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議《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草案)》是本次市人代會的一項重要議程。作為一名從事物理學科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師,我平時對這方面情況關注得不多。為了履行好代表職責,會前我做了認真準備,希望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我任教的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科學系為國內特殊教育學校及相關教育研究機構培養了大量高層次專業人才,康復科學系在言語聽覺康復方向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兩個系的在校師生能廣泛接觸到殘障人士和失能人群,且對這一群體的情況和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需求有全面、具體的了解。因此,我詳細地向這兩個系的部分師生介紹了《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和同學們一道對周邊社區的無障礙環境設施進行了調研,發現大多路段已建設盲人通道,但存在非機動車占用或阻擋盲道、盲道建設路線不連續、盲道狹窄、顏色不夠醒目等問題。還發現某些人員密集的路口紅綠燈交替時無語音提示,對于視力障礙人士存在安全隱患;有些地鐵入口未指明無障礙通道或入口未設置無障礙斜坡,地鐵內的無障礙電梯被占用等;多數公交車站和公交車未設置無障礙設施。此后,我和大家從專業角度展開了分析和探討。大家一致認為《條例》的頒布實施將會極大推動上海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并提出一些建議: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條例》貫徹落實監督,以惠及更多殘障人士。二是相關職能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溝通協作,指定牽頭部門從實用化、人性化角度出發做好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三是建議將某個路段的道路無障礙建設作為試點,以點帶面促進和完善上海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這些寶貴的意見建議,我都帶到了大會上。我校師生還表示愿意為《條例》的實施、相關技術的發展、人才培養及宣傳等方面提供幫助,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在會議期間,各位代表認真履職盡責,對《條例》的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提出的建議大多數被采納。作為人大代表,我見證了一部地方性法規的誕生,切身體會到身為人民代表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這必將激勵我在今后堅持深入一線,傾聽民聲,關注民生,不斷增強責任及履職意識、提高履職水平,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華東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僑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