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生長抑素與質子泵抑制劑聯合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對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豐縣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收治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為兩組,各41例。兩組患者均采取抗感染、補液、輸血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生長抑素治療,兩組患者均待出血停止后,繼續用藥5 d預防再出血。比較兩組患者轉歸指標(輸血量、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前與治療3 d后凝血功能指標[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門靜脈、脾靜脈內徑及血流速度,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輸血量更少,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更短;相較于治療前,治療3 d后兩組患者血漿FIB水平均顯著升高,PT、APTT均顯著縮短,且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FIB水平升高幅度與PT、APTT縮短幅度均更大;治療3 d后兩組患者門靜脈、脾靜脈內徑與血流速度均顯著減小,且觀察組患者減小幅度均較對照組更大(均Plt;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生長抑素與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聯合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發揮協同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改善凝血功能,調節門靜脈與脾靜脈血流動力學,有效控制出血,減少輸血量,縮短住院時間,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 生長抑素 ; 泮托拉唑 ; 凝血功能 ; 血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5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063.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21
肝硬化是慢性進行性肝臟病變,是由彌漫性肝損傷引起的肝細胞壞死,早期癥狀不明顯,待疾病發展至后期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其發病急、發展迅速,患者表現為黑便、嘔血、頭暈等,嚴重者可引起大量出血,導致出血性休克、肝性昏迷等,危害患者生命。因此,一旦發病需及時止血,避免病情惡化。臨床通常采取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提高消化道pH值,發揮止血效果,但由于其抑酸作用較強,治療期間存在抑酸過度的風險,甚至會導致患者腸道吸收能力降低,因此整體療效不佳[1]。生長抑素是一種可抑制多種激素釋放的調節肽,具有選擇性收縮內臟血管,降低門靜脈壓力、減少門靜脈血流量,抑制胃泌素釋放、促進血小板凝集等多重作用,止血效果顯著,同樣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2]。基于此,本研究將兩藥聯合應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治療,旨在探究其有效性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豐縣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收治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5、16例;年齡41~71歲,平均(48.64±4.41)歲;24 h出血量:lt;500 mL、500~1 000 mL、gt;1 000 mL者分別為15、21、5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4、17例;年齡38~70歲,平均(48.42±4.23)歲;24 h出血量:lt;500 mL、500~1 000 mL、gt;1 000 mL者分別為16、20、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指南》 [3]中關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者;經臨床檢查、實驗室、消化內鏡、彩超等檢查確診者;生命體征平穩者等。排除標準:由消化性潰瘍導致出血者;需急診手術的大出血者;伴有嚴重感染性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有過敏反應者;并發自身免疫性肝病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抗感染、禁食、補液、輸血等常規治療措施對癥治療。同時對照組患者靜脈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70,規格:40 mg/支)治療,劑量為40 mg/次,1~2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泮托拉唑鈉聯合生長抑素治療,其中泮托拉唑鈉用法同對照組,另給予注射用生長抑素(江蘇海岸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708,規格:3 mg/支),緩慢靜脈推注0.25 mg,隨后以0.25 mg/h的速度維持靜脈滴注給藥。兩組患者均待出血停止后,繼續用藥5 d預防再出血;在治療期間若發生急性大出血或者治療5 d后出血仍未停止,則給予急診內鏡下止血或介入止血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轉歸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輸血量、止血時間、住院時間。②凝血功能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治療3 d后清晨空腹靜脈血各4 mL,抗凝后,離心
(3 000 r/min)10 min,分離血漿,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泰州中勤世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AC200)檢測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③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全數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大為醫療(江蘇)有限公司,型號:DW-PF522)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3 d后門靜脈內徑、脾靜脈內徑、門靜脈血流速度、脾靜脈血流速度。④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腹脹、心悸、眩暈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均經K-S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轉歸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輸血量較少,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3 d后兩組患者PT、APTT均顯著縮短,血漿FIB水平顯著升高,且與對照組比較,治療3 d后觀察組患者FIB水平升高幅度與PT、APTT縮短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門、脾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3 d后兩組患者門靜脈、脾靜脈內徑與血流速度均顯著減小,且與對照組比較,治療3 d后觀察組患者門靜脈、脾靜脈內徑與血流速度減小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7.32% vs 12.20%),觀察組稍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病癥,而上消化道出血也是肝硬化的常見并發癥,具有起病迅速、進展快等特點,主要是由于門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所引發,其病情兇險,不僅可引發嘔血,還具有嚴重腸胃不適、血便等表現,同時可導致肝源性腹水、電解質紊亂、肝性腦病等,危及患者生命。臨床對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關鍵是及時有效止血,以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保護肝功能,改善患者預后[4]。
泮托拉唑作為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可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結合胃壁細胞H+-K+-ATP酶的活性部位,降低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改善因胃酸引起的出血血管腐蝕,保護潰瘍面與出血面,促進局部黏膜修復;其還可通過降低胃酸分泌量,提高胃內pH值,使內源性凝血系統受到胃蛋白酶、胃酸的干擾減小,利于纖維蛋白凝塊形成,促進血小板聚集,進而發揮止血與預防再出血的效果;但長期使用泮托拉唑存在抑酸過度的風險,可導致胃腸道感染,影響止血效果,可能引發再出血[5]。鑒于此,目前臨床推薦質子泵抑制劑與血管收縮劑聯合治療,其中生長抑素為常見血管收縮劑,其作為人工合成激素類藥物,能夠使門靜脈、脾靜脈壓力下降,減少門靜脈、脾靜脈血流量,進而有效控制出血;此外,生長抑素對胃泌素、胃蛋白酶、胃酸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進而使胃內pH值升高,不僅可以降低再出血的風險,還可改善胃黏膜血液供應,保護胃黏膜,促進出血部位黏膜修復與愈合,效果顯著。研究表明,生長抑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血管活性肽水平,能夠減少肝動脈血流量,同時改善肝內血管阻力,發揮止血的作用[6-7]。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輸血量較少,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更短;且與治療前比,治療3 d后兩組患者門靜脈、脾靜脈內徑與血流速度均顯著減小,觀察組上述指標減小幅度較對照組更大。生長抑素可選擇性地作用于門靜脈系統,控制門靜脈與脾靜脈出血量,達到止血目的,且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兩者有協同效果,止血效果更為顯著,療效明顯提高。
FIB、PT、APTT是常見的凝血功能指標,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困難主要是由于患者凝血功能異常,FIB降低,PT、APTT延長,從而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同時胃酸環境會抑制血小板聚集,也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8]。本研究中,治療3 d后兩組患者血漿FIB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明顯升高,PT、APTT有明顯縮短,且觀察組上述指標變化幅度均更大,提示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聯合,可增強泮托拉唑對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有利于控制出血。可能是由于,生長抑素還可加強血小板聚集,縮緊血凝塊,利于止血并預防再出血;此外,生長抑素不僅可以選擇性收縮內臟血管,通過減少食管靜脈血流,降低門靜脈壓力,改善凝血功能,還可作用于肝臟巨噬細胞 - 網狀內皮系統,抑制內毒素產生,減輕炎癥損傷,加快止血,且與泮托拉唑聯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抑酸作用,提升胃內pH值,降低局部黏膜組織受到的損害,進而降低內外源性凝血系統受到的影響,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止血效果[9-10]。
綜上,生長抑素與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聯合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對胃酸分泌的抑制,改善凝血功能,調節門靜脈與脾靜脈血流動力學,有效控制出血,減少輸血量,縮短住院時間,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良好,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趙軍, 潘琦, 毛伯能, 等. 聯合應用生長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療非靜脈曲張型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分析[J]. 貴州醫藥, 2017, 41(9): 943-944.
姚金金, 韓亮, 富燕華, 等. 泮托拉唑聯合生長抑素對肝硬化食管 - 胃底靜脈曲張血流動力學及相關血清指標的影響[J]. 中國醫刊, 2022, 57(1): 73-76.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內鏡學分會.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指南[J].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 19(5): 203-219.
孟慶志, 張月華, 王海艦, 等. 去甲腎上腺素、血凝酶聯合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液流變學及外周血NO、ET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2022, 30(2): 122-127.
賀立敏. 生長抑素聯合泮托拉唑在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2, 33(4): 500-502.
黃曉麗, 馮凱祥. 應用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聯合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成都醫學院學報, 2019, 14(3): 317-321.
繆向來, 潘晨, 艾常華, 等. 奧曲肽與生長抑素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6): 878-880.
王丹, 王風琴, 馮霖軒. 生長抑素聯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療效及其對凝血功能指標的影響[J]. 血栓與止血學, 2022, 28(3): 433-434, 437.
楊熹,宋冬梅,華敏.生長抑素聯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療效及其對凝血功能指標的影響再觀察[J].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20, 23(5): 695-698.
張巖. 生長抑素聯合奧曲肽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對患者凝血功能、肝靜脈壓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 2022, 19(20):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