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自擬扶正抗癌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氣陰兩虛型)的臨床效果與對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療效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長春市中醫院2022年3月至10月收治的72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氣陰兩虛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6例。對照組鱗癌患者采用GP方案(吉西他濱+順鉑)治療,腺癌患者采用AP方案(培美曲塞+順鉑)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自擬扶正抗癌湯治療。以21 d為1個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卡氏功能狀態標準(KPS)評分,以及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顯著升高,且與對照組比,治療組患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更高;治療后治療組患者KPS評分顯著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lt;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組患者疲勞、消化道反應、貧血、凝血異常、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在常規化療方案的基礎上配合使用自擬扶正抗癌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氣陰兩虛型)患者,其臨床療效較常規治療更優,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較少。
【關鍵詞】自擬扶正抗癌湯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 氣陰兩虛型 ; T淋巴細胞亞群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01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07
肺癌是發生于肺部的一種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癌在肺癌中占比較高,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胸悶等,起病隱匿,缺乏特異性癥狀,此類患者多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錯失了手術機會,只能通過化療來控制病情的進展,延長生命。常規化療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同時會殺滅部分正常細胞,使患者出現凝血功能異常與肝、腎功能損傷等多種不良反應,若患者難以耐受則不得不中斷、放棄治療,故臨床亟需對此類患者加用輔助治療方案。中醫學認為,臟腑功能失調、正氣虧虛是引起非小細胞肺癌發病的主要原因,由虛致痰致濕,痰濕互結,虛實夾雜所致;近年來,中醫藥在癌癥的治療中應用非常廣泛,提高了化療的療效,有研究使用中藥扶正抗癌方治療晚期非小細胞癌,可起到扶正固本,益氣健脾的功效,獲得了良好的輔治效果,彌補了化療藥物的不足,減輕化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擬扶正抗癌湯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氣陰兩虛型)化療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至10月長春市中醫院收治的72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22例;年齡52~79歲,平均(65.52±5.70)歲;病理類型:腺癌22例、鱗癌14例;臨床分期[2]:Ⅲ期6例、Ⅳ期30例。觀察組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21例;年齡52~79歲,平均(65.43±5.69)歲;病理類型:腺癌23例、鱗癌13例;臨床分期:Ⅲ期7例、Ⅳ期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 [3]中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 [4]中“痿癥”的診斷標準者;②均通過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者;③病理類型為腺癌或鱗癌,臨床分期為Ⅲ期或Ⅳ期者;④中醫辨證為氣陰兩虛證者;⑤預計生存期gt;6個月,卡氏功能狀態標準(KPS) [5]評分≥ 60分者。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所涉化療藥物與中藥過敏或不能耐受者;②正在接受其他治療方法者;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④伴有嚴重并發癥及感染、發熱、出血傾向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鱗癌患者采用GP方案(吉西他濱+順鉑)治療: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04,規格:0.2 g/瓶)l 000 mg/m2,第1、8天靜脈滴注,1次/d;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8,規格:10 mg/支)75 mg/m2,第1~3天靜脈滴注,1次/d。對腺癌患者采用AP方案(培美曲塞+順鉑)治療:培美曲塞二鈉(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287,規格:500 mg/支)500 mg/m2,第1天靜脈滴注,1次/d;注射用順鉑75 mg/m2,第1~3天靜脈滴注,1次/d。所有患者均于化療前30 min與化療后4 h靜脈滴注鹽酸昂丹司瓊注射液(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359,規格:4 mL∶8 mg)4 mg,21 d為1個周期,連續治療觀察2個周期。治療組患者在上述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服用自擬扶正抗癌湯,統一由長春市中醫院藥房煎制成真空包裝中藥液,200 mL/包。早、晚各1包,早飯前、晚飯后溫服。自擬扶正抗癌湯配方為:人參10 g,黃芪、生薏苡仁各50 g,炒白術、天花粉、熟地各25 g,沙參、知母、茯苓各20 g,21 d為1個周期,連續服用2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治療效果。根據《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 [3]判定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完全緩解:腫瘤病灶消失,維持時間超過4周;部分緩解:腫瘤最長徑之和縮小 gt; 30%,維持時間超過4周;穩定:腫瘤最長徑之和縮小≤ 30%或增大 lt; 20%,維持時間超過4周;進展:腫瘤最長徑之和增大≥ 20%,或出現新的病灶。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例數/總例數×100%。②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和KPS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3 500 r/min離心5 min后取血清,采用流式細胞儀[貝克曼庫爾特商貿(中國)有限公司,型號:FC 500]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包括CD3+、CD4+、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治療前后使用KPS評分法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判定,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好,生活質量越高[5]。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患者疲勞、消化道反應、貧血、凝血異常、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和KPS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顯著升高,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治療組患者KPS評分顯著升高,且與對照組比,治療組KPS評分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疲勞、消化道反應、貧血、凝血異常、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中,化療占據重要地位,吉西他濱屬于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可以抑制核糖核苷酸還原酶活性,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順鉑屬重金屬絡合物,具有細胞毒性,可抑制癌細胞的DNA復制過程,與吉西他濱合用,可提高其抗腫瘤作用;培美曲塞二鈉是一種結構中含有吡咯嘧啶基團的抗葉酸制劑,可通過破壞細胞內葉酸的正常代謝抑制細胞的生長與增殖,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6]。但是化療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會對機體正常的細胞造成損害,引起多種不良反應。
《醫宗必讀·積聚》記載:“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肺癌在中醫歸屬于“虛勞”,氣血陰陽虧損,五臟功能衰退是虛勞的基本病機。臨床發現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后的患者臨床上以氣陰兩虛證較為多見,本研究中自擬扶正抗癌方中重用黃芪、人參、白術,均為君藥,有補氣升陽、健脾益肺之功效;沙參、天花粉、熟地、知母為臣藥,可起到養陰清熱、增液生津的功效;生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濕,氣陰生化有源,共為佐使;該方扶正而不生熱,養陰亦不生濕,與傳統攻伐之方不同,意在扶正為主,兼顧肺脾腎三臟,方中雖藥味精簡,但臨床療效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治療后治療組患者KP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自擬扶正抗癌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CD3+、CD4+ T淋巴細胞能夠通過分泌細胞因子使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活化并啟動其免疫應答,從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治療組治療后兩組患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顯著升高,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自擬扶正抗癌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顯著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在通過化療治療后,患者體內腫瘤組織出現衰減,致使腫瘤細胞所分泌的內毒素減少,進而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較之前有所改善;而在治療組的治療方案中,中醫療法和西醫療法通過不同的理論和機理起到了抗腫瘤的作用,獲得了良好的療效疊加效果,自擬扶正抗癌湯方中諸藥合用,可從多靶點預防癌細胞轉移,減輕腫瘤負荷,提高免疫力。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具有穩定細胞膜鈣離子通道的作用,減輕機體免疫抑制[8];白術可起到改善胃腸功能,調節免疫功能及抗腫瘤作用等[9];知母等具有補血、抗腫瘤、免疫調節等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疲勞、消化道反應、貧血、凝血異常、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自擬扶正抗癌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有效減少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這是因為,自擬扶正抗癌湯提升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從而減少化療帶給機體的不良反應,進而使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更強,安全性更高。
綜上,在常規化療方案的基礎上配合使用自擬扶正抗癌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氣陰兩虛型)患者,臨床療效較常規治療更加顯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提升生存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陳貴敏, 張樂園, 韓平. 扶正抗癌方聯合吉非替尼治療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對血清腫瘤指標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2, 21(2): 155-158.
葉波, 楊龍海, 劉向陽. 最新國際肺癌TNM分期標準(第7版)修訂稿解讀[J]. 中國醫刊, 2008, 43(1): 21-23.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J]. 中華腫瘤雜志, 2018, 40(12): 935-964.
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 65.
張華, 高亞娜, 韓革燕. PD-1單抗Pembrolizumab聯合靶動脈栓塞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hCAP18、Pokemon水平及KPS評分的影響[J]. 實用癌癥雜志, 2022, 37(12): 2008-2011, 2015.
潘朝林. 歸脾湯加減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GP方案患者( 氣血兩虛型 ) MMP-9、NKG2D、VEGF及免疫功能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3, 36(6): 963-965.
郭剛, 李恒, 郭琦,等. 吉非替尼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 32(6): 505-507.
馬艷春 , 胡建輝 , 吳文軒 , 等 . 黃芪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 中醫藥學報 , 2022, 50(4): 92-95.
杜航, 何文生, 胡紅蘭, 等. 白術活性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江蘇中醫藥, 2022, 54(5): 76-80.
翁麗麗, 陳麗, 宿瑩, 等. 知母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J]. 吉林中醫藥, 2018, 38(1):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