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是河北省葡萄主產區之一,葡萄病蟲害發生普遍。病蟲害發生種類與當地生態條件、當年氣候條件、栽培模式以及周邊農作物或林木有關。果農傳統防控基本以化學合成農藥為主,生產中存在藥劑種類難以選擇、防治適期難把握、藥劑混配不合理等現象,在防控時機的把握方面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生產中采用綜合防治技術措施,把握適期防治,避免成災,實現化學農藥的精準、高效、減量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下面介紹實踐中總結的防治要點和防治措施。
1 葡萄病害及其防治
1.1 白粉病
1.1.1 癥狀 葉片、新梢及果實等幼嫩器官表面著生白粉狀物。展葉和新梢旺盛生長期發生嚴重。
1.1.2 發生規律 真菌病害,少雨年份或少雨時期發生嚴重。通風透光條件差會加重病害的發生。棚室栽培條件下易于爆發流行。有春、秋兩個發病高峰,一是開花后至幼果期,二是立秋前后。
1.1.3 防治適期 1)休眠期:冬春季清園期。2)生長季:開花至幼果期、套袋前。
1.1.4 防治措施 葡萄開花前后是防控白粉病的關鍵時期。發病前噴保護性藥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發病后要配合使用內吸藥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全園噴霧。
1.2 霜霉病
1.2.1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也會為害新梢、花蕾和幼果等植物組織。葉片感病后,在葉片正面形成多角形黃色病斑或近似圓形的半透明油漬狀病斑,背面產生白色霜霉狀物,嚴重時焦枯早落,新梢生長不良。
1.2.2 發生規律 真菌病害,從花穗伸展期一直到落葉期,均可發病。秋季多雨或連陰雨,葡萄園后期病害嚴重。
1)品種發病差異較大,歐洲種及其雜交種受害最重,美洲種抗性強。目前栽培的品種如紅提、黑提等高度感??;另外龍眼、牛奶、粉紅太妃、玫瑰香中度感病;巨峰、藤稔感病較輕:康拜爾早生、北醇等則幾乎不感病。2)果園地勢低洼或栽植過密,枝葉密閉及樹勢衰弱等均有利于發病。秋季連陰雨有利于發病。
1.2.3 防治適期 1)休眠期:冬春季清園期。2)生長季:生長期間多霧、多露、連續陰雨天之后。
1.2.4 防治措施 1)結合冬剪,清除越冬病菌來源,在植株及地面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2)在病菌初侵染前進行噴藥保護或在發病初期選擇內吸性藥劑進行鏟除,以后每隔15 d噴藥1次,連續噴2~3次。保護劑可選藥劑有:70%代森錳鋅1 000倍、石灰少量式波爾多液;內吸藥劑可選: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甲霜靈€訪絳?00倍液、克露600~700倍液,使用農藥時要注意內吸和保護性藥劑的交替使用,以延緩病菌抗藥性產生。
1.3 黑痘病
1.3.1 癥狀 俗稱“鳥眼病”,主要侵染幼嫩組織,包括新梢、新葉、幼果。幼果在感病初期產生褐色圓斑,圓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邊緣紅褐色或紫色。
1.3.2 發生規律 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幼果,葡萄黃豆粒大小時為發病高峰。發病條件:春季多雨潮濕。
1.3.3 防治適期 休眠期:冬春季清園期。生長季:花前,花后,幼果期(果實黃豆粒大小時)。
1.3.4 防治措施 1)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來自病殘體上越冬的菌絲體,冬季徹底清除果園內的枯枝、落葉、爛果等,然后集中燒毀。2)選擇比較抗黑痘病的品種,如巨峰、玫瑰香品種,對黑痘病屬中抗類型;龍眼和牛奶等較易感病。3)藥劑防治;萌芽后到開花前,噴施波爾多液、石硫合劑、苯醚甲環唑、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等。在重病區,可在展葉期用戊唑醇5 000倍液對越冬病原菌進行鏟除;采收后,受害的新梢可先噴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3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后使用30%代森錳鋅懸浮劑600倍液或銅制劑。
1.4 炭疽病
1.4.1 癥狀 危害:葉片、嫩梢、果實穗軸。也稱“晚腐病”。一般距地面近的果穗先端發病,初期在果面上產生水浸狀的褐色小斑點,略凹陷,呈同心輪紋狀。果實發病重時,果粒變軟、腐爛,失水干縮,變成僵果脫落。炭疽病最明顯的特征是,當空氣濕度過大時,有粉紅色膠質黏液流出。
1.4.2 發生規律 展葉期至采收期,病菌潛伏侵染,自幼果時侵入,果實近成熟時發病,轉色時易暴發。葡萄園后期病害,一般為7-8月,夏季高溫多雨的天氣,最容易造成炭疽病的盛行。不套袋果園發生嚴重。
1.4.3 防治適期 1)休眠期:冬季、萌芽前。2)生長期:發芽后到花序分離期、開花前后至套袋前。
1.4.4 防治措施 1)冬季修剪時清理受害部位,清除感病枝蔓。2)一定要保證通風透光。3)在當地雨季到來之前,全園噴施石灰少量式波爾多液。在開花前3~5 d噴60%吡唑醚菌酯1 000倍液,花后5 d噴施20%氟硅唑咪鮮胺800倍液,如遇有較大降雨或連陰雨天,間隔10 d再補噴60%吡唑醚菌酯1 000倍液。
1.5 灰霉病
1.5.1 癥狀 俗稱“爛花穗”,主要為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實,發病部位產生鼠灰色的霉層是灰霉病的主要病癥特點。花期遇低溫且空氣濕度大時(濕度達到90%~95% 以上,溫度22 ℃,只需15 h即可侵入組織,引起發病),最容易誘發灰霉病的流行,常造成大量花穗腐爛脫落。
1.5.2 發生規律 葡萄初花期是葡萄灰霉病發生的主要時期?;ㄆ谟鲇晔瞧咸鸦颐共〉母甙l期。低溫多雨,通風透光條件差發生嚴重;棚室葡萄晝夜溫差大、棚頂結露發生嚴重。
1.5.3 防治適期 1)休眠期:冬春季清園期。2)生長期:葡萄開花前后。
1.5.4 防治措施 1)設施栽培應注意控制棚內溫濕度,白天溫度32~35 ℃,空氣濕度75%左右,夜晚溫度維持在10~15 ℃,空氣濕度控制在85%以下。2)花前預防,主要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如腐霉利、代森錳鋅、異菌脲等。若已發病,可用嘧霉胺、抑霉唑、多菌靈等藥劑進行防治。
1.6 葡萄白腐病
1.6.1 癥狀 白腐病主要為害果粒、果穗梗,也為害枝蔓,葉片等。果穗感病多發生在近地面的穗頂部,首先在小果?;蛩胼S上發生淺褐色水漬狀斑,逐漸蔓延向果粒。果實發病初期淺褐色水浸狀腐爛,后出現密生的灰色小點。病果失水干縮呈深褐色僵果掛在枝上。
1.6.2 發生規律 真菌病害,開花前至采收期,果實轉色期為主要發病期。傷口、高溫高濕、近地面往往先感病。
1.6.3 防治適期 1)休眠期:萌芽前。2)生長期:套袋前后、轉色期(特別是雨后噴藥)。
1.6.4 防治措施 1)發病史嚴重的地塊可用50%福美雙1 kg配20~50 kg細土處理周圍的土壤,可減少病害發生。2)盡量提高結果部位,樹下生草或覆膜。3)化學防治。保護性殺菌劑有代森錳鋅、丙森鋅等;內吸治療劑可選用2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1 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間隔10 d噴第2次,細致地噴勻果穗。
2 葡萄蟲害及其防治
2.1 綠盲蝽
2.1.1 為害狀 被害幼葉最初出現細小黑褐色壞死斑點,葉長大后形成孔洞,嚴重時葉片扭曲皺縮,花序受害后,花蕾枯死脫落。幼果受害后,出現黑色壞死斑或出現隆起的小皰,被害果實果肉組織壞死、脫落,形成不規則瘡痂。
2.1.2 防治措施 早春清園,春季發芽前,萌芽期噴石硫合劑可以有效預防綠盲蝽的發生。嚴重時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5.0%啶蟲脒乳油3 000倍液混合噴施進行防治。
3 葡萄園病蟲害綜合綠色防控技術
3.1 農業措施 1)冬季清園。一是結合冬剪、樹干涂白、刮樹皮等措施,清除在病枝、殘葉、僵果中越冬的病菌和蟲源。 二是在絨球期,春季藥物清園。2)結合秋施基肥,深翻樹盤40 cm,將土壤中越冬的幼蟲暴露于地面凍死或深埋。3)合理修剪,合理負載,創造良好生態環境,是綠色防控的關鍵。
3.2 物理防治 1)套袋避害。2)懸掛黑光燈、頻振燈。誘殺鱗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蟲。架設高度應高于葡萄架面,半徑300~500 m設置一盞燈,能有效地控制葡萄園害蟲的發生。3)粘蟲板。黃板誘殺白粉虱、飛虱、葉蟬等,藍板誘殺果蠅、薊馬等。4)樹干涂白。分2次進行。第1次涂刷在果樹落葉后至降溫前,防寒、殺蟲、殺菌;第2次涂刷在5-6月,防日灼。5)大樹剝老皮。樹皮濕潤便于操作,在雨后或陰天進行或噴濕樹干,剝除的老翹皮收集后帶出園(下轉第35頁)(上接第33頁)區,焚燒或深埋。剝除以不傷樹干為準,禁止用利器刮除。6)綁粘蟲帶。于驚蟄前或害蟲上樹覓食前,于葡萄樹干高30~50 cm處纏繞粘蟲膠帶,可阻止地下越冬的害蟲爬行上樹。主要防治綠盲蝽、象甲類、金龜子等類型的害蟲。7)糖醋液誘殺。糖、醋、酒、水配制比例為 1∶4∶1∶16,可誘殺金龜子、果蠅等,每6 m2懸掛1個為宜,每周更換1次糖醋液。
3.3 生物防治 選用包括微生物源及植物源殺蟲劑等進行防治。
3.4 化學防治 優先選用綠色食品生產資料農藥類產品,嚴格執行使用濃度、使用方法和安全間隔期規定。輪換交替使用農藥,避免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