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名市民線上旁聽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
“零距離”聽報告、“老上海”很自豪、“接地氣”有啟發……1月10日,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90位上海市民在線上旁聽了龔正市長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熱情:云端信號很清晰
“參加過很多次現場旁聽,參加線上旁聽還是第一次。沒想到信號穩定接收準,政府工作報告聽得很清楚。”吉春華是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彭博業主委員會事務所主任,同時還是靜安區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旁聽過多起案件庭審的經歷令他相當期待這次的市民旁聽。“線上旁聽相當于建立了一個分會場,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我們基層工作者而言更是一種使命,要將報告中的能量、熱情與精神更好地傳達給群眾。”
“這次能夠參加市民旁聽是通過總隊層層選拔推薦的,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來自武警站前總隊執勤第二支隊的周茂輝早早做好了旁聽的準備,會前查閱了上海近5年來的發展計劃。對于1999年入伍就來到上海的他來說,駐地周邊的發展建設歷歷在目。“上海始終保持著快速前進的步伐,這同其前瞻性的發展規劃與調整息息相關。這里早已是我的‘家’了,當然會關心這個‘家’未來的走向。”
退休職工周群是此次參加市民旁聽活動中年紀最大的一位。平時就是個“熱心腸”的他經常發揮余熱擔當志愿者,參與小區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疫情期間還擔任了居委會臨時支委會的支部委員。“我是20世紀70年代的老兵,也是個老黨員。能有這個機會聽到政府工作報告,我當然樂意參加。”周群曾經在電視中看到過市民旁聽的報道,一直期待著到現場感受會場的熱烈氛圍。當得知是線上旁聽后,周群也表示了些許遺憾:“線上和現場的感受還是不太一樣。不過現場旁聽沒有發言權,不能討論,人數也較為有限,線上旁聽能讓更多像我這樣的普通市民一起參與其中。”
熱議:報告數據很振奮
“‘全市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7.8萬元左右’,這兩個鼓舞人心的‘數字’我記得很牢。”周群認為,對于他這個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的“老”上海人來說,這兩個“數字”意義重大,不僅因為它們直接關系著老百姓的生活實際,更因為經歷了疫情之后,上海依然交出了這樣不俗的“成績單”。“全社會正努力回歸正常生活,上海仍走在全國前列,我為所有上海市民感到自豪!”
“報告對于基層一線來說很‘接地氣’。包括龔正市長在報告中提到的‘完成28萬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3000臺’等,這些進一步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的舉措本來就是我們平時工作中一直在探討的內容,在聽到報告列舉的數據后備受鼓舞,也得到很多啟發。”會后,吉春華和彭浦新村街道的同事們立即組織了一場有關基層治理的大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匯總成了建議。“近幾年,街道持續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建設,提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凝聚力,針對社會共性問題,積極向政府提交了一些合理化、有建設性的建議。這次針對加大就業、加快建設公共衛生設施、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我們也整理了三點建議,準備提交。”
熱評:旁聽解渴還不夠
閔行區浦江鎮人大辦公室工作人員朱珉皓雖然是此次旁聽市民中最年輕的代表,但已有線上旁聽市人大常委會會議的經歷。“參與旁聽后我了解到,市民百姓愿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訴求一直較為強烈,尤其是村支兩委、與公共事務相關的企業等,能接收到此類信息的渠道較為有限,更希望能第一時間得到相關資訊。通過‘云端’拓展旁聽渠道是很好的形式,如果能將范圍和人數擴大,讓更多相關行業的市民代表參與,就能更充分更廣泛地將報告精神傳達給群眾。”
“能夠參與到市民旁聽是難得的機會,普通市民群眾對現實問題的需求各有不同。報告擘畫了上海宏觀的發展藍圖,催人奮進的同時也讓人有了更多期許。”除了關注著上海未來的發展,周茂輝同身邊的同事、戰友一樣,還期待對隨軍子女就學、退役軍人就業、擁軍優屬等政策有更詳細的解答。“希望能推出更多更好貼近民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