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倚長白山,側臥鴨綠江。作為全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既是民族融合的前沿窗口,也是“一帶一路”東北亞經濟圈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
自2013年白山邊境管理支隊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揭牌成立以來,堅持以“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為目標,立足本職工作,做民族地區治理的“實踐者”、駐地經濟進步的“護衛者”、轄區群眾青睞的“溫暖者”。
民族地區治理的“實踐者”
白山邊境管理支隊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地處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城鄉接合部,借助所處區位優勢,打造民族文化交流前沿陣地。
邊陲小鎮的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民族文化氛圍十分濃厚。每到重要節日,社區民警便借助警地聯建共建平臺——社區和村委會,作為文化融合的重要樞紐站,積極組織文體活動、技藝比賽、民俗展覽等特色活動。同時,引導各族群眾尊重彼此文化、互相學習語言、增進文化認同。在歡愉的氛圍中,民族手工技藝得以傳授,民俗節慶活動得以傳承,邊疆民族文化實現交融。民警們把這些活動與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結合起來,通過開展法律咨詢、政策宣講、慰問送溫暖等方式,使民族團結言之有物、行之有效。
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始終把維護邊疆民族團結穩定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形成內外聯合、上下聯動、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多層次、立體化開展民族地區群眾工作,創造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為民族團結創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駐地經濟進步的“護衛者”
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聚焦主責主業,厚植法治沃土,堅持“經濟發展到哪里,公安機關就服務保障到哪里”的服務理念,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駐地經濟蓄勢賦能。
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靠前一步、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公安職能作用,打造良好的治安環境、經營環境、法治環境。根據轄區商業分布面積、人車流量及社會治安情況,分類分級劃定巡邏區,科學整合民警、輔警、護邊員等巡防力量,加強商業區巡邏防控力度,做到“警力常在、警燈常亮”,切實提升經營者、消費者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同時,在經營場所出入口設置派出所報警電話指示牌,快速受理、穩妥處置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治安問題。針對食品安全、噪聲擾民、環境污染等問題,與相關部門開展聯合整治,最大限度減少次生矛盾。針對性開展防盜防詐、防火防溺水等安全常識宣傳,及時發布治安警示信息,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維護小穩定、促進大平安,建立全方位治安防控體系,為駐地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轄區群眾青睞的“溫暖者”
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在傳承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轄區的自身特點,針對時代要求,順應時代潮流,注入時代元素,探索“公安+N”的警務工作模式,打造懂群眾疾苦、知群眾冷暖、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懷有深厚群眾感情的愛民警隊。
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立足轄區地處城鄉接合部,具有“偏遠散”的特點,堅持“警地聯創、警社聯動、警軍聯勤”全方位整合資源,創新組建多元聯動服務型警務工作隊伍。民警以腳步丈量轄區土地,貼近百姓、與百姓站在一起,保證警力下沉、保障下設,民警主動了解群眾的真實訴求,真心實意和群眾溝通交流,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關鍵問題,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在“公安+N”的警務工作模式下,打破傳統單打獨斗的壁壘,探索跨部門、跨領域的通力合作,整合資源優勢,高效解決基層治理難題,點對點、實打實、零距離溫暖群眾,真正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鞋上有泥,心中有愛,頭上有汗,胸中有民。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畫好一幅畫,即民族團結之景;走好一條路,即助力經濟進步之路;守好一群人,即溫暖守護可愛之人。
(供稿單位:長白經濟開發區邊境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