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對于了解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效果、鞏固提升河道綜合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針對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方法問題,首先,從工程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3個維度選擇13個評價指標,采用AHP法確定指標權重;其次,利用綜合評價方法構建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模型;最后,以某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為例對該評價模型進行驗證。研究結果表明,該河道治理工程效益評價等級為優秀。其中,工程效益評價等級為優秀,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評價等級為良好。該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說明該評價模型能夠較為準確、可靠地反映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水平。
關鍵詞: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方法;指標體系
0"引言
河道不僅具有防洪、排澇等作用,而且是重要的濱水景觀資源。近年來,在自然條件與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下,部分河道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河道綜合治理工程作為改善河道水環境的重要途徑,是堅持推行“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1]。2022年,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分兩批共安排213.4億元,下達河道綜合治理任務12 013km,分解到1466條河流,涉及1815個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標志著我國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邁上了新臺階。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作為評價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成效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了解河道綜合治理工作的進展與效果,明確下一步治理方向,還可為其他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提供參考。
近年來,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相關研究逐步深入,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方法不斷豐富與完善。王潤英等[2]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環境效益3個方面構建了河道綜合治理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法與物元可拓模型構建評價模型,并對淅川縣鸛河流域治理項目效益進行評價。朱春濤[3]以涇河新城河道治理工程為例,從經濟效益屬性、生態效益屬性和社會效益屬性3個層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理論構建河道綜合治理效益評價模型,并對涇河新城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進行評價。楊恒等[4]通過對效益評價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建立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利用云模型理論提出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方法,并對南京市農花河河道治理工程效益進行評價。由此可見,構建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對于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基于此,本文基于綜合評價理論,結合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務與特點,選擇河道綜合治理效益評價指標,確定評價指標權重,構建效益評價模型,并以某項目為例,評價其綜合治理效益,驗證評價模型的實用性。
1"評價指標選取及權重確定
1.1"指標選取
在現有研究[5-7]的基礎上,圍繞“準確、全面反映河道綜合治理效果”這一目標,結合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特點,遵循全面性、代表性及簡明性的評價指選取原則,通過文獻查閱、專家咨詢及小組討論等方式,從工程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3個層面,建立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表1),包含目標層、準則層及指標層,共計13個評價指標。
1.2"權重確定
本文采用AHP法確定各指標權重[8],具體步驟如下:
(1)邀請9名專家采用1~9標度法,對表1中的評價指標進行兩兩對比,評估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構建判斷矩陣。
(2)對各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計算其特征向量,以此確定各級指標權重。
(3)計算各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并進行一致性檢驗。若隨機一致性比率小于0.1,則符合要求,計算所得權重即為最終權重;若隨機一致性比率不符合要求,則需重新構建判斷矩陣并計算,直至滿足要求。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2。
對各指標權重進行組合,構建權重向量矩陣,得到:一級指標權重向量w=(37.0%,40.7%,22.3%);二級指標權重向量wEI=(42.5%,27.0%,14.4%,16.1%),wEC=(38.3%,34.8%,14.2%,12.8%),wSC=(20.7%,13.1%,30.0%,10.4%,26.3%)。
2"模型構建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包含多個層次的評價指標,指標權重也不盡相同,且評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本文采用綜合評價理論構建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模型。
2.1"確定評語集
通過梳理和分析相關研究,構建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評語集,將評語分為“優秀、優秀、一般”,即評語集V=(v1,v2,v3)=(優秀,良好,一般)。
2.2"構建隸屬度矩陣
邀請河道綜合治理相關領域專家,對表1中的各效益評價指標按照“優秀、良好、一般”進行打分評價,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指標隸屬度向量r1。例如,對于某指標ui而言,20%的專家認為“優秀”、40%的專家認為“良好”,20%的專家認為“一般”,則該指標的隸屬度向量為ri=(0.2,0.4,0.2)。
通過對各指標隸屬度向量進行組合,構建隸屬度矩陣R=(r1,r2,…,rn)T。
2.3"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
首先,根據各權重向量w及隸屬度矩陣R,計算綜合評價結果向量B,公式如下
B=w×R=(b1,b2,b3)
其次,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向量B,計算綜合效益指數λ,公式如下
λ=10×b1+8×b2+6×b3
最后,參照綜合效益指數及綜合效益等級關系對應表(表3),確定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的效益等級。
3"案例分析
3.1"項目概況
甘肅省某河道屬于黃河一級支流,河道兩側為居民居住區、農田等。受地質、地形、地貌所限,該河段歷經多年洪水沖刷,河道蜿蜒曲折、岸坎支離破碎、河道狹窄、防洪能力低,嚴重威脅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自2012年起,該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設計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治理內容包括河道清淤、河道改道、新建堤防、河道護底、生態修復、堤岸道路、污水處理、河道綠化等。經多年綜合治理,該河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參考該河道治理報告并結合實地調研,對該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進行綜合評價。
3.2"數據獲取
邀請10名相關領域專家,參考河道治理報告,結合實地調研結果,按照“優秀、良好、一般”3個等級對各效益指標進行評價,結果見表4。
3.3"評價過程
3.3.1"確定隸屬度矩陣
對表4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層級隸屬度矩陣,即
3.3.2"計算綜合評價向量及指數
(1)二級指標綜合評價向量及指數計算。根據上式計算工程效益綜合評價向量,得到
3.3.3"確定評價等級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知,該項目工程效益評價等級為“優秀”,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評價等級為“良好”,整體效益評價等級為“優秀”。
4"結語
(1)針對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問題,構建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采用AHP確定各指標權重,構建基于綜合評價理論的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模型,實現了對河道綜合治理效益的整體評價。
(2)以甘肅省某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為例,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對其治理效益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該河道治理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數為9.08,等級為“優秀”。其中,工程效益評價指數為9.52,等級為“優秀”;生態效益評價指數為8.82,等級為“良好”;社會效益評價指數為8.72,等級為“良好”。
(3)研究結果表明,該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可以較好地反映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效益等級,反映河道綜合治理工作的成效與進展,但評價指標、評價內容及評分標準不夠細化,可在今后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參考文獻
[1]張霽,黃航行,俞雅蓉,等.基于熵權法的武威市河長制考核評價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2021,40(S2):6-10.
[2]王潤英,廖樸訥,韓孝峰.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流域治理綜合效益評價[J].水利水電技術,2018,49(1):29-35.
[3]朱春濤.涇河新城河道治理工程效益綜合評價[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
[4]楊恒,劉永強.基于PP-云模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效益評價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20,51(5):118-125.
[5]鐘新.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0.
[6]王迪.基于CW-GRAP模型的黑臭河道治理工程效益評價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21,27(10):79-83.
[7]趙晨宇.涇河平涼城區段河道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效益評價[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8.
[8]李娟,沈亮,王良杰,等.基于AHP-FCE模型的制藥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評價[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22,12(5):1541-1547.
收稿日期:2022-12-19
作者簡介:
靳德恩(1990—),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丁映霞(1971—),女,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施工管理與工程造價。
楊育紅(1994—),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項目管理與施工技術。
劉福江(1994—),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科技研發與項目管理。
馬懷翔(1993—),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項目管理與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