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無痛分娩技術對產婦疼痛與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武漢仁愛醫院接收的100例產婦,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自然分娩,研究組產婦采用無痛分娩。比較兩組產婦總產程時間、胎兒娩出時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產后2 h出血量,規律宮縮時、胎兒娩出時及胎兒娩出后24、48 h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分娩結局。結果 研究組產婦總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胎兒娩出時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兩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與規律宮縮時比,胎兒娩出時、胎兒娩出后24、48 h兩組產婦血清IL-6、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胎兒娩出時~胎兒娩出后48 h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lt;0.05);兩組產婦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應用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可減輕產婦疼痛,縮短產程,并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反應,且中轉剖宮產率較低,對母嬰結局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無痛分娩技術 ; 產科 ; 鎮痛 ; 腫瘤壞死因子 -α ; 白細胞介素 -6
【中圖分類號】R7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142.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46
正常自然分娩期間,受產婦自身、胎兒、產道、產力等因素影響,產婦常伴劇烈疼痛感,且疼痛程度隨著產程進展逐漸增強,不僅影響產婦生理狀態,還會影響其心理狀態,不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甚至威脅母嬰安全。部分產婦由于畏懼疼痛選擇剖宮產,但剖宮產分娩可能對新生兒呼吸系統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且不利于產婦產后恢復[1]。為了提高產婦陰道自然分娩率,如何緩解產婦分娩疼痛、降低剖宮產率、減少剖宮產帶來的系列并發癥成為了臨床產科研究的重點。近年來,無痛分娩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以減輕產婦痛苦為原則輔助分娩,盡可能減少分娩疼痛對產婦造成的不良影響,縮短產程,改善母嬰結局[2]。為分析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100例產婦分別采用常規分娩和無痛分娩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武漢仁愛醫院接收的100例產婦,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27.91±3.31)歲;孕周37~43周,平均(39.02±1.38)周。研究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7.89±3.28)歲;孕周37~42周,平均(39.01±1.36)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正常分娩指南》 [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具備陰道分娩指征者;非瘢痕子宮者;初產婦;單胎、頭位分娩者;宮縮規律者等。排除標準:有麻醉禁忌證者;肝、腎、心臟病變者;胎心異常者;有妊娠合并癥者;巨大兒者等。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已詳細審核本研究并批準開展,產婦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分娩:分娩期間,產婦未應用鎮痛藥物,由醫務人員安撫、鼓勵產婦,并普及分娩知識,必要時允許家屬進入陪伴分娩,若出現危及母嬰生命健康情況,盡早轉為會陰側切或剖宮產輔助分娩。研究組產婦采用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①產前無痛分娩策略,產前指導產婦開展宮縮鍛煉,同時培訓分娩知識、哺乳知識,評估產婦心理波動情況,放松產婦身心,疏導產婦緊張情緒,并引導產婦形成積極心理暗示。②產中無痛分娩策略,分娩期間無痛分娩主要包括非藥物鎮痛、藥物鎮痛等,其中非藥物鎮痛方案如下:a.舒適分娩干預,產婦能夠自由活動時,輔助產婦選擇自身舒適體位開展坐、臥、行走運動,由醫務人員輔助調整胎兒位置,保障產婦子宮口擴張時感到舒適。b.物理止痛干預,醫務人員利用各專業手法按摩產婦肌肉,減輕局部緊張度,同時指導產婦松弛全身肌肉,進而減輕產婦疼痛感、緊張感。c.微電流麻醉干預,于產婦脊椎兩側持續釋放微電流,使產婦機體內生成腦啡肽、強啡肽、內啡肽,進而提升鎮痛效果。此外,微電流刺激還可麻痹神經,減輕產婦痛感。d.呼吸鎮痛干預,指導產婦開展呼吸訓練,盡可能通過呼吸頻率變化調節宮縮頻率。e.播放舒緩音樂,基于產婦情況調節鎮痛方案,盡可能轉移產婦注意力、舒緩產婦痛感。除上述非藥物鎮痛方案外,還要開展藥物鎮痛,方案如下:觀察產婦宮口開至3 cm以上后,于L3~4開展硬膜外外腔穿刺,待完成穿刺后固定,調控固定長度在3~5 cm,若未見回血或發現脊液回流,輸注
0.001 mg/kg體質量注射用鹽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格:1 mg/支),輸注后觀察產婦反應,無異常繼續推注100 mg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37,規格:10 mL∶100 mg),仍無異常,繼續推注10 mL 2%的羅哌卡因注射液,隨后利用電子輸液泵持續泵注給藥,藥液配比為100 mg羅哌卡因+0.1 mg瑞芬太尼+50 mL生理鹽水,泵注速度為5~7 mL/h。直至產婦宮口完全打開,縮減羅哌卡因用藥,并注意監測產婦、胎兒血壓、脈搏、心跳等變化。對于難以接受椎管鎮痛者,可轉為靜脈注射。③產后無痛干預,產婦接受物理鎮痛,如涂抹鎮痛膏或開展冷、熱療等,若產婦皮膚無過敏,可給予經皮藥貼鎮痛,還可采取電療方式舒緩疼痛。對于分娩后劇烈疼痛者,需告知主治醫師,評估是否服用止痛藥或再次應用電子輸液泵。待產婦疼痛感減輕,安排產婦與新生兒接觸,并指導產婦正確母乳培養,轉移產婦注意力。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產婦總產程時間并進行比較,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4]評估產婦胎兒娩出時疼痛情況,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利用稱重法記錄兩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并比較。②比較兩組產婦炎癥因子指標,采集產婦規律宮縮時、胎兒娩出時、胎兒娩出后24 h、胎兒娩出后48 h靜脈血2 mL,離心
(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比較兩組產婦分娩結局,包括剖宮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以新生兒Apgar評分[5]評估新生兒窒息情況,滿分10分,8~10分為正常,lt;8分者評為窒息)。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均經K-S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行t檢驗,多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疼痛評分及產后2 h出血量比較 研究組產婦總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胎兒娩出時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兩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規律宮縮時比,胎兒娩出時、胎兒娩出后24 h、胎兒娩出后48 h兩組產婦血清IL-6、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胎兒娩出時 ~ 胎兒娩出后48 h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 兩組產婦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3 討論
分娩痛可致產婦出現驚懼、恐慌情緒,因此產婦用力混亂,過早脫力,可延長產程,增加產中出血量,并可能影響胎兒健康,甚至需中轉剖宮產分娩。因此采用合適的方式來減輕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痛苦,對于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具有關鍵意義。近年來,醫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無痛分娩技術逐漸成熟,已廣泛用于產科輔助分娩中,其鎮痛效果也得到了多數產婦和臨床醫護人員的認可。
由于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心理社會因素能夠直接影響疼痛的感覺效應,若產婦將注意力集中在疼痛部位,會感到疼痛愈加強烈,進而使產婦恐慌,增加分娩痛苦和難度。無痛分娩中通過產前評估產婦心理情況,疏導產婦緊張情緒,以及產中舒適的分娩干預、物理止疼、呼吸鎮痛等方式轉移產婦注意力,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從而緩解產婦疼痛感[6]。除非藥物鎮痛方案外,還要開展藥物鎮痛,椎管內分娩鎮痛在眾多分娩鎮痛方案中效果最佳,由經驗豐富麻醉醫師在腰椎間隙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將局部麻醉藥注入蛛網膜下腔,并準備細導管置入硬膜外腔,將導管一端與電子鎮痛泵相連,基于產婦疼痛度自控給藥,持續至分娩結束,該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強特征,不會限制產婦運動,且無痛分娩期間,產婦意識清醒,可參與分娩全程[7]。本研究中,研究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胎兒娩出時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可減輕疼痛,縮短產程,且不增加產后出血量。
由于分娩過程中子宮的機械收縮,宮頸的擴張導致局部損傷,從而釋放大量炎癥因子,且分娩時的心理、疼痛等應激反應能夠導致促炎因子的分泌明顯增加。IL-6在分娩過程中機體受到損傷或感染時會大量釋放,并提高神經敏感性,從而增加疼痛感,常被作為疼痛敏感標志物;TNF-α能夠通過刺激機體肥大細胞與酸性粒細胞產生大量炎癥因子,進而加重產婦炎癥反應,抑制TNF-α水平能夠減輕內啡肽所致疼痛,故其可能與鎮痛作用有關[8]。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可縮短產婦宮口打開時間,有利于擺正胎位,利用鎮痛藥能夠減輕疼痛,使產婦更好地配合分娩;此外,無痛分娩產婦產程更短,可減輕臟器受損度、減少產后出血量、減輕分娩疼痛,而疼痛可參與炎癥因子釋放過程,疼痛感越輕,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水平越低[9]。本研究中,胎兒娩出時~胎兒娩出后48 h研究組產婦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可減輕疼痛,并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反應。
另外,本研究中,研究組產婦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 產婦中轉剖宮產率較低,且母嬰結局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無痛分娩期間選取椎管內阻滯麻醉,醫務人員將導管置入產婦腰部硬膜外腔,持續泵入鎮痛藥物,且無痛分娩麻醉藥濃度較低,進入母體血液或進入胎盤麻醉劑量較小,安全性更高,不會影響母嬰健康;同時產前通過指導產婦宮縮鍛煉、培訓分娩知識,提高產婦對分娩的認知,并引導產婦形成積極心理暗示,避免產婦分娩過程中由于情緒不穩定而增加分娩難度,提高其安全性[10]。
總結分析,無痛分娩技術具有以下優勢:①方便:無痛分娩技術麻醉藥濃度低,不會對產婦運動功能產生影響,因此醫師允許情況下,產婦可適當活動,且持續泵入給藥,可結合產婦疼痛情況調節給藥措施,安全高效。②藥效持久:持續給藥10 min,即可舒緩宮縮引發強烈鎮痛,此時疼痛感類似月經來潮時輕微腹痛,持續泵入給藥,可持續鎮痛至分娩結束。③適應證廣泛:無痛分娩適用于多數產婦,若合并藥物過敏、凝血障礙、腰部外傷等病變,要咨詢醫師是否能夠開展無痛分娩。④無需進入手術室:無痛分娩是由婦產科醫師與麻醉醫師聯合完成的,在產房中操作即可,無需進入手術室。
綜上,無痛分娩技術輔助分娩,可減輕疼痛,縮短產程,并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反應,且中轉剖宮產率較低,對母嬰結局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可在產科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徐彩峰. 無痛分娩在產科臨床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 18(1): 33-34.
劉麗娜.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中的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21, 16(22): 55-57.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 正常分娩指南[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20, 55(6): 361-370.
孫兵, 車曉明.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馬娟, 周俊, 田貴聰, 等. 不同麻醉方式無痛分娩對產婦泌乳功能及新生兒Apgar評分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16, 27(15): 2546-2548.
劉永紅. 產科無痛分娩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1): 167-168.
邢順蓮, 呂偉冬, 王艷芳, 等. 產房開放聯合無痛分娩在產科的應用及對分娩過程的影響[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9, 20(1): 75-76.
張麗.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的應用分析[J/CD].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9, 6(7): 20.
張文玲, 劉艷. 自控鎮痛無痛分娩在產科的應用體會[J]. 寧夏醫學雜志, 2022, 44(12): 1150-1152.
顧光花, 徐金貴, 吳水妹. 無痛分娩方式的實施對降低剖宮產率的臨床作用及影響探究[J]. 中國性科學, 2015, 24(6):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