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血癥湯加減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泰州市中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且于院內進行化療的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化療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血癥湯加減治療,21 d為1個周期,兩組均于治療3個周期后評估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3個周期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治療3個周期后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卡氏功能狀態標準(KPS)評分、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及血清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724(CA724)、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3個周期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及血清CA199、CA724、AFP、CEA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KPS、QLQ-C30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治療期間,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均Plt;0.05)。結論 血癥湯加減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及功能狀態,同時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晚期胃癌 ; 化療 ; 血癥湯 ; 生活質量 ; 腫瘤標志物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02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10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隨著胃癌病變的進展癌細胞會逐漸擴散到周圍組織或其他器官。晚期胃癌是指腫瘤組織已經侵及胃的黏膜層或突破漿膜層發生漿膜外的轉移。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化療方案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化療藥物在消除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產生較大的不良反應,例如危害患者神經系統、刺激消化道黏膜等[1]。中醫認為晚期胃癌本屬陰陽失衡、正氣不足之證,最終聚而成瘤,其發病多與脾胃受損、脈絡瘀堵、外感六淫等因素有關,手術或放化療可加重臟腑氣血虛衰及神疲、乏力等癥,同時存在嚴重的正氣虧虛,故晚期胃癌患者多以補中益氣、健脾化濕為治法。血癥湯是一種中藥湯劑,由炒白術、茯苓等中藥藥材加工而成,該藥方的主要作用是理氣補虛、活血化瘀,主治氣虛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失眠健忘等癥狀,適用于因氣血不足、瘀血內阻而引起的疾病[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癥湯加減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泰州市中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且于院內進行化療的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6、14例;病程3~18個月,平均(14.07±3.49)個月;年齡32~75歲,平均(55.26±7.86)歲;胃癌分型:胃體癌20例,胃竇癌10例,胃底賁門癌10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4、16例;病程4~19個月,平均(15.11±3.38)個月;年齡33~76歲,平均(56.49±8.13)歲;胃癌分型:胃體癌19例,胃竇癌12例,胃底賁門癌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實用胃腸惡性腫瘤診療學》 [3]中有關晚期胃癌的診斷標準;中醫參照《臨床中醫腫瘤學》 [4]中關于“胃脘痛”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并經病理檢查確診為晚期胃癌者;預期存活時間在3個月以上者;年齡≥ 18歲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肝、肺等嚴重疾病者;惡液質、無法耐受化療損傷者;存在藥物濫用史者等。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化療方案,化療第1天靜脈滴注奧沙利鉑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312,規格:10 mL∶50 mg)130 mg/m2,1次/d;化療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濱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65,規格:0.15 g/片),1 000 mg/m2,2次/d,分早晚服用。21 d為1個化療周期。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血癥湯,組方:炒白術、茯苓、木香、當歸、白芍各10 g,生薏苡仁20 g,黨參、淮山藥各15 g,菝葜、石打穿各30 g,炙甘草3 g。隨癥加減:腹冷便溏、脾胃虛寒者,加補骨脂10 g;肝胃郁熱、灼熱泛酸者,加煅瓦楞子30 g;胃陰不足、嘈雜脘痛者,加北沙參15 g;痰瘀凝滯、吞咽哽噎者,加威靈仙15 g;氣滯血瘀、肝轉移或脅痛者,加三棱、莪術各10 g;肝氣犯胃、脘腹脹滿者,加蘇梗、制香附各10 g;腸腑躁結、大便秘結者,加火麻仁、瓜蔞各15 g;癌毒流竄、骨質疼痛者,加川斷、金狗脊15 g。用水煎煮2次至450 mL為1劑,分3次服用,1劑/d, 21 d為1個周期,兩組均于治療3個周期后評估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實用胃腸惡性腫瘤診療學》 [3]中的相關標準對兩組患者治療3個周期后的近期效果進行評估,其中完全緩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且超過4周以上沒有新病灶出現;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最大長徑總和縮小30%及以上,沒有出現新病灶,且維持時間在4周以上;疾病穩定(SD):腫瘤病灶最大長徑總和減少lt;30%或增大lt;20%,未出現新病灶;疾病進展(PD):腫瘤病灶最大長徑總和增大20%及以上,或發現新病灶。客觀緩解率(ORR) =(CR+PR)例數/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DCR) =(CR+PR+SD)例數/總例數×100%。②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卡氏功能狀態標準(KPS) [5]、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 [6]。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7]對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周期后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惡心嘔吐、面色發黃等癥狀進行評分,無癥狀計0分,輕、中、重度表現分別計1、2、3分,各項評分之和為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采用KPS評分評價患者功能狀態,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功能狀態越好。采用QLQ-C30評分評價患者生活質量,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③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于治療前、治療3個周期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靜脈血約5 mL,離心(3 000 r/min,1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血清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724(CA724)水平;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兩組患者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④不良反應。對兩組患者用藥期間發生的骨髓抑制、神經毒性、胃腸反應、肝功能損害等情況進行統計并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3個周期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ORR、 DCR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總分、 KPS、 QLQ-C30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3個周期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KPS、QLQ-C30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3個周期后兩組患者血清CA199、CA724、AFP、CEA水平均降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對于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療方式主要為化療,該治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病情,但由于晚期胃癌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差,單一實施化療方案同時還會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影響化療療效及患者生活質量[8]。
中醫認為,胃癌屬于“胃脘痛”“癥瘕”等范疇,其病機特點為正虛邪實,脾虛是胃癌患者的主要證候特點,晚期胃癌患者往往脾胃受損,進行化療可能進一步損傷正氣,反映在中醫證候上多見氣血虧虛兼有血瘀,應采取扶正祛邪的方法。血癥湯中的生薏苡仁具有健脾滲濕、消除水腫之功效;菝葜可祛風除痹、解毒散瘀;石打穿可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功;淮山藥、炒白術可發揮健脾益胃、補脾養胃的功效;黨參具有補脾養血、益氣生津之功效;茯苓具有利尿托毒、健脾安神之功效;當歸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功效;木香具有疏理肝氣、健脾和胃之功效;白芍具有調經養血、緩中止痛的功效;炙甘草具有和胃健脾、清熱解毒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生血、健脾益胃、散結消痞之功效。加補骨脂有補腎助陽、溫脾止瀉之功效;加煅瓦楞子有軟堅散結、消痰化瘀、制酸止痛之功效;加北沙參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加威靈仙有通絡止痛、祛風除濕之功效;加三棱、莪術有破血逐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加蘇梗、制香附有行氣和中、和胃止嘔之功效;加火麻仁、瓜蔞有潤腸通便、沛澤潤腸之功效;加川斷、金狗脊有暖胃止痛、和緩溫胃之功效[9]。本研究中,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患者ORR、DCR及KPS、QLQ-C30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總分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血癥湯加減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可改善其臨床癥狀,療效顯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提高生活質量,且安全性高。
胃癌的發生、發展與腫瘤標志物水平密切相關,CA199、CA724、AFP、CEA等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可有效判斷臨床療效,其水平升高預示腫瘤的轉移、復發。研究表明,血癥湯能夠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協同化療有效降低腫瘤負荷,阻礙腫瘤細胞生長,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同時提高抗腫瘤的敏感性,全方有效抑制血清腫瘤標志物的過度表達[10]。本研究中,治療3個周期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血清CA199、CA724、AFP、CEA水平均降低,提示血癥湯加減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各項腫瘤標志物水平,控制病情進展。
綜上,血癥湯加減治療晚期胃癌化療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及功能狀態,同時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安全性較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向立洋, 黃智芬, 黎漢忠, 等. 健脾扶正湯對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9(4): 412-415.
寇露露, 劉海霞, 邵妤, 等. 加減血癥湯對人胃癌細胞SGC-7901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響[J]. 四川中醫, 2017, 35(5): 62-66.
王天寶. 實用胃腸惡性腫瘤診療學[M]. 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2: 54-63.
周岱翰. 臨床中醫腫瘤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 159-166.
劉倩, 張苑, 謝張偉, 等. 參芪苡術湯治療對中晚期胃癌患者胃腸道反應、KPS評分的影響[J]. 遼寧中醫雜志, 2021, 48(9): 149-151.
丁哲宇, 寸英麗, 查勇, 等. 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之胃癌量表(QLICP-STV2.0)的修訂[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7, 38(7): 50-54.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68-73.
蘇利萍, 陳靜, 朱波, 等. XELOX和FOLFOX4新輔助化療方案治療局部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現代腫瘤醫學, 2018, 26(4): 538-542.
張亞衡, 龔又紅, 張菊英. 血清腫瘤標志物對進展期胃癌新輔助化療臨床效果的監測價值[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8, 25(5): 563-566.
章立華, 卓慧欽, 侯靜靜, 等. 基于網絡藥理學和蛋白質組學探討加減血癥湯對浸潤型胃癌的作用[J].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2022, 44(10): 1150-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