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接受健步飲治療,對其臨床療效及血清堿性磷酸酶(ALP)、骨鈣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收治的60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西藥(口服碳酸鈣D3片)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健步飲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腰椎L2~4和股骨頸骨密度、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以及血清ALP、BGP、TRAP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6.67%(29/30),高于對照組的66.67%(20/30);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腰椎L2~4、股骨頸骨密度更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兩組患者VAS評分和腰脊酸痛、腰膝酸軟、肢體倦怠、頭暈目眩秋分及總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ALP、BGP水平均升高,血清TRAP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變化幅度均更大(均Plt;0.05)。結論 健步飲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療效顯著,可增加患者骨密度,緩解疼痛,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謝指標,促進臨床癥狀改善。
【關鍵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 健步飲 ; 骨密度 ; 堿性磷酸酶 ; 骨鈣素 ;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中圖分類號】R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12.009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12.032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謝減緩,從而發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變,臨床特征主要為低骨量、骨組織結構退變等。臨床西醫主要采用補鈣方案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但長期使用會導致糖脂代謝紊亂、血壓升高等各種并發癥,遠期療效并不理想[1]。在中醫上,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屬于“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疇,認為該病是由于氣虛血瘀、肝腎不足所導致的,因此中醫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原則為強肝健脾、益氣活血、補腎填精[2-3]。本研究使用的湯劑為健步飲,該方劑是由炙黃芪、熟地黃、鎖陽等藥物組成,對氣虛血瘀、肝腎不足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起到健脾益氣、理氣活血、平補腎陰腎陽之功效。但目前,有關健步飲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收治的60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旨在探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接受健步飲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收治的60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56~80歲,平均(68.74±4.63)歲;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2~8年,平均(4.83±1.02)年。觀察組患者年齡55~81歲,平均(68.83±4.52)歲;男性19例,女性11例;病程1~7年,平均(4.72±1.0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西醫《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 [4]中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中醫《中醫藥防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專家共識
(2020)》 [5]中“骨痿”的辨證標準,且經骨密度檢查確診者;心、肝、腎功能正常者;無精神疾病且認知功能正常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過敏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血管、血液系統、感染性疾病者;合并高磷酸、高鈣血癥者;新發椎體壓縮性骨折超出椎體1/3以上者;脊柱結核、腫瘤者;繼發性骨質疏松癥者等。研究經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西藥治療:口服碳酸鈣D3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29,規格:每片含鈣600 mg/維生素D3 125 U),1片/次,
2次/d;同時叮囑患者用藥期間不易飲咖啡或茶,并進行低鹽飲食,生活中應注意防止跌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觀察組患者健步飲治療,方藥組成包括:炙黃芪30 g,熟地黃12 g,骨碎補、炒白術、陳皮、丹參及醋龜甲(先煎)各9 g,鎖陽、淫羊藿、知母各6 g,加水煎至400 mL,400 mL/劑,分早晚2次溫服,200 mL/次,1劑/d。兩組均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依據《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 [4]中的相關標準評估療效。顯效為治療6個月后骨密度值增加2%以上,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為治療6個月后骨密度值增加不足2%,疼痛明顯改善;無效為治療6個月后骨密度值未見增加甚至降低,且疼痛未緩解。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骨
密度與疼痛情況。使用X射線骨密度檢測儀(通用電氣醫療系統超聲及基礎醫療診斷有限公司,型號:Prodigy Pro)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L2~4及股骨頸骨密度;使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6]評分對疼痛程度進行評價,滿分10分,得分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③中醫證候積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腰脊酸痛、腰膝酸軟、肢體倦怠、頭暈目眩)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各癥狀評分均為0~3分,總分0~12分,得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7]。④骨代謝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患者空腹狀態下采血(6 mL),離心(3 500 r/min,10 min)分離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并比較血清堿性磷酸酶(ALP)、骨鈣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腰椎L2~4、股骨頸骨密度,VA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以及血清ALP、BGP、TRAP水平)均經K-S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腰椎L2~4及股骨頸骨密度、VAS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腰椎L2~4及股骨頸骨密度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腰脊酸痛、腰膝酸軟、肢體倦怠、頭暈目眩積分及總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腰脊酸痛、腰膝酸軟、肢體倦怠、頭暈目眩積分及總分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LP、BGP均升高,血清TRAP均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變化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發于老年人群中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會導致骨痛、身高縮短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補充鈣劑、使用維生素D等西醫治療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但存在治療周期長、費用高、患者依從性差等現象,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中醫認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腎精虧耗、血瘀阻絡引發,本研究使用的中藥為健步飲,其是根據吳門醫派龔正豐教授關于防治骨質疏松癥的學術思想發展而來,龔正豐教授在《龔正豐骨傷學術經驗薈萃》中也認為,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方面不僅單純從補腎入手,還應注意到氣虛血瘀、脾失健運對該病帶來的影響;因此在使用平補腎陰腎陽方法來治療該病的同時,還應兼顧益氣活血、健脾的原則[8]。健步飲組方中炙黃芪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鎖陽能補腎陽、益精血;醋龜甲(先煎)可養血補心、滋陰強骨;骨碎補能溫腎強骨、活血止痛;炒白術、陳皮均可理氣健脾;知母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丹參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淫羊藿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諸藥合用能起到健脾益氣、理氣活血、平補腎陰腎陽的功效[9]。通過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骨密度、疼痛評分發現,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腰椎L2~4及股骨頸骨密度均更高,VA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更低,表示健步飲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能夠增加患者骨密度,緩解疼痛,改善癥狀。
血清BGP、ALP水平為檢測骨形成重要指標,其在機體水平升高,表示骨形成增強;血清TRAP水平為檢測破骨細胞含量的重要指標,當患者骨形成增強,其水平會降低。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健步飲方劑中黃芪中槲皮素對骨細胞衰老起抑制作用,增加骨小梁數量,以有效治療骨質疏松癥,且其還能刺激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磷酸化,促進骨髓間質干細胞增殖,有利于成骨作用的發揮[10]。丹參中具有丹參酮Ⅱ a、木犀草素等成分,木犀草素能對ERK途徑進行調節,從而使機體氧化應激減輕,有利于促進成骨細胞分化及增殖;丹參酮Ⅱ a能對轉錄因子起激活作用,從而使ALP、Ⅰ型膠原蛋白等表達增強,進而促進骨細胞成熟[11]。通過觀察對比兩組骨代謝指標發現,觀察組患者血清ALP、BGP均高于對照組,血清TRAP低于對照組,表示健步飲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能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謝指標水平,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
綜上,健步飲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療效顯著,可增加患者骨密度,緩解疼痛,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謝指標,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張斌, 員亞洲, 梁小紅. 補腎通絡方配合維D鈣咀嚼片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引起腰背痛療效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9): 1472-1474.
袁麗麗, 劉梅潔, 柴勇, 等. 基于中醫不同辨證方法探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病因病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 20(10): 152-155.
李士科. 益腎健骨丸聯合阿侖磷酸鈉對腎虛血瘀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 中成藥, 2021, 43(3): 833-835.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等.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0, 19(4): 316-323.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骨質疏松分會中醫藥專家委員會. 中醫藥防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專家共識(2020)[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20, 26(12): 1717-1725.
嚴廣斌.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CD].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2): 273.
李東濤, 王劍, 姜洪洋, 等. 骨質疏松癥常見中醫定性證候輕重程度量化評價[J]. 中西醫結合學報, 2012, 10(11): 1254-1262.
李紅衛, 張志剛. 龔正豐骨傷學術經驗薈萃[M]. 南京: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161.
孫竹清, 蔡正生, 鄭基永. 補腎健脾壯骨方聯合鈣爾奇D治療脾腎兩虛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及對CaM、TGF-β1的影響[J]. 西部中醫藥, 2022, 35(9): 99-102.
韓林靜, 吳克亮, 王宏波, 等. 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黃芪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分子機制[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20, 26(8): 1119-1125.
肖方駿, 陳樹東, 欒繼耀, 等. 丹參干預骨質疏松癥: 網絡藥理學解釋的作用機制[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5): 772-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