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絲鑲嵌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已有3 0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技藝,在造型、紋樣、制作工藝方面都極其精巧、細膩。從花絲鑲嵌技藝的發展歷史、工藝技法、傳承與發展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花絲鑲嵌技藝在當代的傳承方式和發展創新之路。
[關鍵詞]花絲鑲嵌;發展歷史;技藝;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TS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3)27-0032-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馬賽.淺析花絲鑲嵌技藝的傳承與創新[J].天工,2023(27):32-34.
一、花絲鑲嵌的發展歷史
(一)花絲鑲嵌的初期發展
據史料記載,花絲鑲嵌技藝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考古發現是在商代墓葬中挖掘出早期的黃金制品,其中有黃金絲、黃金片、黃金臂釧、黃金耳環等,可見商周時期的工匠已經掌握了黃金的加工技術。而銀器的制作和使用相對于黃金制品要晚一些,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有銀的提煉、制造及使用。這時候逐漸出現金銀錯工藝。直到漢代,真正意義上的花絲工藝才出現。漢朝開辟了絲綢之路,加強了中外商品的流通,國際貿易促使黃金大量流入中國,技術和文化也得以廣泛交流。
這個時期的細金工藝在花絲的技法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包括掐、堆、壘、排、填等技法,同時花絲的圖案也有了更豐富的表現力。從初步的材料加工到花絲工藝、焊接工藝、鑲嵌工藝的結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此后的歷朝歷代都運用了這套成體系的傳統技藝,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有漢代特色的藝術品和工藝技術。
(二)唐宋時期的花絲鑲嵌
中國的細金工藝在唐代開始發達,由于社會富足,奢靡之風盛行,人們對金銀器的需求相對前朝各代要多。除此以外,游牧民族也偏好貴金屬,而唐朝不斷加強與游牧民族的關系。唐代的細金工藝及金銀制品受外來文化影響很大,特別是唐朝前期,金銀制品的風格、裝飾花紋、色彩搭配都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格,這一點在女子頭飾上表現得極為明顯。
唐代的花絲鑲嵌技藝更加嫻熟、精湛。有一種名為“金筐”的工藝技法,是花絲鑲嵌技藝中較為復雜的工藝,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工藝。“金筐”工藝是將金料均勻地錘延成扁而細的金絲,用金絲編出紋樣的輪廓,焊接到金片或器壁上,再在其中鑲嵌與其形狀完全契合的寶石、松石、珍珠等,可謂巧奪天工。
宋代推崇簡約、自然的理念,所以宋代主要以鏨刻和鏤雕技藝為主,但宋代的花絲工藝稱得上精妙絕倫、精致異常。宋代出土的金絲首飾最細達到0.2毫米,比頭發絲還細。
(三)明清時期的花絲鑲嵌
明朝,全國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手工藝生產中心,其中金銀制品的主要產區在北京、揚州、廣州等地。由于明朝在北京建都,而且花絲鑲嵌制品幾乎專供皇家使用,所以北京成了全國最大的花絲鑲嵌制作中心。花絲鑲嵌技藝在此時達到巔峰,技巧高超,做工精細,品類繁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用極細的金絲編織成的萬歷皇帝的金翼善冠,冠身薄如輕紗,金絲編織均勻得體,冠上有用堆壘工藝制成的雙龍戲珠造型,生動威武,體現出制作者精細、巧妙的花絲工藝和高超的焊接技術。除此以外,明代定陵出土的鳳冠、金簪等數百件首飾及金銀制品,工藝都極其精湛,題材也極其廣泛,有花卉、蝴蝶、飛鳥、文字和吉祥圖案等。明代的首飾題材繼承了宋元時期世俗化的風格,以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為主要題材,但加強了鑲嵌工藝的運用,以花絲工藝和鑲嵌寶石為主要表現形式,造型多以寶石為主體。精細、巧妙的花絲工藝與顏色艷麗的寶石鑲嵌相結合,使首飾在色彩和工藝方面更加雍容大氣,在紋飾和造型的處理上也更加生動、立體,富麗華貴是明代的審美主流。
清代的花絲鑲嵌技藝承接了明代的花絲鑲嵌技藝,并進一步優化。清代宮廷設置了造辦處,是負責制造皇家御用品的專門機構,還將金銀首飾制造細分為數十個工種,花絲鑲嵌技藝開始走向專業化,在工藝技巧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極具皇家氣派。從故宮的陳列品和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清代宮廷的花絲鑲嵌工藝大量運用了燒藍、點翠、玉雕鑲嵌等技法,具有明顯的南北文化交流互鑒的風格。
(四)近代及現當代的花絲鑲嵌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花絲鑲嵌等手工技藝也受到嚴重沖擊。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清宮中的造辦處隨之解散,宮廷藝人將高超、精湛的花絲鑲嵌技藝帶到民間,全國各地相繼出現了許多金銀器加工作坊和金店,宮廷藝術逐漸走向大眾化和實用化,花絲鑲嵌技藝在民間迎來了短暫的繁榮期。抗日戰爭爆發后,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嚴重摧殘,花絲鑲嵌行業也陷入絕境,傳承受到斷代的威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對金銀器行業采取了恢復生產、行業重塑等積極措施,使其重獲新生并飛速發展。當時以北京為首的京津冀地區是花絲鑲嵌擺件和首飾的主要產區,產品主要用于外貿出口,為國家創匯,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的經濟建設。近些年,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手工技藝,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政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為花絲鑲嵌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二、花絲鑲嵌的工藝技法
花絲鑲嵌分為花絲工藝和鑲嵌工藝兩大塊。花絲工藝以金、銀等延展性強的金屬材料為主要原料,將金、銀等材料制成細絲,再運用掐、堆、壘、填、疊、排等傳統技法制作成各種造型,所以花絲工藝又被稱為累絲工藝。鑲嵌工藝以銼、錘、打、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托或者爪子形狀,再用珍珠、寶石等進行鑲嵌,鑲嵌的類別有爪鑲、軌道鑲、釘鑲等。古人常把花絲工藝與鑲嵌工藝結合在一起進行運用,將各種天然名貴寶石鑲嵌于花絲工藝制品上,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花絲工藝與鑲嵌工藝相結合被稱為花絲鑲嵌技藝。
(一)花絲工藝技法及表現手法
花絲工藝中的技法包括掐、編、織、壘、堆、填、攢、焊、點翠,其中掐、攢、焊是花絲工藝的基本技法。花絲是花樣絲的簡稱,常用的花樣絲一般是一根或者兩根及以上很細的素絲搓成一根絲來使用,這都是花絲的基本樣式。復雜的花樣絲需要通過特定的技法制成花紋造型,有梅絲、竹節絲、麻花絲、麥穗絲、鳳眼絲等十幾種樣式。將制好的花樣絲通過“掐、編、織、壘、堆、填、攢、焊”工藝制作成各種造型和圖案紋飾,這個制作過程稱為花絲工藝。
1.掐
掐絲是指用鉗子或者鑷子等專業工具將花絲掐制成各種紋樣的工藝,是花絲鑲嵌工藝中的基本技法。
2.編
選擇不同型號的絲,按經、緯線編成花絲紋,有平面編和立體編之分。常用的平面紋樣有人字紋、小辮紋、席紋等,常用的立體編織即直接編出所需要的造型,如各種球狀造型。
3.織
織是將單股絲穿插成細薄效果的紋樣,織的種類很少,目前常用的有套泡絲或泡坯。
4.壘
壘又稱“疊”,是用兩層或多層的花絲紋樣合制,此技法主要體現作品的立體效果,常與堆灰技法結合。
5.堆
堆灰主要用于一體成型的立體造型,用白及和碳粉堆起底胎,在胎上用其他花絲工藝技法制成花絲樣絲,再進行焊接。在焊接的過程中,底胎會因為火燒化為灰燼,只留下鏤空的花絲空胎。
6.填
填俗稱“平填”“碼絲”等,是花絲工藝中最費時的工序,將小的花絲圖案填在掐好的大花絲紋樣內,要求填入的所有花絲均勻整齊、平滑順暢、疏密一致。填絲的種類有很多,常用的有卷頭紋、花瓣紋等。
7.攢
攢就是“組裝”的意思,把用不同工藝做成的紋樣組裝成復雜的紋樣,最后制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8.焊
焊接是花絲工藝的基礎技法,貫穿于花絲工藝的每一道工序,對焊藥、焊槍、火候、手法都有極高的要求。
花絲工藝的表現手法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平面及立體兩種,平面是以“填”為主的工藝,將花絲“掐”成單獨的紋樣框架,如花卉、枝葉、魚蟲、龍鳳等,再在這些花紋框架中填入由花樣絲組成、編成的基礎紋樣,如銅錢紋、卷頭紋、棗花紋等,整個過程需要根據主次、虛實的關系來填充,使整個紋樣更加豐富多彩,最后將填好的紋飾進行疊加、組合焊接等,做出有層次的造型。立體是用“壘”“堆”等工藝把單獨的紋樣反復疊加、焊接,這種表現手法更能展現出圖案花紋的立體感與層次感,一般多用于龍鳳、魚蟲等動物紋樣。
(二)鑲嵌工藝技法及表現手法
鑲嵌工藝有包邊鑲、爪鑲、插鑲等,主要有挫、打、擠、悶、崩、錘、鎪、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圓形或其他形狀的凹槽,再放置珍珠、寶石、玉器等加以鑲嵌。
最常見的鑲嵌方式是包邊鑲,安全性好,可以包住寶石碎裂的邊緣、瑕疵雜質處,還有聚光增色的作用。爪鑲是最古老的鑲嵌方式,用金屬絲制成爪狀扣住所鑲嵌的寶石。插鑲主要用于珍珠或圓珠形寶石的鑲嵌。
三、花絲鑲嵌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一)花絲鑲嵌技藝的現狀
作為一項古老的工藝,花絲鑲嵌技藝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快餐文化的影響,花絲鑲嵌技藝面臨傳承與發展的問題。
從行業規模來講,由于歷史原因,花絲鑲嵌行業經歷了市場變革,逐漸開始沒落,21世紀初,從業人員紛紛轉行。現有的傳承人年齡較大,存在后繼乏人的問題,急需培養新的專業技術骨干,充實從業人員隊伍。
從藝術審美的角度來講,花絲鑲嵌工藝與當代首飾及審美有較大的差異,當代首飾風格簡潔、干練,反映了大眾的審美及生活態度。
從產品層面來講,手工制作無法實現大批量生產,無法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只能供給極少的消費者。
除此以外,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花絲鑲嵌行業屬于貴金屬產業,成本高、工序復雜、周期長、產量少、銷量小、市場供求關系不穩定等因素,使花絲鑲嵌工藝品很難在市場上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二)花絲鑲嵌技藝的傳承方式
1.高校培養、開班授課,提高理論及技藝水平
由于花絲鑲嵌行業的特殊性,從業者必須有較強的實操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高校培養和開班授課就是一種具有可復制性、可實踐性、可持續性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學員有關花絲鑲嵌工藝的基礎知識和技藝,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從而擴大從業人員的規模。
2.傳統的授藝方式——拜師
師父將技藝傳授給徒弟,這種方式可以讓技藝得到真正的傳承,同時還能保證技藝的純正性,花絲鑲嵌技藝就是以師父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的。
3.借助展會、網絡及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
最好的傳承就是使花絲鑲嵌技藝再次流行起來。借助各種展會及展覽進行宣傳和展示,也可以通過打造品牌、明星藝人及媒體進行宣傳,培養消費群體,讓更多的人了解花絲鑲嵌技藝,改變傳統非遺在年輕群體中不受重視的尷尬局面。
短視頻為花絲鑲嵌技藝的宣傳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各大短視頻平臺投放花絲鑲嵌技藝相關內容,使人們認識到它的無窮魅力,意識到保護和傳承這門技藝的重要性。
(三)花絲鑲嵌技藝的發展方向
1.花絲鑲嵌技藝要與當代審美相結合
當代社會的審美強調個性化、多元化,為花絲鑲嵌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契機,花絲鑲嵌技藝在精湛、華麗的基礎上融入當代設計及工藝,可以讓這門傳統工藝煥發出新的活力。
2.激發創新能力,提高設計水平
在保留花絲鑲嵌核心工藝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對產品進行創新設計,使其獨具特色和個性,典雅大方,從而增加銷量,提高經濟效益,推動花絲鑲嵌技藝的持續發展。
3.增加花絲鑲嵌制品的出貨量
要想讓花絲鑲嵌技藝在當下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就要擴大花絲鑲嵌從業人員隊伍,并將當代文化特色與花絲鑲嵌工藝融合,結合高科技,逐漸做到輕量化、批量化,增加花絲鑲嵌制品的出貨量,讓更多的人欣賞和佩戴。
如今中國風盛行全球,花絲鑲嵌技藝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應得到更好的發展。將傳統的花絲鑲嵌技藝與當代設計理念相結合,使其更具有文化內涵。將中華傳統文化中富有寓意的紋樣,利用諧音、比喻、象征、借代等手法融入新的設計中,傳達美好祝福,將富有文化底蘊與藝術內涵的元素融于首飾、擺件中,一定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