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 億元,同比增長8.3%, 占GDP 比重為44.3%,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8226.7 億元,增長10.6%。數據表明,通過積極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和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北京的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攀升,發展活力不斷顯現,內生動力日益增強,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能。
政策與技術齊發力
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北京數字經濟基礎較好,具備獨特優勢和創新發展的機遇,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起步快、起點高。
在2021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市關于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北京宣言》對外發布,明確了北京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和愿景,致力于通過10 年左右的持續努力,把北京打造成為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城市數字智能轉型示范城市。今年11 月23 日,北京市召開2023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以來,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的情況。
據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介紹,今年以來,北京市大力開展制度創新,標桿政策首發首創,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發布《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規劃(2023-2025)》《數據清洗、去標識化、匿名化業務規程》,建立起以《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
在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北京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城市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出臺《“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劃(2023-2025 年)》, 高效發揮光纖通信網絡基礎支撐和融合賦能作用。截至三季度,全市累計建設5G 基站10.4 萬個,當年新建2.7 萬個;實現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準覆蓋;累計千兆固網用戶200.7 萬戶,當年新增66.3 萬戶。初步統計,全市已形成1.2 萬P 的總算力供給規模,其中通用算力8672P, 智能算力3402P, 超算算力340P。全市云服務商在津冀、晉蒙區域部署的智能算力約為4082P。
眾多標桿技術鞏固了北京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戰略性優勢,催生孕育數字化產業新集群。全國人工智能頂尖研究機構在京聚集,自然語言、通用視覺、多模態交互大模型等關鍵算法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微芯研究院獲批牽頭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實施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伙伴計劃,發布總量612TB 的大模型高質量數據集,算力券政策自10 月發布以來,為模型創新企業提供了1076P 的智能算力。百度“文心一言”、智譜華章“智譜清言”等15個大模型產品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并正式上線,在全國占比達80%。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 已啟動500 平方公里建設,部署智能網聯乘用車、智能網聯客運巴士、無人配送車、無人零售車等八大場景739 臺自動駕駛車輛在區內測試使用,構建新一代數字出行一張網。
優化數字營商環境
11 月14 日,北京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關于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進展,會議強調,要加強協調調度,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確保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營商環境,進一步為數字經濟企業在京發展做好服務,著力培育壯大經營主體。精心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完善數據要素生態體系,加強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設,進一步提升數據場內交易規模,有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在新聞發布會上,姜廣智表示,通過搭平臺促合作,北京市相關部門聯動優化數字營商新環境。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為主體構建了立體化、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體系。在13 家市級委辦局和各區探索推進首席數據官制度,在全國率先打造政產學研協同的企業首席數據官培育模式,現有企業首席數據官150余人。海淀、朝陽、通州、石景山、門頭溝等區加快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交易、元宇宙等特色產業園區,數字經濟“一區一品”的產業布局基本形成。
同時,北京市試點突破數據資產化關鍵環節,初步形成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目前,已率先創建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布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創建方案和政策清單。出臺數據資產首登記、首交易、首入表和首開放等創新的獎勵措施,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牌照落地,發放27 張數據資產登記憑證,數據交易規模超過20 億元。北京測繪設計院完成全國首筆空間數據交易。6 家醫院數據流通交易在全國率先破冰。
通過開放場景推進北京的產業數字化,為城市運行、產業發展和市民新生活賦能。今年,北京市加快實施“新智造100”工程,全市已有103 家企業完成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生產效率提高10% 以上。全面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智轉型”行動,支持551 家專精特新企業大幅度提升數字化水平,發揮示范效應,帶動廣大中小企業“看樣學樣”,推動昌平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推進回天地區和城市副中心數字化社區建設,打造基層治理“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的北京模式。“京通——京城辦事通”注冊用戶已達1900 余萬。
“創新化、人文化、綠色化將是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今年7 月發布的《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2023)》藍皮書指出,從全球比較視角設計可比、可量化的指標體系,測評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展水平,數據顯示北京總指數分值處于“第一梯隊”。
據悉,在現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北京市將繼續發揮數字經濟在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壓艙石”和“發動機”作用。提升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打造國家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試驗田、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能級提升、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人工智能大模型伙伴計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等六項重點任務將全面加速,持續推進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