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校分類發展下的專業設計邏輯

2023-12-29 00:00:00謝玲史秋衡
江蘇高教 2023年3期

【摘 要】 科學厘清高校分類發展共識下的高校專業設計邏輯,是推動高校分類發展體系構建的核心舉措。探究不同類型高校專業設計的頂層邏輯、組織結構以及具體改革實踐,可以發現在新時代不同類型高校的專業設計首先需要終身學習思想引領,來確保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能夠順應科教知識融合規律和實現人人出彩與終身成長的教育終極使命,其次需要以不同類型高校差異化的職能屬性牽引專業結構優化,并在明確高校內部專業設置與調整自主權基礎上,開展科學高效的專業改革實踐,切實實現各類高校多元個性化的高質量人才培養。

【關鍵詞】 高校分類;專業設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3)03-0048-07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3.03.006

【作者簡介】 謝玲(1993—),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史秋衡(1960—),男,上海人,廈門大學南強重點崗位教授、高教質評所所長,貴州師范大學校長助理。

高校分類發展正在迅速成為新時代我國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標志與內在要求, “探索高校分類指導、分類改革,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已是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1]。早在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提出我國高等學校以人才培養定位為基礎,總體上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三大類型。此后,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差異化與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已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必然趨勢之一。專業作為我國高校進行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2],專業設計需要以人才培養為支撐點。探討不同類型高校專業設計的頂層邏輯、組織結構以及具體改革實踐,有助于落實“高校三分類發展”的中央指導思想,構建高質量的高校分類發展體系。

[BT3]一、 終身學習思想引領專業頂層設計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終身學習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八大基本理念之一,將“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十大戰略任務之一。同年11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將“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作為我國統籌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戰略任務。兩份綱領性、戰略性文件對終身學習的重視標志著我國已經將促進終身學習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項國家戰略和基本國策。以終身學習思想引領高校專業設計的頂層邏輯,即滿足以終身學習思想統領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建構現代教育制度體系的國家戰略要求,同時也是建設高校多路徑分類發展體系在教育現代化新征程中的推進方向。

(一)順應科教知識融合拓寬專業廣度

終身學習是保障人類持續生存的一種教育方式,其社會價值在于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以及科技的轉型進步的發展,人類對科教知識的認識日漸深入,傳統單一的學科知識逐漸無法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日漸復雜化的問題。社會學的社會分工理論也強調社會發展與進步必定伴隨著社會行業不斷分工細化,而越復雜的科學領域和社會行業的產生與發展,對社會生產力技能水平的要求就越高。研究對象與問題的復雜化會帶來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的出現,社會日益復雜的發展問題推動了科教知識的滲透、交叉、融合發展。科教知識孕育了專業,高校以專業為單位對知識進行傳播、發現、理解、應用并創造[3]。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極速發展,個體實現終身持續成長與學習就必須突破已有的專業學習壁壘,積極開展跨學科學習。科教知識的融合發展要求高校在專業設計中打破學科界限,推動跨學科課程的設置和調整,形成科教知識全面整合的學科大類交叉融合型專業。

以科教知識發展邏輯設計專業,也是專業的內在發展規律。最早知識囊括在哲學,處于混沌一體的狀態,隨著亞里士多德對知識進行初步學科劃分,知識開始依據學科劃分邏輯持續發展,并且最后脫離哲學,分化出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獨立學科。隨著德國大學講座制以及美國學科制的改革推進,學科分化持續推進,知識開始不斷縱深化、專門化發展。但由于知識本身具有關聯性,所以當知識以學科專業作為載體不斷細化的同時,不同學科知識也在相互交叉、滲透以及融合。不同學科之間相互借鑒理論與方法來實現本學科的研究創新,學科之間的深層次交叉融合領域進而生成新學科,如教育管理學、生物化學、計算機力學等。

(二)助力學生成才伸延專業深度

人的發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終身學習是實現人人成才的一種教育理念,其個體價值在于滿足每個人的持續成長與幸福需要。終身學習思想要求高校專業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設置多樣化的課程內容,實現學生人人成功。培養學生是高校專業產生和發展的基礎與使命,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專業持續生存與發展的生命活力與保障。只有持續培養高水平的大學畢業生,高校專業才有持續存在和發展的可能與價值。因此高校專業設計需要關注學生發展的個體性特征與差異,立足于助力學生成才,追求多樣化、高質量的人才培養。

為了能夠滿足時代社會和個人發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曾在不同時期多次調整高校本科生專業設置依據,力求從高校專業的生成依據、組織結構及其課程內容等方面努力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對時代發展需求的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計劃經濟制度下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計劃、課程等各方面都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直接對標。1954年高等教育部頒布的我國第一個高等教育專業目錄《高等學校專業分類設置》以社會產業和職業為專業劃分主要依據,很多專業與社會具體職業崗位完全對接契合;隨后為緩解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之間的激烈矛盾,我國通過1963年、1988年以及1993年頒布的有關高校專業目錄的政策文件對專業劃分與設置進行多次調整,逐漸降低行業產業對高校專業的主導地位,逐漸重視專業的學科特征。改革開放后,1998年和2011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在繼續沿用以學科知識邏輯為主要劃分依據的基礎上,強調高校的專業劃分與設置需要兼顧考慮地方實際需要以及學校的可能條件[4]。即對我國高校的專業劃分和設置,不再是簡單地以行業職業分類或學科知識邏輯劃分專業,而是開始綜合考慮社會實際需求以及高校的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等多職能。然而,動態急速的社會發展與靜態長期的高校專業劃分與設置之間仍存在人才供需難以調和的時差矛盾,為了能夠增加高校人才培養在適應甚至引領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方面的主動性,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以本為本,回歸人才培養”的高校內涵式發展改革宣言[5]。在高校專業的劃分與設置上也逐漸強調尊重學生本身,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以及高等教育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不管是201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6],還是2019年教育部啟動的通過高校自行申報、管理部門審批來建設一流本科專業的“雙萬計劃”,以及同年教育部頒布(試點)的高職本科專業目錄等,我國高校專業開始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統籌專業設置,是在重視學生主體的主旨理念下,由高校結合地方社會需要和高校學科優勢等因素自下而上自行發展。

總的來看,我國高校專業劃分依據經歷了“以對接行業部門為主—以適應學科知識管理為邏輯—以重視高校多職能需求為要—以立德樹人為學生發展之精神”的演變發展過程。專業設置管理方式經歷從由國家嚴格把控到逐漸下放自主權給各高校,國家對于高校專業的管理方式也經歷了“指令型—指導型—監控型—引導型—標準型”的轉變。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指令性降低,指導性與參考性提高,逐漸給予高校充分自由發揮空間,以學校為主體的專業調整與改革成為可行性實踐。專業設置不再局限于單一學科分類或者社會行業分類,而是基于學生主體,綜合考慮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學科知識特點以及學校本身的人才培養定位等彈性化設置調整專業,以滿足日漸多元化的學生個性需求和社會人才需求。

(三)服務終身成長提級專業高度

終身學習的目標是個體能夠實現終身可持續成長。以終身學習理念統籌高校專業設計改革,從終身學習的社會價值來看可以提升高校專業效能。高校專業通過關注個體終身成長,服務對象和范圍延伸至滿足學生的職后可持續發展需要。這不僅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打通學校教育與職后教育的后端聯結,提高高等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重要程度,落實高校是推進體系構建的主力軍任務[7],更能夠加強高校與社會的聯系,增強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及其科研成功轉化。高等教育階段的專業教育是學生進行社會化的重要渠道,它不僅會影響學生進入社會最初的職業選擇,更能影響其往后職業生涯中的職業轉換,是學生進行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終身教育的重要階段。但以服務學生終身成長來設計高校專業,不是將高校的專業教育僅視為學生終身教育中的一個階段,而是將其提級為實現學生終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高校階段化的專業教育想要成為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的重要一環,需要在高校專業設計時關注學生發展需求的階段性差異。人的發展需求是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中的,隨著人的心智成熟程度、自我認知、生活環境、個人規劃以及自我期望等各因素的成長與轉變,人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收獲也會有不同要求。高校專業設計一方面需要通過學校就業服務與管理部門、專業畢業生以及在職單位等多渠道廣泛收集、識別以及歸納學生發展需求的階段性一般特征與規律,計劃設置相關課程滿足其差異化的階段性需求;另一方面,通過保持與社會行業前沿發展的緊密聯系,加強高校師生專業學習中對本領域整體發展趨勢和前沿最新成果的及時關注與掌握。高校能夠結合自身科研特色與優勢,持續更新并創新專業內容,在實現高校學科專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同時,滿足學生發展各階段持續成長需求。

二、高校職能牽引專業結構優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和高等學校綜合改革,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和特色發展引導機制,增強高校學科設置針對性”,切實實現高校高質量分類發展,構建爭創一流的差異化高校分類體系,需要將國家宏觀的高校分類發展思想與制度設計落實到高校的人才培養之中,專業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理應呈現出“三分類發展”的差異化設計與發展。

(一)研究型高校面向未來追求前沿創新

1999年我國正式實施的《高等教育法》就從國家頂層設計中確定了高校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三項基本職能,呈現出內在協調共同發展實現高校人才培養重要使命[8]。根據國家宏觀層面對高校三分類的資源引導調控,其中研究型院校以理論研究和基礎研究進行知識生產與創新,各項活動圍繞以推動國家行業產業轉型升級、國際重大創新為主,特點是追求發現性新突破、知識含量高、研發能力強、以科研學術引領教學,強調理論前沿創新與高新科技產出對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輻射帶動作用[9]。

研究型院校需以科研職能引領其教學職能。研究型院校旨在培養一流的科研拔尖創新型人才,因此科教融合、科研育人是研究型院校進行高質量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科研是研究型院校人才培養的基本方式。我國高水平研究型院校中,在校研究生數占在校生總數的近一半,且超半數的高水平研究型院校的本科畢業生會選擇直接升學。研究型院校的本科生成長路徑以及在校本研學生規模結構凸現出“本研一體”的現實需要[10]。而研究型院校掌握的大量科研創新資源、占比較高的科研經費投入以及普遍具備高水平攻關研究能力的一流教師隊伍,使得研究型院校的師生能夠進行深度、緊密、充足的科研互動,這是研究型院校開展科研育人的優勢和先決條件。另一方面科教融合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布魯姆的學習分層理論認為學生認知領域的六層次學習中,知識和領會屬于只能產生低階思維的淺層學習,而能夠產生創新能力和批判思維等高階思維的深層學習包括了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四個層面。專業是高校開展教學的基本單位,科研融合能夠讓學生參與科研,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批判思維等高階思維,此類教學改革在研究型院校應該從研究生層面的研究性教學延伸至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在專業內容與教學方法上,鼓勵多以科研項目代替課堂教學,并且根據知識難易程度以及學生能力培養的階段式特點,實施“三步推進研究性教學”[11],擴大專業知識學習領域,強調學科交叉課程,通過強化基礎配合分流培養,以實現研究型院校人才培養的通專融合。

(二) 應用型高校服務急需對接產業升級

在國家高校分類管理的體制設計中,應用型高校以應用研究為主開展知識生產,主動探索與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相適應的產學研創新鏈條,通過吸收科研成果并積極開展成果轉化和積累,追求發明性進步,其特點是產業化程度高,強調以應用性研究支撐引領教學,通過將科研成果轉化作用于教學,對接區域與行業的人才需求。應用型院校需要突出其實踐教學研究、應用研究以及服務地方重大創新的優勢與特點,實現其在高校分類發展體系中的差異化、特色化的一流發展。

培養密切對接社會產業發展現實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推進的歷史進程中,存在一段長時間的高校同質化發展。近年來國家陸續推出《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鼓勵并引導應用型高校積極開展自己特色化發展道路的探索,囿于制度趨同、歷史路徑依賴以及國家高等教育資源配置與社會評價的傾斜性,應用型高校仍存在自我定位不明,人才培養趨同研究型發展,造成其相對處于高等教育體系的“中部塌陷”位置。因此,凝練應用型院校的比較優勢來促進其精準尋位,凸顯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優勢,是目前加速推進應用型院校內涵式發展及其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12]。

應用型高校需以社會服務職能牽引、科研職能輔助來實現其教學職能,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需要立足產教融合,以社會行業前沿需求為支點,強調研學融合,以學校應用型科研為助力。因此,應用型高校專業設計需要緊密對接學校所在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加強與行業升級需求動態聯系,形成、鞏固并擴大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的比較優勢。具體而言,專業內容上強調區域行業產業的前沿需求,重視開展實用導向的應用科學科研與教學;專業內容組織上不過于強調知識體系建設邏輯順序,而是以系統化產學研合作來組織專業教學內容。此外,產業升級的實踐問題往往需要多學科與專業的合作,因此應用型院校在專業設計中要打破學科和專業的垂直體系,橫向聯合多學科和專業,利用“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以提供個性化課程組合形式,實現跨學科、跨專業、跨階段、跨領域的多元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解決現實發展問題和革新應用科學研究改革、應用型院校專業設計,增強其人才培養社會適應度和高水平競爭力。

(三)職業型高校適應發展滿足產業一線需求

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將職業技能型院校描述為主要從事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職業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并積極開展或參與技術服務及技能應用型改革與創新的高等學校[13]。隨著職業技能型院校的發展優化,職業本科教育也在政策的強勁推動下得以逐漸“破冰”。為避免歧義,名稱上職業技能型院校開始變更為職業型院校。職業(技能)型院校以直接服務社會已有的職業發展為宗旨,以職業為導向,重視學生復合型技術能力的培養訓練,將學校教學與生產貫通,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夠滿足各行業的職業需求,促進就業,幫助畢業生成為企事業單位的主力軍。職業型院校的實踐教學重視真實情境創設,其特點是追求改造和革新操作、技術強度大,強調一線生產實踐經驗對學校教學的促進作用。

職業型高校需要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在職業技能型院校的專業設計中,需要堅持職業與崗位為邏輯起點,圍繞特定的職業崗位需求與典型任務組成專業知識內容體系,能體現職業行業類型特征以及支撐學生技術技能培養。首先,職業型高校的專業內容組織上增強對企事業單位一線生產經驗的收集與運用,通過對職業崗位實時需求的識別,確保專業教學能培養學生滿足崗位發展需求的高水平技術技能。其次,人才培養實踐中需要重視與具體企事業生產單位的合作,打破教學與生產之間的壁壘,將教學與生產無縫對接。通過采用“三明治”“雙元制”等教學模式以及訂單式的培養模式等措施,在教學與生產之間開設直通車,幫助學生獲得實際生產環境體驗,掌握相關職業必備的實際能力與技術。最后,專業設計中要利用多課程開設以及項目教學等方式,將一線職業崗位所強調的多項專業技術技能融合貫通起來,重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項專業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將理論學習、通識教育以及技術技能訓練相結合,幫助學生實現融會貫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職后適應技術技能更新的遷移能力的培養。

三、主責明確賦能專業改革實踐

主責明確是高校實現科學治理和高能產出的基礎。主責明確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管理部門與高校之間有關高校專業設置與管理主權的分割與明確。從2002年起我國高校的辦學自主權逐步下放,目前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權利已基本下放給高校,而且政府指導的高等教育相關專業目錄的備案以及目錄外的專業審批制度也安排較為合理。可以說,高校已然擁有了較為自由的專業設置與調整自主權。另一方面則是高校內部有關專業設置與調整權限的歸屬和進一步下放。能夠實際有效地將專業管理權進一步下放給院系乃至師生手中,切實用于學院專業改革實踐,這也是本研究接下來需要重點探討的內容。

(一)授權至師生的靈活專業課程組合

師生是高校專業教育的主體,兩者在專業教學活動中的關系如今由以教師教授為主發展到過度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再到如今倡導以提升學生自主參與程度為著力點,良性平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關系。然而,國家大學生學情調查研究(NCSS)(2011—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對課堂教學感知與課業負擔感知等專業學習相關指標的歷年體驗評價雖呈現整體上升趨勢,但學生對專業學習體驗的整體評價相對偏低[14],課堂之外的師生非正式互動表現也不理想[15]。可以說,高校專業的教與學環節仍然是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人才培養改革的重中之重。

將專業設置調整權下放給師生,可以強化師生在專業教學活動的雙主體地位,確保專業教學活動得到充足資源支持,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其參與專業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以改善優化雙方教與學體驗。分開來看,一方面,將專業設置與調整權下放給學院教師,特別是確保教師隊伍尤其是資深教授擁有專業課程設置與調整權利,有利于研究型院校教師能夠及時將學科專業的前沿創新及時納入學校人才培養的專業設計之中,助力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有利于應用型院校教師能夠針對社會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及時改變專業課程內容,加強應用型科研與教學成果的應用度;有利于職業技能型院校教師及時聯結具體企事業單位生產發展需求,專業課程設計上提高職業技能型院校人才培養的生產單位適應度,促進學生技術技能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將專業設置與調整權下放給學生,意味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根據個人發展規劃目標、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習慣等個人因素,制定個性化的專業課程組合,形成個性化、彈性化的專業學習計劃,切實實現不同類型院校每個學生的人人出彩與終身成長。專業本質應該僅僅是不同課程組合的組織形式,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社會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樣復雜,學生數量以及學生的個性需求日益增加,這種組合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專業不應該是固定不變的。在高校專業設置和調整的自主權逐漸被落實前提下,教師和學生可以在遵守一定的政府統一專業設置標準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科技發展、行業生產實際以及自己的興趣與知識能力基礎進行多樣化的課程組合,以課程的自由組合反向生成專業。根據市場多元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靈活生成專業,以課程組合的形式實現高校的學生分類培養目標,滿足市場不斷更新變化的人才需求種類以及學生個體的日益多元化的個性發展需求,還能有效推動學科的分化融合發展。

(二)推動跨學科交流豐富專業課程資源

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中與我國高校“專業”比較接近并對應的詞是“課程計劃(program)”或者“主修(major)”,這兩者其實都只是一種虛體的課程組合或模塊,并不擁有專業教師、教學資源與設備以及管理制度等組織實體資源。我國20世紀50年代后建立的專業制度賦予了高校專業的組織實體性,卻也帶來種種弊端,如過于死板僵化的人事管理、教學管理方式等。為切實實現高校分類發展體系的構建,要求高校改革傳統的專業組織,打破原有的人事物組織制度,放棄專業實體組織對師資、學生以及財力物力資源的壟斷,將專業組織所有轉變為學校所有。形成資源流動共享機制以及跨學科、專業開展教學、科研以及學習的環境。其次,通過積極開展學部制探索,將學校多學院多科系整合成虛體或者實體的學部,推動一個大學科門類下各細分專業以及二三級學科的整合,或者直接推進不同一級學科門類的整合,以實現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為學生進行個性化課程組合的培養方案制定提供充足的學科知識、課程以及教師等資源。

學科專業是高校的基礎,各種改革建設實踐都繞不開學科專業。高校原有的系所、研究中心、實驗室等學術組織需要順應高校發展與學科專業建設而變革。打破專業組織實體化,鼓勵跨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教學資源流動與共享,首先要樹立專業是課程有機組合的思想觀念,來規避專業規模效益問題和實體壁壘,實現對專業邊界的淡化和跨學科多樣化專業課程組合,培養寬口徑、多樣化的專業人才。其次立足于各類學校自身的辦學定位與學科專業發展規律,拓展學科專業群育人功能。以特殊優勢專業為主體,通過跨學科交流合作,整合相關學科資源,加強其他相關學科的支撐作用,提高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優勢競爭力以及跨學科綜合專業能力。

(三)重視正向激勵實現高質量專業教學

優質教師團隊是提升高校專業教學質量的根基。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對教師教學活動的管理,特別是采取科學正向激勵快速提高學校的專業教學質量。一方面學校需要鞏固教學的核心地位,在教師晉升機制上避免科研偏重導向,設立合理制度鼓勵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加大對教師教學中備課、上課乃至教學反饋等全過程的質量監控與激勵,鼓勵支持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與創新,促進師生互動。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改革專業教師管理激勵機制,通過制度的形式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程設計與改革、主動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課程組合培養方案,并且高校應該鼓勵各學院為本科生按比配備學業導師。個性化的課程組合制定依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要求以及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能很好地熟悉與把握這兩點的只有高校各學科領域的專業教師。因此高校應正向激勵專業教師承擔本科生學業導師職責,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提供點對點專業學習指導、學術生涯規劃以及就業創業指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專業素養。

另外,本科高年級學生以及本專業的碩博士研究生,能夠在對本專業課程學習以及校園生活有一定的切實體會的基礎上,對低年級學生包括新生提供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大學生活與學校意見。因此高校可以設置有效的正向激勵制度推動新老生的交流互動,鼓勵高年級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咨詢意見,積極參與到對低年級學生個性化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來,這又能為學校專業調整與改革提供學生視角的真實意見,還能在減輕專業教師工作任務的同時,科學高效利用學校已有資源,實現多方共贏。

對于高等教育,現階段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最重要的目標使命就是培養能夠挑戰并適應社會格局快速變化的各行各業高質量人才,幫助學生實現其個人發展,迎接新世界的眾多未知挑戰。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共識已達成,高校分類差異化發展體系構建已在穩步推進中,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以此為撬點,實現分類差異化發展,通過從理念引領到實踐推進進行全方位的專業設計改革,以實現高校分類發展下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終身持續成長。

【參考文獻】

[1]史秋衡. 打破“千校一面”,高校分類還需注意什么[N].中國科學報, 2022-11-15(03).

[2]朱九思,姚啟和,等.高等教育詞典[Z].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330.

[3](美)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等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4. 11.

[4]何東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49-1997)[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69.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堅持以本為本 推進“四個回歸” 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EB/OL].(2018-06-27).https://www.sohu.com/a/238139044_468680,2018-06-27/2020-10-12.

[6]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上、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史秋衡,謝玲.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價值解讀[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1,19(03):178-187.

[8]史秋衡,季玟希.我國大學職能內涵嬗變的多維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4):21-26.

[9]王芳,史秋衡.地方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轉型動因與行動邏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2):111-116.

[10]史靜寰,陳樂.構建“本研一體”“雙一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9(01):23-26.

[11]周光禮,周詳,秦惠民,等.科教融合 學術育人——以高水平科研支撐高質量本科教學的行動框架[J].中國高教研究,2018(08):11-16.

[12]史秋衡,康敏.精準尋位與創新推進:應用型高校的中堅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96-101.

[1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

[14]史秋衡.國家大學生學情發展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163-187.

[15]史秋衡,孫昕妍.當代大學生成長規律與育人路徑[J].中國遠程教育,2022(11):15-23+74-75.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ZDA070)。

Abstract: Scientifically clarifying the design logic of university specialty under the consensus of university classified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lassified development system. By exploring the top-level log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pecific reform practice of specialty design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pecialty desig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lassified development system in the new era needs the guid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 thought to ensure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conform to the law of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realize the ultimate mission of education for everyone to excel and achieve a lifelong growth.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ed func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internal specialty setting and adjustment autonom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reforms of specialty design, and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diversified, personalized and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of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classification; specialty design; talent training

(責任編輯 劉夢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在线观看99| 黄色成年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日本a级免费|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伊人成人在线| 91视频首页| 99爱在线|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99国产精品国产|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看片|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爆操波多野结衣|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性影院| 精品国产毛片|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国产视频入口|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www| 亚洲成人播放| 综合色天天| 片在线无码观看|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特级毛片| 五月天久久婷婷|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五月婷婷欧美|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欧美黄网在线|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av在线手机播放| 亚洲一区免费看| 久久99国产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天天综合网站|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第七页|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国产午夜小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