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單孔腹腔鏡術式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對其焦慮情緒、疼痛程度、免疫功能、炎癥因子及應激狀態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廣安市人民醫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三孔組(48例,接受三孔腹腔鏡手術)和單孔組(48例,接受單孔腹腔鏡術式),且兩組患者均接受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24 h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術前與術后6 h應激指標(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術前與術后24 h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結果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SAS、VAS評分均降低,且單孔組低于三孔組;與術前比,術后6 h兩組患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均升高,但單孔組低于三孔組;兩組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均降低,但單孔組高于三孔組;兩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單孔組低于三孔組(均Plt;0.05)。結論 相比于三孔腹腔鏡手術,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單孔腹腔鏡術式治療,并配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更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和焦慮心理,可減輕術后炎癥、應激反應,且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更小。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 ; 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 ; 三孔腹腔鏡 ; 單孔腹腔鏡 ; 免疫功能 ; 炎癥反應 ; 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R65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12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42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闌尾切除術是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方式。腹腔鏡微創技術降低了急性闌尾炎手術的創傷程度,三孔腹腔鏡術式是傳統的闌尾切除術術式,具有視野清晰、操作簡單的特點。在臨床不斷深入研究腹腔鏡微創技術的背景下,減小手術的創傷程度是急性闌尾炎手術中各醫師廣泛追求的目標。目前急性闌尾炎的腹腔鏡術式從三孔術式基礎上改良推出了單孔術式,相比于三孔腹腔鏡手術的切口更少,能夠進一步降低切口創傷程度[1]。此外,手術室心理護理以優質的護理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通過與患者有效溝通,有效緩解患者出現的一系列不良情緒,促進其術后康復[2]。本研究旨在分析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結合手術室心理干預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廣安市人民醫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各48例。三孔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22~40歲,平均(32.69±5.42)歲;發病至入院時間為2~12 h,平均(5.42±1.06) 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21例。單孔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5~40歲,平均(32.08±5.65)歲;發病至入院2~12 h,平均(5.57±1.11) h;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或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 [3]中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者;單純性急性闌尾炎者;符合腹腔鏡闌尾炎手術指征者等。排除標準:曾接受過腹部手術治療者;伴有急性呼吸系統疾病者;凝血功能異常者等。本次研究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手術和護理方法
1.2.1 手術方法 三孔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在患者的肚臍上緣以弧形切開皮膚建立觀察孔,切口長度約為10 mm,從該切口置入10 mm Trocar,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氣腹,觀察闌尾的病變情況;之后分別在右下腹麥氏點及相應的對側點作切口,分別置入5 mm Trocar 與10 mm Trocar,分別作為主操作孔與副操作孔。置入后找到結腸帶后沿著結腸帶尋找到發炎的闌尾,進行闌尾系膜的分離操作,在分離過程中注意避免損傷到周圍的動、靜脈。在完成闌尾系膜的分離后,將Hemolok夾放置在闌尾根部,并從該部位進行切斷。使用超聲刀進行切斷后電凝處理殘端,縫合切口。單孔組患者采取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在患者的臍下緣作2 cm弧形切口(運用輔助密封環),建立氣腹,正中置入10 mm Trocar探查腹腔情況,在同一個切口的兩端分別置入2個5 mm Trocar,作為主要操作孔與輔助操作孔。其余操作與三孔組一致。
1.2.2 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方法 ①術前手術知識宣講。由手術室護士負責在術前與患者進行充分交流,使患者正確認識闌尾炎的病情嚴重程度,正確認識疼痛癥狀的產生原因,進行手術的必要性與安全性。告知患者相關手術準備的事項與注意事項。②正性暗示。通過醫護人員之間的對話,以語言暗示的方式向患者傳達正性的觀念,在語言表達上自然而不顯得生硬、刻意,適當提高音量,并保證發音清晰。邀請成功病例現身說法,為患者分享心得,鼓勵患者。③術中干預。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皮膚暴露,通過加蓋保暖毯,在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積極控制液體的輸注速度,在手術完成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成功,減輕其心理壓力。④術后干預。將患者送至恢復室,術后闌尾炎患者短期內會伴有傷口疼痛,護理人員應提前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協助患者采取按摩、放松等護理技巧,以消除其恐懼和緊張心理。
1.3 觀察指標 ①焦慮狀態和疼痛程度。術前與術后24 h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 [4]評分評估焦慮程度,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越焦慮;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5]評估疼痛程度,評分范圍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②應激指標。術前及術后6 h采集患者靜脈血5 mL,進行血清分離(3 000 r/min,10 min),獲取血清標本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腎上腺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③免疫球蛋白。血液采集、血清制備方法同②,采樣時間為術前及術后24 h,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④炎癥指標。血液采集、血清制備方法同②,采樣時間為術前及術后24 h,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SAS、VAS評分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SAS、VAS評分均降低,且單孔組均低于三孔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6 h兩組患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水平均升高,但單孔組均低于三孔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均降低,但單孔組均高于三孔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單孔組均低于三孔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已成為當前外科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標準術式。標準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為三孔法,由于其便于腹腔的全面檢查且操作難度相對較低而廣泛應用,但隨著腹腔鏡微創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致力于優化該術式,以期進一步降低手術創傷。
相比于三孔腹腔鏡術式,運用單孔腹腔鏡術式可通過減少操作孔的方式避免腹壁瘢痕,實現美觀效應,且傷口小,能夠減少由于傷口帶來的術后疼痛,并減輕疼痛對患者情緒的影響,故而進一步緩解或消除了患者術后焦慮情緒[6]。同時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術前對患者進行充分的手術知識講解,并在進入手術室期間配合正性暗示,避免患者因未知、認知不足或者認知錯誤而產生的不必要焦慮、擔憂等情緒[7]。本研究中,術后24 h單孔組患者SAS、VAS評分均低于三孔組,表明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單孔腹腔鏡術式治療并配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疼痛癥狀,且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
急性闌尾炎作為一類急性疾病,疾病發作本身存在炎癥反應,患者體內CRP、IL-6及TNF-α水平升高,同時疾病引起的疼痛刺激可促進應激反應發生;同時患者因疼痛導致心理往往處于高度應激狀態,易增加風險事件。此外,手術創傷、麻醉等情況引起的強烈刺激使患者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將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致使腎素 - 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興奮性,導致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時創傷和手術應激可也可進一步影響患者免疫系統,導致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8]。本研究中,術后24 h單孔組患者血清IgA、IgM、IgG水平均高于三孔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三孔組;術后6 h單孔組患者血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均低于三孔組,表明單孔腹腔鏡手術可減輕急性闌尾炎患者炎癥反應和應激反應,對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程度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相比于三孔腹腔鏡手術,采取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手術切口少,對機體損傷小,可減少神經、內分泌及代謝紊亂等引起的炎癥、應激刺激,進而減輕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9];同時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在圍術期針對性提供心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有利于減輕心理應激反應,消除患者負性情緒,確保手術順利[10]。
綜上,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單孔腹腔鏡術式治療并配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疼痛癥狀與焦慮心理,可減輕炎癥反應和應激反應,對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程度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宋暢. 三孔與單孔腹腔鏡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25): 69.
張爽. 探討手術室心理護理對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果[J]. 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1): 236-237.
中華醫學會. 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249-253.
段泉泉, 勝利. 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2, 26(9): 676-679.
徐寶紅. 全面護理干預對慢性闌尾炎患者術后VAS評分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9, 42(5): 168-169.
劉建耀. 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江西醫藥, 2021, 56(11): 1992-1993, 2009.
鐘美琴, 鐘學武. 心理護理對急診手術患者手術配合度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 現代實用醫學, 2020, 32(6): 693-695.
樂浩. 急性闌尾炎腹腔鏡手術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及細胞免疫功能變化的研究[J]. 中國內鏡雜志, 2020, 26(7): 25-30.
宋恩東,方寅. 單孔腹腔鏡與三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療效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藥, 2021, 25(4): 730-732.
許紅妹. 手術室護理在急性闌尾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6): 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