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北京市啟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三年來,示范區順應服務業數智化轉型趨勢,聚焦金融業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民生服務等前沿熱點問題,持續推進創新探索,對全國服務業開放的貢獻日益顯現。近日,國務院批復《支持北京深化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簡稱示范區2.0方案),作為1.0 方案的迭代升級與延續深化,2.0 方案將展開更深層次的開放改革探索,示范區建設由此步入“深水區”。
示范區建設持續釋放溢出效應
2020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宣布,為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北京承擔起為國家服務業開放探路先行的重要任務。三年來,北京市立足服務業發展的產業優勢,在服務業擴大開放、服務貿易便利化、開放型經濟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先行先試,實施了近50 項全國首創性政策,落地了70 多個全國標志性項目,建設了90 多個功能型服務性平臺,形成了50 多項體制機制創新,率先探索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開放模式,持續釋放示范區建設的溢出效應,發揮對全國服務業開放的引領作用。
“ 北京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三年來,擴大產業開放,提升要素協同效應,取得積極進展。” 11月24 日,北京市副市長司馬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示范區建設成效主要表現在制度創新效能加速釋放、標志性項目平臺落地建設、重點園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三個方面。
示范區以國務院批復的工作方案為統領,實施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以及貿易、投資、人才、知識產權等全環節改革,并推進細分領域政策會診等“微改革”,構建梯度型制度創新體系。示范區設立以來,累計向全國復制推廣3 批60 余項創新成果。在服務創新主體方面,全國首創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實施生物醫藥企業研發用物品進口便利化制度等。在匯聚創新要素方面,全國首推過往資歷認可機制等;外國人工作許可、工作類居留許可“兩證聯辦”覆蓋全市15 個窗口,辦理時限縮短為5 個工作日。
通過產業開放和制度創新帶動了示范區的項目平臺落地,營造良好產業鏈生態。如全球頂尖創新藥研發企業亞太區總部、全國首家外商獨資新設券商、全國首家航空領域碳資產管理公司等近130 個標志性項目落地。搭建90 余個功能型、服務型平臺,設立全國首個數據資產登記中心、數據跨境安全與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建設了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創新藥發現平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為經營主體提供集成性、專業化服務。示范區設立以來,累計落地外資企業5000 多家。
為打造開放新樣板,示范區推動重點園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例如優化北京市綜合保稅區功能布局,建設以服務貿易為特色的天竺綜保區和以數字貿易、離岸貿易為特色的大興綜保區。今年,新設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保區,探索符合研發特點的新型監管方式。依托特色園區拓寬開放路徑,中德產業園圍繞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已聚集100 余家德企;中日產業園重點發展先進制造、醫藥健康、數字經濟,已聚集外資企業近百家;金融街、麗澤金融商務區等圍繞金融主導產業,落地東方匯理全資子公司、新加坡易付達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機構,新興金融生態圈加速形成。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據了解,2.0 方案主要內容分為總體要求、主要任務、組織實施三個部分。總體要求部分提出守正創新、風險防控等4 項原則,進一步強化指導思想,明確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化綜合示范區建設,更好發揮對全國服務業開放的引領作用。主要任務部分圍繞推進服務業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聚焦新興業態規則規范、貿易投資制度安排、公共服務政策環境、權益保護機制、風險防控體系6 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開放創新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探索推動制度型開放、與國際接軌的改革措施、有效回應經營主體訴求、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組織實施部分明確了北京市要根據本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職責分工,給予積極支持,確保各項改革開放措施落地有效。
2022 年11 月、2023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進博會、服貿會上提出,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此次新方案共推出170 余項新的試點舉措,數量較之前有較大增長,開放水平、創新力度也有較大提升。其中,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舉措達70項,占整個試點任務的40%。
“我們在示范區2.0 方案起草過程中,將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作為支持北京深化示范區建設的重點任務和主要內容。”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介紹,在分類梳理CPTPP和DEPA 等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條款的基礎上,聚焦“邊境上”和“邊境后”的規則規范,開展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試、更大范圍的壓力測試,為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的制度體系進行了實踐探索。
從具體措施來看,在優化貿易投資制度安排方面,對照CPTPP 關于海關管理和貿易便利化內容,提出推動貿易單證電子化傳輸、便利部分再制造產品進口等舉措。在優化金融服務體系方面,對照CPTPP 關于金融服務、環境等內容,提出探索優化資本項目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便利企業資金跨境流動、促進金融服務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等措施。在建設數字經濟制度體系和公共管理服務方面也均有對接舉措。
示范區2.0 方案既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北京的重要任務,也是北京自身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將全力以赴做好方案政策的落地實施”,對于2.0 方案批復后,北京的下一步動作,司馬紅表示,將細化分解一批措施清單,配套出臺一批落地細則,率先落地一批創新成果,用足用好一批工作機制。全力完成好各項試點任務,不斷發揮北京服務業開放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國家高水平開放改革探路先行。
(特約撰稿人單位: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資處)
熱點聚焦
1. 示范區2.0方案在知識產權領域有哪些內容?
方案著力打通知識產權工作的全鏈條、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要素價值,提出了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開放的試點舉措,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創新發展。包括探索建立分級分類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模式,開展數據知識產權工作試點;構建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專業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的知識產權評估機制,鼓勵保險機構拓展海外知識產權保險等服務;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知識產權聯合執法協調機制,促進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有效銜接,健全聯合懲戒機制;開辟創新藥發明專利保密審查綠色通道,優化著作權及專利權的質押登記流程,優化技術出口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對外轉讓審查制度。建立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區域協同工作機制,推進京津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一體化等內容。
2. 示范區2.0方案中,金融業開放方面有哪些亮點舉措?
2.0 方案圍繞跨國企業日常經營、投資機構跨境投資等活動中的實際需求,不斷提升資金跨境流動的便利程度,助力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例如,深化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持續擴大參與銀行范圍,擴大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探索優化額度管理等。對于跨境經貿活動中支付結算、投資管理等各類重點環節,2.0 方案提出支持企業進口支付的人民幣在境外直接購匯后支付給境外出口商,研究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免于外匯登記,簡化外資企業境內擴大經營時資金使用管理流程,降低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交易成本。
此外,圍繞北京證券交易所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進一步發揮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用,為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及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平臺。
3. 示范區2.0方案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方面有哪些考慮?
在基礎制度方面,提出積極創建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推動健全各項制度,按照適應數字經濟特征的新型監管方式建立先行先試機制,集中試點示范落地國家和本市相關政策措施。在數據要素權屬方面,提出推動完善數據權屬登記和數據資產評估機制,探索將數據資產納入資產管理體系等。在數據要素流通方面,提出探索數據流動機制、推動建設數據跨境服務中心與技術服務平臺、支持設立跨國機構數據流通服務窗口。在數據要素交易方面,提出壯大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健全交易標準和市場運營體系等。在數據要素利用方面,提出完善第三方多元主體對數據的開發利用機制,聚焦重點業務場景開展全鏈條“沙盒監管” 和包容創新運用等。在數據要素治理方面,建立健全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報告、信息共享、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