工作,對于久居辦公室人群重點進行肩頸腰臀的鍛煉。從鍛煉者人群特點和需求出發,精準制定個性化的健身內容,才能有效提升健身課程的質量。
4.2重視熱身活動,加強技術指導
為了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幫助鍛煉者安全健身,女性健身博主應高度重視健身前的熱身活動。首先,熱身活動的時間安排應占健身總時間的10%-20%,如1小時的健身課程,熱身時間應安排在6-12分鐘。其次,熱身活動的內容多樣化。在熱身原則的基礎上,熱身活動可融入流行元素,如“抖音”中熱門舞蹈的音樂以及某些動作,也可以選用中國健身氣功中的“八段錦”“五禽戲”中的動作元素。通過這些方法改變熱身活動的單一化、格式化。同時,在線上健身課程中,女性健身博主應加強鍛煉者動作的指導。由于線上健身所處的特殊環境,健身博主對鍛煉者動作的觀察存在一定的困難。健身博主首先應做好備課工作。錄制課程前,健身博主應仔細分析動作的重、難點,并在課程中有的放矢的對重難點動作環節進行單獨教授,然后再進行成套動作練習。健身博主應注重課后與鍛煉者的交流。根據鍛煉者的反饋,健身博主可以更好的了解鍛煉者身體狀況、技術基礎等,從而在健身課程中對鍛煉者進行更為精準的技術指導,提升鍛煉效果。
4.3融入中國健身文化,助推中國風健身熱潮
中國健身文化以有氧運動為主,附之呼吸配合,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在當前“國潮”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國風”已成為年輕人追逐的風尚。鑒于線上健身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女性健身博主應有意識的制作中國風的健身視頻,在內容上選用中國的健身運動設計課程內容。采用中國古樂或中國流行樂作為背景音樂;博主可以穿具有中國符號的運動服裝,健身場地可以選用中國特色的裝飾品,以全方位打造中國風的健身視頻。同時,女性健身博主可以在中國傳統節日里編制與節日有關的健身視頻,以新穎的內容吸引鍛煉者,同時也能夠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助推中國風健身熱潮。
結語
女性健身博主是線上健身的主要參與者與組織者,在健身博主的強有力運動號召下,將會把居家健身推動成為客觀、必然的潮流。在萬物皆聯的時代,線上健身作為一種新的健身業態,將逐漸成為全民健身和大眾體育參與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健身博主和線上健身運動隨著疫情居家隔離等防疫措施的反復調整,逐漸呈現花開花落的不穩定趨勢,但線上健身已然成為大眾所接受和不可分割的重要運動方式。面對接收者愈來愈個性化、嚴格化的健身需求,以及新媒體傳播發展形態的多樣化趨勢,女性健身博主為我們提供了社會發展新階段個體的心態認知和大眾體育參與的思考同時,也提供了線上健身的發展新路徑,更加貼切我國的健身運動觀念。我們堅信疫情時代我國的線上健身將會不斷發展,在社會各界不同力量群體的支持下,在提升大眾正確身體健康觀念和身體素質的同時,健身博主也會從中領悟和實踐出更多有利于線上健身發展的新元素,我國的互聯網健身廣告業、運動穿戴設備等行業也將得到重大突破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哲.線上健身助力全民健康(新知)[N].人民日報(評論),2022-5-20(5).
[2]葛宏蔚.新媒體環境下健身類Vlog傳播的實踐與思考 ——以健身博主“帥soserious”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20.
[3]韋博雅.短視頻中女性健身博主的主體性研究——以小紅書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5):140-142.
[4]王九久.健身類自媒體的營銷變現策略及問題探析——以“周六野zoey”為例[J].現代營銷,2022,(03):55-57.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67.
[6](英)丹尼斯.麥奎爾,(瑞典)斯文.溫馨爾.大眾傳播模式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50-56.
[7]蔡月亮.“個體”如何成為“主體”移動傳播背景下“媒介”概念的演變與厘定[J].傳媒觀察,2021,(08):63-67.
[8]劉儉云,祁媛,王昆.傳播學導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242.
[9]曾白凌.媒介權力:論平臺在算法中的媒體責任[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43(10):31-38.
[10]宋貝貝.從霍爾的編碼譯碼理論看電視節目的編碼[J].新聞知識,2009,(04):57-59.
作者簡介:李秋雨,1999-08,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傳播。
通訊作者:張新,1974-01,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郵箱:136680029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