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PTGD)治療的效果,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膽囊造瘺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超聲引導下行PTGD治療,所有患者均觀察至出院。對比兩組患者引流情況及術后24 h的體溫;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24 h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總膽紅素(TBiL)、淀粉酶(AMS)、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脂肪酶(LPS)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24 h體溫低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WBC及血清CRP、PCT、TBiL、AMS、ALT、LPS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超聲引導下PTGD治療效果顯著,可縮短引流時間,降低體溫,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修復受損細胞,改善機體內環境,且術后并發癥少,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急性膽囊炎 ; 膽囊造瘺術 ; 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 ; 超聲 ; 炎癥反應 ; 肝功能
【中圖分類號】R57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060.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20
老年急性膽囊炎的明顯特征是起病急、進展快,易發生膽汁淤積最終形成結石,若患者沒有及時進入醫院檢查,就診時病情多數較為嚴重;加之老年人的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強,且對疼痛也不耐受,腹壁肌肉組織層次變薄,手術治療將面對巨大的風險[1]。膽囊造瘺術是常用的外科治療方法,但其創傷較大,且術后并發癥較多,治療風險較大,對于病情嚴重、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大多無法耐受麻醉與手術所帶來的創傷,臨床應用受限[2]。隨著超聲影像技術在臨床的不斷發展,CT或超聲等技術引導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PTGD)已成為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有效方法,與膽囊造瘺術相比,此方法術中視野清晰,定位準確,對患者的創傷較小,以引流減壓方式可盡快縮小膽囊體積,減少細菌和毒素,從而減輕全身的炎癥程度[3]。超聲引導下使用PTGD技術的床邊可操作性強,在規避風險的同時,相比CT引導下治療,能避免放射傷害。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PTGD在超聲引導下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60~88歲,平均(77.54±6.5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2~90歲,平均(78.54±6.7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11版)》 [4]中急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無穿刺禁忌證者;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且畏寒、畏冷,出現右肩部放射性疼痛等。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肝內或肝外膽管結石、膽囊萎縮者;廣泛性腹膜炎或膽囊穿孔者;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嚴重出血傾向者等。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禁食、禁水,采取心電監護、抗感染、補液等治療,醫務人員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待患者體征穩定后,采取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膽囊造瘺術治療,讓患者仰臥在病床,待全身麻醉后,在右上腹直肌作一12 cm切口,探查膽囊與膽道系統,顯露膽囊底部,周圍以鹽水紗布隔離保護,并在距離肝臟2 cm的位置造瘺;先在膽囊壁作1 cm荷包縫合,暫勿結扎,提起縫線,抽出膽汁減壓,吸出膿液,觀察膽汁顏色,并及時送檢;然后放置引流管,將引流管與皮膚縫合固定,以免脫落。觀察組患者采取超聲引導下的PTGD治療,患者保持平臥或左側臥位,在B超下探查膽囊位置、大小及與鄰近器官的關系,找到操作定位點,多處于右腋前8、9肋間,術前為患者鋪設消毒巾;等待局部麻醉后,切開穿刺點皮膚,在超聲實時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刺入患者的膽囊腔內,抽出膽汁后自穿刺針下置入導絲;隨后拔出穿刺針,經導絲置入J型豬尾巴導管,將其放入膽囊腔中,超聲確認后將導絲拔出,將導管進行固定,連接引流袋。對兩組患者膽汁標本進行收集并做細菌培養及藥敏檢查,術后均行常規營養及補液治療,結合檢查結果給予針對性抗生素干預,進行抗感染防治。所有患者術后均觀察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引流時間、體溫變化。觀察兩組患者的引流時間與術前、術后24 h體溫。②血清生化指標。分別于術前與術后24 h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一部分血樣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CAL8000)檢測白細胞計數(WBC),另一部分血樣經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型號:Cobas8000]檢測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總膽紅素(TBiL)、淀粉酶(AMS)、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脂肪酶(LPS)水平。③并發癥。統計術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術后出血、膽漏、惡心嘔吐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引流時間、體溫變化比較 對照組患者引流時間為(62.75±3.76) h,觀察組患者引流時間為(51.43±3.53) h,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13.882,Plt;0.05)。對照組患者術前與術后24 h體溫分別為(38.32±1.66) °C、(37.14±0.51) °C,觀察組患者術前與術后24 h體溫分別為(38.65±1.65) °C、(36.40±0.21) °C。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體溫均降低(t對照組 = 4.298,t觀察組 = 8.55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8.486, Plt;0.05)。
2.2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與術前相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WBC及血清CRP、PCT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與術前相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TBiL、AMS、ALT、LPS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膽囊炎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會導致患者出現強烈的腹痛,其發病原因是細菌繁殖誘發感染、膽囊梗阻膽汁在人體內淤積、高濃度的膽汁酸鹽對膽囊黏膜的刺激等,若未對膽囊管梗阻進行及時治療,患者的病變組織不斷擴張,膽腔內壓力逐漸升高,膽囊體積變大,血管及囊壁會逐漸加厚,并誘發膽囊壞死及穿孔[5]。
膽囊造瘺術是一種簡單的治療方法,可通過引流膽汁及降低膽壓,消除炎癥病變,為患者后續手術奠定基礎;但該治療技術的術后并發癥較多,治療風險相對較大,患者預后較差[6]。因此,如何在有效控制感染和并發癥的前提下,選擇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成功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關鍵。有研究中指出,超聲引導下PTGD適用于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或合并膽囊破裂者,若患者48 h保守治療效果不顯著,可采取超聲引導下PTGD治療[7]。也有研究中指出,急性膽囊炎患者易發生并發癥,出現黃疸或神經功能障礙等,當患者發生呼吸功能衰竭時,此類患者無法采取急診手術治療,采取超聲引導下PTGD具有必要性[8]。與膽囊造瘺術比,超聲引導下PTGD是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對患者的生理干擾較小,更適合老年體弱、病情危重的患者,經超聲引導可以避開肝內大的管道結構,避免誤傷,減少出血,穿刺成功后較少發生膽漏,且拔除引流管后愈合較快,預后良好。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24 h體溫低于對照組,引流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超聲引導下PTGD治療,療效明確,可降低患者體溫,縮短引流時間,且安全性較高。通過超聲引導下PTGD引流,膽囊體積快速減小,膽內壓降低,促進炎性膽汁排出體外,減少細菌和毒素入血,改善機體炎癥;同時,該方法術中創口較小,經肝引流管位置較為固定,穿刺成功率較高,且不容易發生移位,降低術后出血、膽漏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WBC、CRP、PCT是炎癥和組織損傷的評價指標,在正常人體內含量較低,但機體發生炎癥時將會急劇上升,本研究中,術后24 h后兩組患者WBC、CRP、PC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超聲引導下PTGD可以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壞死的組織細胞,發揮免疫保護作用。AMS、LPS對膽囊炎的診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可以用來評估急性膽囊炎的嚴重程度;TBiL、ALT水平可用來評價肝細胞是否受損,急性膽囊炎疾病發病時也會伴有TBiL、ALT的升高,同時伴有腹痛、黃疸等癥狀[9]。本研究中,術后24 h后兩組患者血清AMS、LPS、TBiL、ALT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超聲引導下PTGD可以有效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修復受損細胞,從而降低機體炎癥,改善機體內環境,使急性膽囊炎癥狀得到迅速緩解,為后續擇期膽囊切除術的實施提供有利條件,避免了急癥膽囊手術帶來的風險。急性膽囊炎使用超聲技術穿刺定位,穿刺點處于肝邊緣上側2.5 cm處,穿刺過程中可穿透肝臟相關組織,能確保穿刺點處于膽囊床橫徑厚的組織和膽囊床中心位置,在進針過程中應盡量避開肝內膽管、血管,局部適當麻醉,及時將肝被膜穿透,避免疼痛反應下患者無法配合治療。在引流過程中,選取8F豬尾型導管,該管路具有良好的支撐性能,可保證穿刺效率提升,盤曲的豬尾型導管處于引流管內側,不會受到周圍組織影響導致引流不暢;另外,也要保證患者的豬尾型導管處于膽囊腔內,這也是穿刺操作的基本要點[10]。
綜上,采取超聲引導下PTGD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能迅速改善臨床癥狀,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患者體溫,縮短引流時間,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修復受損細胞,改善機體內環境,且并發癥少,但本研究總體上看,所納入的患者數量少,未來應當擴大樣本量,從而驗證本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劉成棟, 謝澤民, 崔巍. 術前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對老年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嚴重程度的預測價值[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3, 43(5): 1080-1082.
張志鵬, 譚石, 凌曉鋒, 等. 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治療高手術風險急性膽囊炎[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8, 18(7): 590-593.
邱銳, 吳碩東, 鄧天麟. 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現狀[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21, 21(9): 838-843.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 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11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1, 10(1): 9-13.
牟泳霖,張筠,曹軍英,等. PTGD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105例[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17, 21(6): 416-418.
鄭慶范, 張學文, 張丹, 等. 超聲引導經皮經肝膽囊造瘺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8): 1775-1776.
劉亮, 高立兵, 顧建平, 等. 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膽囊炎21例[J].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20, 29(11): 1151-1153.
郝小強, 范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經皮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序貫治療用于急性膽囊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22, 50(6): 694-696.
鐘海燕, 孟興成, 沈梅, 等. 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80例急性膽囊炎[J]. 浙江創傷外科, 2018, 23(3): 494-495.
司宇光, 楊會軍, 李杰. 老年急性膽囊炎實施PTGD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療效及其對患者膽道損傷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17, 28(23): 3931-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