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對于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更好發揮政協“三個重要”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準確把握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工作方向。組織政協委員根據自身所屬界別、行業和區域,按照就近、就地、就崗原則,選擇有代表性的群眾,建立起經常性聯系機制。圍繞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做好凝心聚力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助力解決民生難題4個方面,明確不同界別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責任。積極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既將黨的好政策傳遞下去,又將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反映上來。
創新搭建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載體平臺,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突出界別特色,與界別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積極為界別群眾辦實事。發揮委員工作室界別特色,依托界別優勢和委員資源,創新成立委員工作室,面向基層開展“微協商”“聚共識”等活動,打造獨具政協特色的“好商量”“同心愿”雙品牌。發揮鄉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基層優勢,在政協委員較多的鄉鎮(街道)建立政協工作聯絡組,落實政協委員活動召集人制度,促進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加強委員與群眾的網絡溝通和聯系,實現思想引領和凝聚共識常態化、在線化、移動化。
建立健全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制度機制。建立起以政協黨組會議、主席會議牽頭抓總,各專委會及其履職黨組織統籌推進的工作機制,對委員收集、報送的意見建議,及時向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及時反饋采納辦理情況。完善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聯系界別制度、界別召集人制度以及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辦法等,為開展好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制定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綜合評價辦法,并及時宣傳推廣典型做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履職氛圍。
(作者為張家口市政協主席)