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無廉不安,家無廉不寧。”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黨員干部家風的好壞,不僅關系其自身家庭的幸福、家族的榮辱,更折射黨風,關乎政風,引領民風,甚至足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大力把黨員干部家風建設好,倡導廉風,抵制歪風,樹立新風。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家不治,又何以治天下?當下,領導干部要做到“治國平天下”,良好的家風至關重要。
欲治其國必先治家
中華民族自古就重視家風建設,在家庭或者家族治理中所形成的良好家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流傳的家訓如《朱柏廬治家格言》《顏氏家訓》《袁氏世范》《了凡四訓》等,對引領社會風尚、塑造健康人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我們黨亦有優秀典范。毛澤東對待他的親友、故舊一直堅持“三條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周恩來給晚輩定下“十條家規”,并多次教導晚輩:“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我的關系,都不許扛總理親屬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彭德懷沒有親生子女,他對侄兒侄女非常疼愛,但對他們又要求嚴格,“近水樓臺‘不’得月”,就是彭家有名的家風。黃克誠大將家中一直嚴格遵守著兩條規矩:一是不準動用公家的汽車辦私事,二是不準向公家伸手要照顧。焦裕祿有“工作上向先進看齊,生活條件跟差的比”的家訓。谷文昌“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家風至今仍在當地干部群眾中傳頌。楊善洲任縣委書記時既沒有利用職權給家人“農轉非”,也沒有為兒女端上“鐵飯碗”,女兒結婚時還不讓請客、不讓收禮……
先輩們絕不讓“小家”的事影響“大家”的精神,至今仍熠熠生輝,值得每一個黨員干部學習。進入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家風關系到黨的作風和形象,關系到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傳承好家風,樹立好作風,更應該成為每一位黨員干部的“必修課”,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抓手。
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就必須堅持從嚴治家。首先,自己必須時刻謹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決不能用來為自己和家人謀私利;其次,還要對配偶、子女、父母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引導,要求家人謙虛謹慎,不搞特權,不破規矩,更不能利用黨員干部的職權和影響力而胡作非為。
與此同時,身為黨員干部的家屬,也應當自覺當好“廉內助”,多吹“廉風”,督促黨員干部謹言慎行,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涵養好黨性修養,以優良的家風促進良好工作作風的養成,從而更好地推動從嚴治黨的各項部署要求落在實處,促進黨的作風建設不斷發展。
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對領導干部來說,好家風是好作風的營養劑,家風正則作風淳;壞家風是壞作風的催化劑,家風不正則很容易導致作風不正、為官不廉。正如古語所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無數事實證明,黨員干部家教良好、家風清白,為官從政也能做到清清白白、平平安安。而反觀那些腐敗落馬分子,其家庭家教家風往往早就出了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干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斂財,子女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一人不廉,全家不圓。“家族腐敗”現象往往與家風不正有關;“父子兵”“夫妻檔”“兄弟幫”屢見不鮮,甚至“全家總動員”,其結果不僅領導干部自己身陷囹圄,也給家人帶來災難。曾在浙江省舟山市、溫州市、杭州市多地擔任“一把手”的周江勇,和弟弟周健勇一個從政、一個經商,搞“一家兩制”,周江勇利用公權力為弟弟經商提供幫助。周健勇本是大學教師,但在哥哥從政后,卻無心教書,一心羨慕商界生活。周江勇利用職權幫弟弟出資金、土地、設備,甚至干預司法,幫弟弟逃避環境污染案刑事處罰。不法商人為攀附周江勇,與周健勇合作;周健勇仗著哥哥是“一把手”,向這些不法商人借9000萬元,卻沒想過還。最終兄弟倆雙雙入獄。
廣東省河源市委原副書記彭定邦落馬后說道:“我們的家族觀念比較強,我是客家人,是長孫也是長子,一定要把這個家搞得好一點,生活過得舒適一點。”彭定邦出生在一個客家人的大家庭,是家里的長子長孫,兄弟姐妹一共六個,整個家族有幾十人。
彭定邦本應為家族做出好的表率,但他卻錯誤地利用公權“關照”家族成員,嚴重超越了紀律和法律的邊界。彭定邦大部分涉案問題,都或多或少地牽扯到他家里的某一個成員:弟弟代持某農場、妻子在外收錢、窮親家變富親家……
“大樹底下好乘涼”。彭定邦一些家族成員的生活工作軌跡,明顯跟隨著他的升遷軌跡而變動。他從老家梅州走出來,成為河源市的領導干部,親近的家族成員也陸續遷到了河源;在擔任河源市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期間,他先后將6名家族成員招錄進了河源市公安系統;他當上了河源市委副書記,這些家族成員也從公安系統調到了不同的黨政機關,這種軌跡的高度重合自然不是巧合。
彭定邦曾經為自己能庇蔭家族成員感到自豪,也希望能在家族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聲。但是,一旦循著錯誤的權力觀和親情觀去追求這一切,一時繁華過后,終究是一場空。
以好家風促好作風
領導干部有了好家風、好作風,才能帶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大眾健康生活情趣的培養。千千萬萬家庭培養傳承好家風,才能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重視家庭、強調家風,已經深刻地烙印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為此,他要求每一位領導干部都必須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并把黨員干部家風建設納入作風建設重要范疇,以黨內法規形式予以制度化。《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禁止利用職權或影響力為家屬親友謀求特殊照顧”;《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明確將“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也明確了黨員領導干部不重視家風建設、對配偶子女失管失教的處分規定。
與此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化標本兼治,規范權力行使。針對“貪腐父子”等案件暴露出的問題,湖南出臺《關于禁止利用領導干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提籃子”謀取私利的規定》《關于堅決抵制和嚴肅查處利用領導干部名義“打牌子”辦事的規定》等規定,從制度層面對黨員干部行使權力做出規范,嚴防“家族式腐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黨員干部做好家風建設,筑牢清廉根基,厚植家國情懷,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之基,為實現黨和國家事業新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