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歲末,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科工研制的世界首臺樁梁一體造橋機“共工號”與國產大飛機C919、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等共同入選國資委官方微信發布的“2022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這是中鐵工業繼“彩云號”硬巖盾構機之后的第二個“央企十大國之重器”產品,也是踐行品牌發展戰略、堅持高端制造的又一重大成果。
打造“中鐵工業" 世界品牌”
中鐵工業的企業史可以追溯到1894年成立的山海關造橋廠。從建設京張鐵路開始,就秉持工業報國初心,見證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引領著基建工業化的革新之路。從光緒二十四年的“橋牌”遺跡,到上世紀90年代揚帆出海的“寶橋道岔”,再到新世紀的“中國馳名商標”,中鐵工業的品牌建設與企業發展同向共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品牌建設提到新的高度。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鐵工業子公司中鐵裝備考察調研時,作出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2017年4月,國務院批準將每年的5月10日確定為“中國品牌日”。
作為“中國品牌日”發源地,中鐵工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跟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積極構建良性發展機制,推進品牌建設系統化、專業化,確定了“中鐵工業 世界品牌”的發展目標,率先在央企獨立設置品牌工作機構,設置央企首個品牌總監,大力推動品牌管理和系統建設,通過構建品牌生態、健全品牌體系、加強品牌傳播、舉辦品牌論壇、開展品牌營銷、組織市場研究等措施,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影響力逐年提高,產品和服務遍布世界78個國家和地區,品牌牽引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
創新研制國之重器
中鐵工業堅持高端制造、制造高端,聚焦科技創新,服務大國工程,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推進原始創新重大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快形成完整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勇于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取得大量原創性突破:國產首臺高原高寒大直徑TBM“雪域先鋒號”、世界最大噸位1800噸級架橋機“越海號”、世界首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道岔、世界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試驗線等先后問世。
此外,中鐵工業承擔的國家“973”計劃順利結題、極端裝備研制快速推進、國產盾構裝上“中國芯”,完成了“一中心、三示范”智能制造項目建設,為數字化轉型和數智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匠心助推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中鐵工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企業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加優質供給,持續提升供給能力和水平。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橋梁用鋼鐵結構、道岔、架橋機等四項主營產品全部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2021年,所屬企業獲得中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中國質量獎。
在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企業發展質量也逐年提高。中鐵工業上市五年多以來,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跨越式增長,連續五年位列中國中鐵“利潤貢獻榜單”前五名。
品牌引領聚力賦能
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在《關于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建立品牌管理體系,提升品牌策劃設計水平,推動中華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設,支持大型骨干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融入國家形象塑造,建設一流品牌企業。
近年來,中鐵工業探索形成了以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全球合作、精神傳承和責任擔當為核心內涵的品牌建設模式,積極創造、傳播、維護中國品牌形象。品牌建設案例《以“三個轉變”首倡地擔當 打造高端裝備世界品牌》《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 見證百年山橋》入選國資委2021年度國有企業品牌建設100個典型案例;《瑞典“金橋”擦亮中國制造品牌》入選“中國企業國際形象傳播優秀案例”。世界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竣工,受到200余家主流媒體持續關注,全網閱讀量超過1億人次;參加寶馬國際工程機械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貿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超過140場次,企業品牌形象得到全方位展示。
與此同時,中鐵工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護生態環境、服務“一帶一路”,架起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的橋梁和紐帶,持續塑造全球品牌形象。根據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的品牌價值評價,中鐵工業2022年品牌價值達到139.05億元,創歷史新高。
今后,中鐵工業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三個轉變”,打造高端制造世界品牌,為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