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益生菌制劑聯合雙環醇片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及Ⅲ型前膠原(PCⅢ)、透明質酸酶(HA)、層粘連蛋白(LN)、Ⅳ型膠原(CⅣ)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新疆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雙環醇片口服治療)與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益生菌制劑),各30例,均治療3個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肝纖維化指標(血清PC Ⅲ、HA、LN、C Ⅳ)、腸道菌群數量、肝功能指標[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炎癥因子(IL-6、CRP)。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脂指標[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肝纖維化指標,肝功能指標,炎癥因子水平均降低,較對照組,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血清HDL-C水平升高,較對照組,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治療后兩組患者腸道葡萄球菌、腸桿菌數量均減少,較對照組,觀察組減少幅度更大;腸道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均增多,較對照組,觀察組增多幅度更大(均Plt;0.05)。結論 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聯合雙環醇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通過抑制機體內炎癥反應來減輕對肝功能的受損程度,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血脂指標,從而促進肝功能的恢復,減輕肝纖維化程度,利于病情恢復。
【關鍵詞】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血脂 ; 肝纖維化 ; 肝功能 ; 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085.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2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脂肪性肝炎中的一類,該病患者無過量飲酒史,但是病理變化與酒精性肝炎相似。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能會發展為失代償期肝硬化、代償期肝硬化,甚至肝癌,并參與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但該病發病隱匿,不僅是臨床隱源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誘發肝衰竭、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雙環醇作為一種抗病毒性肝炎藥物,有顯著的抗肝炎病毒效果,同時對肝臟具有保護作用,能夠誘導乙肝病毒感染肝細胞凋亡,快速清除病毒[1];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發病機制與腸道微生態紊亂也存在相關性,因此多與益生菌制劑聯合應用。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為消化道微生態制劑,可直接補充正常生理活菌,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過度繁殖,調整腸道菌群,臨床上主要用于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便秘、脹氣等[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益生菌制劑聯合雙環醇片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6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齡35~59歲,平均(44.95±7.63)歲。觀察組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齡34~57歲,平均(45.76±6.87)歲。兩組間基本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 [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予以肝臟超聲、瞬時彈性成像或肝組織活檢確診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者;有乏力、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癥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gt; 40 U/L者等。排除標準:繼發于其他疾病所導致的脂肪肝者;有肝癌或處于肝硬化代償期者;入組前4周曾接受果乳糖類、抗生素等對胃腸動力產生影響的藥物治療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包含治療藥物、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內容的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雙環醇片(北京協和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712,規格:50 mg/片)治療,50 mg/次,3次/d,治療周期為3個月。觀察組患者進行雙環醇片+益生菌制劑[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30087,規格:250 mg/粒)]治療,雙環醇片的服用方法同對照組,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的使用方法為500 mg/次,3次/d,
治療周期與對照組相同。在用藥期間患者合理控制飲食,不可暴飲暴食,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多吃高蛋白、低糖、低脂等食物,并且還需要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①血脂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以3 0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完成后取血清,并對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進行檢測,檢測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瑞醫療國際有限公司,型號:BS2000M)。②肝纖維化指標。血液采集、血清制備方式同①,使用雙抗體夾心免疫層析法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清Ⅲ型前膠原(PC Ⅲ)、透明質酸酶(HA)、層粘連蛋白(LN)、Ⅳ型膠原(C Ⅳ)水平。③腸道菌群數量。分別取治療前后患者新鮮糞便0.5 g,在糞便取樣中加入0.9%的無菌氯化鈉溶液(4.5 mL),稀釋至10-9(10倍連續稀釋法),分別取10-9、10-7、10-5、10-3、10-1稀釋液各0.5 mL,采用無菌涂布器均勻涂布,各稀釋度均重復涂布2個培養基平板,靜置待完全吸收后,置43 ℃培養48 h,其中葡萄球菌、腸桿菌采用需氧培養基,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采用厭氧培養基,計算每克糞便濕重中菌落形成單位(CFU)的對數值。④肝功能指標與炎癥因子。血液采集、血清制備及檢測儀器、檢測方式均與①相同,對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水平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經K-S檢驗證實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清HDL-C水平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腸道菌群數量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葡萄球菌、腸桿菌數量均減少,觀察組少于對照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均增多,觀察組多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與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LT、AST、IL-6、CRP水平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腸道與肝臟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即腸 - 肝軸,腸道菌群失調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通過腸 - 肝軸相互作用,互為因果;腸道菌群失調時,小腸細菌過度滋生,腸上皮完整性被破壞,腸黏膜通透性加大,導致細菌移位、內毒素進入門靜脈,一旦超過了肝臟的解毒能力,會導致內毒素于肝臟中堆積,加劇肝臟的炎癥反應。腸道菌群主要通過①干擾機體能量代謝;②干擾膽堿、膽汁酸代謝;③破壞腸上皮細胞緊密連接,增加腸黏膜通透性,進而加重腸源性內毒素血癥;④增加內源性乙醇濃度等多種途徑參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發生發展。另有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腸道常伴有腸道菌群失調,且其嚴重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4]。雙環醇片是由雙環醇制成的護肝藥,能夠保護肝細胞膜、線粒體,減少肝損傷,促進脂質代謝,降低血脂,降低轉氨酶水平;同時還可以促進膠原降解、吸收,保持肝細胞的細胞膜的穩定性,改善細胞代謝能力,抑制肝纖維化進展,但有研究發現,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單用雙環醇的臨床療效不佳,需要聯合其他藥物進行輔助治療[5]。
腸道菌群失調后,腸源性內毒素會促進肝臟的庫普弗細胞產出IL-6、CRP等炎癥細胞因子,炎癥細胞因子的生成也會加重對肝細胞、腸黏膜屏障的損傷,導致肝細胞出現二次損傷,引起惡性循環。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中含有枯草桿菌和腸球菌,枯草桿菌可產生糖類分解酶、蛋白分解酶等多種消化酶,能分解一般消化酶不能分解的物質,從而促進腸道消化吸收;腸球菌在進入腸道后可以快速定植,形成生物屏障,對有害菌的定植、侵襲進行有效抑制,改善腸道屏障功能、腸源性內毒素及血氨水平,減輕炎癥因子對肝細胞的損傷,利于肝功能的恢復;同時還可以消耗腸道內的氧氣,在此環境下利于厭氧菌生長繁殖,增加腸內有益菌群的數量,從而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6]。本研究中,較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PC Ⅲ、HA、LN、C Ⅳ、ALT、AST、IL-6、CRP水平降低幅度更大,提示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聯合雙環醇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通過抑制機體內炎癥反應來減輕對肝功能的受損程度,利于肝功能的恢復,減輕肝纖維化程度。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通過增加腸內有益菌群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的定植,解決了腸道菌群失調情況,最大程度地減輕有害菌對腸黏膜屏障的損傷程度,降低了內毒素水平,進一步解決了內毒素對肝臟的二次損傷問題,使患者肝臟的炎癥程度得以改善,從而顯著降低腸道內炎癥細胞因子及轉氨酶水平[7]。
發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時,患者肝細胞缺血、壞死,導致肝臟分泌的膽汁酸變少,降低患者腸道解毒能力,造成腸道毒物的堆積;而腸道毒物又會加重腸黏膜屏障的損傷,不利于腸道清除能力的恢復,減弱了腸道蠕動,加重了腸道菌群失調,并加快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進程,形成惡性循環。本研究中,相比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葡萄球菌、腸桿菌數量均更少,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均更多,提示在雙環醇片的基礎上輔以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治療,可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腸道菌群平衡得以改善,利于病情恢復。枯草桿菌是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中的一種菌群,在進入腸道后會迅速增殖,其生長繁殖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氧氣,使腸道內氧氣含量減少,營造了一個相對的厭氧環境,為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厭氧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還可產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各種消化酶,幫助腸道進行消化、吸收[8]。
腸道菌群通過調控在脂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類和調控因子,從而為機體提供能量、影響脂肪吸收;腸道菌群紊亂還會影響膽汁酸的合成和轉化平衡,不利于機體內脂質的消化吸收,促進TC的合成,影響腸道的通透性,使脂多糖大量地進入血液,導致血脂發生異常[9]。本研究中,相比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幅度更大,血清HDL-C水平升高幅度更大,提示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聯合雙環醇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有效改善血脂指標,控制病情發展。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通過降低患者內毒素水平、改善腸道屏障功能等措施來控制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過度生長,調節腸道菌群紊亂現象,有效矯正微生態的失衡,加快受損腸黏膜屏障的修復速度,使腸黏膜的通透性得以降低,進而阻止脂多糖進入血液,改善患者血脂紊亂情況[10]。
綜上,在雙環醇片的基礎上輔以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治療,可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機體內炎癥因子對肝功能的損傷得以控制,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血脂指標,從而促進肝功能的恢復,減輕肝纖維化程度,利于病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梁瓊, 莊捷, 劉江建. 瑞舒伐他汀聯合雙環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臨床療效[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2, 15(36): 23-26.
王蕊. 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療效觀察[J]. 安徽醫藥, 2018, 22(5): 940-943.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脂肪性肝病專家委員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8, 26(3): 195-203.
黃澤鑫,楊妙芳,楊釗,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腸道炎癥與腸道菌群失調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研究生學報, 2021, 34(5): 482-485.
林達, 李蘭, 汪杰, 等. 多種益生菌聯合雙環醇治療脂肪肝所致肝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 2018, 56(33): 39-43.
汪洋. 復方熊膽粉配合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療效及對血脂、MMP-13及TIMP-1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7(33): 3708-3711.
占國清, 李芳, 李儒貴, 等.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療效評價[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7, 29(1): 74-77.
楊林輝, 郭華, 蔡俊, 等. 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膠囊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腸道菌群失調的干預作用[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2, 20(20): 1873-1878.
黃汝金. 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觀察[J]. 臨床研究, 2017, 25(1): 84-85.
易艷容, 曾亞, 何佳, 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腸道菌群變化及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對腸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CD]. 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 2016, 8(3):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